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人命关天 假不得!
2012-03-14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非法拼装车常年销售,屡禁不止,20年灭火器摇身一晃,仍不报废,为何这类违规商家会有市场?它们会给公共安全造成哪些危害?《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沈竹):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今日观察》,我是沈竹,大家晚上好!在今天财经频道前面播出的所有节目当中,我们看到3·15的前夕,我们《经济半小时》的记者调查发现在湖北被曝光多年的非法拼装车居然还在公开地销售,在湖南和北京,一些专门维修灭火器的公司,为了利益偷工减料,违规操作,使用长达20年的灭火器居然还没有报废。这类不法商家的违规行为究竟会给我们的公共安全造成哪些危害?为什么这些灰色的利益链条始终没有办法斩断?为了保证我们的公共安全,消费者又可以做些什么?哪些法律武器可以给我们提供真正的保障?
  今天我们演播室的两位评论员是大家熟悉的马光远和张鸿,两位好!首先我们先来回放一下,记者在湖北十堰的调查。
  解说:在十堰火车站前,一家饭店的门口,记者看到这里至少挂了六七家汽车销售公司的牌子,在这家记者随机走进的公司里,墙上挂着东风和其他几种品牌汽车的图片,当记者表示对这些型号不太满意时,销售人员马上提出可提供组装服务。
  销售人员:自己组装,你说怎么装,你要什么样的,潍柴的,可以给你装,可以装成潍柴的,我们自己有改装厂,可以给你装,我们自己装出来的跟“二汽”一样,价格便宜些,并且我们装出来可以一步到位。
  解说:在十堰白浪经济开发区大明工业区内,记者看到,这所车间就是一家组装厂,规模不大,生意却很红火,晚上六点钟时,工人们还在忙碌着。
  记者:多长时间能装一台?
  公司工人:四个小时。
  记者:十个小时?四个小时装一台?
  公司工人:正常情况下四个小时。
  记者:装一台车呀?光装发动机吧?
  公司工人:整车。
  记者:整车。
  解说:这位小伙子就是组装厂的负责人,从事汽车行业五六年了,他告诉记者3·15快到了,风声比较紧,他们也很小心。
  陈国金(十堰杰耀工贸有限公司经理):现在是3月份,害怕便衣3·15过来。
  解说:陈国金说,他们一年能装两百到三百台车,算是小规模生产,现在竞争很激烈。
  记者:有多少家在白浪(经济开发区)?
  陈国金:至少二三十家,在白浪这块。
  解说:四个小时装一台车,车的质量能保证吗?陈国金请记者第二天再来看,第二天上午,记者又赶到这家公司,头一天拼装的汽车已经驶出了车间,这两台车仿的是东风公司的车型,但车头贴商标处却空着,杰耀公司的人说,每辆卡车至少能拉七八十吨,然而记者却发现,卡车的排气管接口处口径不符合,只好人为地砸进一枚垫片加固。还没等交车,转向机开始漏油,面对这些公司负责人并不太在意。
  在车间,记者还见到了几名来自湖南娄底的购车者,他们说身边有很多人都来这里的拼装厂买车,国家规定新车没有出厂合格证就无法上牌,但在十堰采访时,记者发现,无论哪一家地下拼装厂在谈到装车时,都强调保证汽车能拿到整车出厂合格证,保证能上车牌。
  成世意(十堰朝阳鑫科工贸公司总经理):我们直接上陕西的牌子,随时能上。
  解说:企业负责人的自信来自于自己拼装的车,每一辆都能提供出厂合格证,为证明这一点,他还向记者提供了一张合格证的复印件,而在十堰杰耀工贸公司陈国金干脆拿来了一张合格证的原件,这是他们为刚拼装的车辆办的。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合格证很多是从工厂内部流出的,陈国金也证实,现在买卖合格证已经形成了接近半公开的市场。
  陈国金(十堰杰耀工贸有限公司经理):买它合格证,它卖,厂家自己卖。
  记者:它公开卖吗?
  陈国金:是公开卖。
  记者:不可能吧?
  陈国金:是的,我买的就是它们厂家出来的。
  解说:业内人士透露,只要合格证这一关被攻破,那么地下拼装车产业链就打通了,从拼装、改码、销售到上牌,而支撑这一切的是背后的利润。
  主持人:刚才两位看到片子里面,整个湖北十堰这个地区真的是从组装到整个的一个上牌照,是一条产业链非常完整,我们也看到这个市场可能不是一天两天了,我记得原来张鸿你跟我说过,在《经济半小时》期间,十几年前你就发现过这样的市场已经在存在了。
  张鸿:对。
  主持人:那这拼装车从组装到最后上牌,整个一条龙到底是怎么来进行操作的?
