|
|
|
|
|
2009-03-03 本报记者: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正如许多国家一样,随着奥巴马“新政”出炉,美国各州市县乃至各社区,近来都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手段争食这块巨大的蛋糕。对奥巴马来说,拯救经济非常关键;但如何防范滥用资金、防范“跑步(部)前(钱)进”中的舞弊行为,对“新政”成败和他的历史名声也格外重要。 奥巴马“新政”有两大特点,一是大,二是快。大,是指资金庞大,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快,是指花钱要足够快速,因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刺激经济。但这两大要素,显然也更刺激了地方争夺项目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美国地方政府跑项目的激烈程度,可能也不会输于中国或其他国家。其中道理也简单,谁能争到更多“新政”基金,尤其是争到能带来更多就业岗位的基建项目投资,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民众福利。说好听一点,地方官员便能藉此政绩显著,政治资本自然也就更多。 因此,在2月17日奥巴马签署“新政”计划数秒钟后,密苏里州一项耗资850万美元的新桥梁即动工建设。密苏里拔得“新政”头筹,其他各州也争抢项目、互不相让。《纽约时报》就说,争食“新政蛋糕”是许多政治家的共同想法,而这种想法目前正席卷全国。 但滥用“新政”资金,后果也是严重的。一是造成浪费,不能有效刺激经济,反而会加剧经济困境;二是伤了纳税人的心,不仅会让奥巴马支持率下降,更会影响民众对后续经济政策的支持。 奥巴马对此心知肚明。为此,在“新政”铺开后,他多次发表讲话,警告不得滥用资金。他的第一个防范策略,就是有言在先,以喝退以身试法者。比如,他在会见州长时就强调,“新政”资金来自纳税人,这些钱必须使用得当,不能受政治和个人因素干扰,他本人不会容忍任何在项目资金上的舞弊行为。 真发生了舞弊行为怎么办?奥巴马的态度是明确的,如果联邦机构滥用资金,他将毫不犹豫停止该项目并开除有关责任人;如果地方政府也存在类似情况,也将受到同等待遇。 第二个防范策略,就是将“新政”资金使用置于阳光之下,这也是奥巴马的高明之处。其中最突出的举动,就是开设专门的“新政”网站,将所有拨款项目公之于众。用奥巴马的话说,民众可查清每一笔钱的具体流向。在该网站上,头一句话就是:“这是你们(纳税人)的钱,你们有权知道它的流向,知道它最终是如何花出去的。”此举也同布什政府后期在拯救金融业问题上的“暗箱”操作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第三个防范策略,就是掐断可能的利益输送管道。游说是美国政治体系的一部分,而游说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丑闻,则使民众对政界人士的疑虑重重。有鉴于此,奥巴马上台之初就发布命令,要求官员与游说集团做出明确切割,规定官员不得接受游说集团的任何好处,在两年内,游说人士不得加入政府,政府官员也不得从事游说工作。 第四个防范策略,在管理“新政”项目上配备强有力的人手。在奥巴马的提名下,内政部检察长德瓦尼担任“新政”办公室主任,负责监督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德瓦尼疾恶如仇,在反贪问题上名声甚著,有他把关,自然也会让一些走捷径者望而却步。同时,鉴于“新政”事关大局,奥巴马更请副总统拜登主管“新政”项目的工作。 但即便如此,“新政”这样一个资金庞大且快速花钱的工程,其中完全避免没有浪费、没有计谋、没有交易,也是不现实的。密歇根州共和党州议员凯文·艾森海默就说,如果其中没有政治参与,那“实在太天真了点”,这是无奈的现实。但奥巴马政府的未雨绸缪、主动防范之举,或许也值得同样制定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与借鉴。 (本报记者刘洪3月2日发自华盛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