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业服务体系 构建就业长效机制
    2007-03-09    车红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对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北京市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促进劳动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在优化就业环境中促进劳动力就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责任考核,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明显加快,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就业的新格局。

 

    
    首都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顺义新城和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顺义已经开始步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随着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城市化步伐的明显加快,顺义区劳动力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统筹城乡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面对这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逐渐达成共识:促进就业,扩大再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此,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团结一心,科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政策和措施,使老百姓真正获得了实惠。

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建立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经济发展是劳动力就业的强大动力,岗位资源是劳动者就业的源泉。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认真落实就业“三同时”制度,着力推进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同步。
    坚持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就业需求预测同时进行。该区在审批立项的同时,要由区劳动保障部门对该项目的预计招用人数、职业工种等劳动力需求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劳动力供需报告,指导培训就业工作。此外,区劳动保障局和顺义工商分局实现联网,及时准确掌握新建企业的用工信息,为准确推荐就业创造条件。
    坚持项目建设与农村劳动力安置同时进行。在批准使用土地前,要先由区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具体的劳动力安置补偿方案,方案经会商通过后,开发商才可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坚持项目建设与提供就业服务同时进行。劳动保障部门在获知建设项目用工需求后,对该项目进行“跟追式”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所需人员。比如,在首都机场扩建工程中,他们加强与首都机场的沟通和协调,利用在机场内成立的“顺义区劳动(人才)服务中心”的优势,一方面优先安置被拆迁村劳动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荐本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抢占就业岗位。

完善就业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就业工作持续发展

    国家从2003年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劳动者实现就业,进行再就业。为此,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深入落实中央、北京市促进就业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办法的通知》、《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先后建立起了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责任考核三大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使得劳动者求职有渠道、培训有途径、就业有政策。
    2006年,他们在现有三大体系一个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新北京、新奥运、新顺义”的战略构想,从构建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出发,开拓创新,制定出台了《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即23号文。23号文涵盖了就业、社会保障及劳动关系,是在对我区2002年以来促进就业政策评估基础上的调整、扩展和充实,既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又结合实际进行了细化、强化和深化,使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一是延续了执行效果好的政策,如: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介绍机构奖励等;二是加大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力度,如:对“4050”城镇失业、城镇低保和残疾失业人员就业给予工资性补贴,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给予不同标准的安置奖励金;三是对部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包括对诚信企业的奖励等;四是针对我区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了新的促进就业政策,主要包括促进相对不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的政策。新政策调整后,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政策体系,既有基本统一的原则,对各街镇就业工作具有指导性,同时又给各街镇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预留了空间。

加强管理,健全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建设高效、便捷、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市场化就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劳动者和用工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重要保障。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始终致力于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一是加强村级就业服务站建设。建立覆盖全区424个行政村的村级就业服务站,聘用215名城镇失业人员担任劳动保障协管员,全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调查统计、推荐就业、建立转移就业档案等基层就业服务工作。村级就业服务站的建立标志着顺义区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就业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就业服务站的管理,他们成立了协管员管理办公室,对服务站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建立地区联席会议制度。将发达地区的岗位优势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进行对接,开展就业互助,推动地区间就业工作的平衡发展。

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劳动者素质

    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是制约劳动力就业的瓶颈。为此,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始终把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劳动力就业一项基础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有力地调动了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建立健全培训与就业的联动机制。经过几年的筹建,顺义区初步形成了14家培训学校负责技术等级培训,22个街镇社保所与企业联合负责非等级培训,四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这一培训体系与该区“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就业服务体系协调互动,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二是建立培训监督体系,实行四个“严格把关”。对培训学校的培训内容、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严格把关,确保培训的硬件环境优良;对培训的合格率严格把关,确保培训质量;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严格把关,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培训资金的使用情况严格把关,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三是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技能培训与职业指导相结合,强化择业观念转变;坚持技能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实施就业订单式培训,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此外,他们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大幅增加,无序涌入的现状,从素质准入、用工招聘、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与服务积累经验。
    经过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顺义区就业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名列前茅,许多有益做法得到推广。2006年,顺义区被定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劳动保障工作大会上,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授予“集体一等功”的荣誉称号。在成绩面前,顺义区劳动保障工作者们没有沾沾自喜,用他们的话说“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摆在面前的永远是新矛盾、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懈地钻研,创造性地予以解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很快投入到了新一年的工作日程,制定了新的工作目标,那就是开拓思维,创新思路,努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为顺义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