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两 会 国 内 国 际 深 度 财 金 产 经 商 情 人 物 现 场 互 动 视 角 文摘频道 观点频道
 
学校和用人单位标准为何错位
    2007-03-12    记者:张晓晶 蔡玉高    来源:经济参考报

  3月11日,在山西省煤炭博物馆内,两名大学生填写求职履历表。当日,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在山西省煤炭博物馆内举行,近500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万余个,吸引了2万余名求职者,其中,多数求职者都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本报记者 燕雁 摄

  本报讯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在高喊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用人单位和学校教育之间为何对接不畅?正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为大学生就业难把脉。
  目前正是2007届大学生求职高峰期,在各地举办的招聘会上,四处可见熙熙攘攘的大学生求职大军。去年在郑州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3万名大学生到场,竟然挤倒了会场的玻璃门,把电梯也挤变形。大学生真的过剩了吗?
  全国人大代表黄鸣说,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在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我们企业每年都有几百个专业性、基础性的岗位空缺,却没有大学生愿意去干。有一年,一共招了5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受不了在一线磨练的艰苦,先后走掉了300多名。”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普遍认为,相对于知识而言,敬业精神、职业素质、沟通能力、亲和力、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是企业更需要的。一些尖子生从小优越感很强,眼高手低,自视甚高,欠缺团队精神,幻想难与现实接轨。
  全国人大代表徐丙垠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既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学校分数至上,用人单位能力第一,人才标准错位,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赵彦修说,学校教育应该增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把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团队精神、个人专长等个性化因素,纳入评价视野,走出“一分遮百丑”的误区。
  相关稿件
· 创新就业服务体系 构建就业长效机制 2007-03-09
· 大学生就业:观念创新 天高地阔 2007-03-08
· 促进就业应成为政府第一责任 2007-02-28
· 应届毕业生上海追讨平等就业权 2007-02-28
· 就业促进法,我们期盼什么? 2007-02-27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