  张鸿(财经频道评论员):十堰有它的地域优势,它是中国非常大的一个汽车配件的一个基地,所以呢,相对来说,它整个汽车的零件就全都有,包括发动机、包括轮胎、这个后梁、这个变速箱,等等这些关键的一些东西它都有。所以它就可以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来给你订做一个车,你把这些零件拿过来。
  主持人:定制的。
  张鸿:对,所以很多的特别有意思的是,特别有意思的是好多这样的一个非法拼装车的市场,他们都把自己自称为“中国第三汽车制造厂”。
  马光远:“三汽”。
  张鸿:“三汽”,就是他觉得自己其实是个汽车制造这样一个基地,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发动机上,你得有个牌,发动机我可以买,无非就是层次不一样,但是你要注意,发动机他们自己也可以产,如果你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的话,变速箱他们也可以自己产,因为中国不允许异地生产汽车,所以我可能,比如说我十堰,我可能从别的地方买一个汽车的生产的一个合格证牌号,我就在这个地方把它贴上就可以了。其他的那就更简单了,我也可以拿到行驶本,也可以拿到驾照,也可以给你车上上牌,如果你不愿意上牌,我给你临时上牌。
  主持人:如果这样的车上路了,你们会觉得真的有危险吗?如果有危险了,他们还为什么敢干十几年呢?
  张鸿: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回来跟我说一个事,就是他这里边生产的有一个公司的这个工人曾经在2008年的时候,就开着这个车去送货,你定做了一个卡车,我送货,结果开着开着,刹车不灵了,可能他对刹车要求不是特别高,刹车不灵了,一下掉沟里了,掉沟里以后,然后胳膊摔断了,摔断以后回来再找公司,你也知道既然他是灰色的产业链,所以这个公司也不管,说我们就没完了,也不赔,这个安全性。但是这个安全性就落在了工人身上,那他就惨了。
  主持人:按说光远这样的事情触目惊心到了这种程度了,连身体都残疾了,这样的事情在十堰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应该知道这样的教训,为什么这样的市场,还能存在这么多年,其中的利益在哪里?
  马光远(财经频道评论员):对,因为这个整个的里边我们看到第一个对于那些需要车的人来讲的话,他可以省钱,那么对于拼装这些车的公司来讲的话,他可以赚钱,那么对于那些监管部门来讲的话,他又可以通过卖卖这些安全证,买卖这些安全指标又可以赚钱。
  我们从这个可以看出,就说这个拼装从发动机到轮胎,到所有的配件在内,不管你想要什么样的,他都可以做到的,甚至连那些编码都可以修改,那么在这个所有的利益链里面,我们看到,不仅仅是买车的、装车的,还有监管部门都参与了里面,包括一些公共的生产汽车的厂家,那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参与这里。在整个的利益链条上,大家都可以得到好处,那么唯一没有得到好处是什么,就是有公共安全。我们现在可以讲,就说张鸿刚才讲说,因为这是个货运车,那么只有司机一个人,那么再多加一个副驾,但是比如说在高速路上一旦真的出事的话,那么可能酿成的这个安全事故我觉得不可估量。
  张鸿:对,去年底的时候,甘肃出了校车事故以后,然后各地你看都下发文件说我们要整治校车的安全,然后你会发现,这里面会提到说不允许拼装车作为校车,很多地方都承认说我们这个地方有很多的校车,其实就来自于拼装车,所以你看到这个安全的隐患就到下一代身上。
  主持人:没错,我看到这个消息我也觉得愣了一下,拼装车还成校车了,还得明文发这个禁令,那我们刚才说了,刚才光远分析了几方的利益,似乎都符合所有人的利益,那只有危害的是公共安全,我想让两位评论员跟我们强调一下,这个“百利有一害”的公共安全到底受到了如何严重的危害?
  张鸿:我们说公共安全其实就是对不特定人群的,就是你开个车在路上,你不知道会撞到谁,你要是车上装着一个不安全的定时炸弹,你不知道会炸到谁,所以这叫公共安全,就是不特定人群,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人就会觉得,这个事和我无关,抱着侥幸的心理,所以他就会放弃自己周边的安全,因为而且受伤害者因为不特定。所以也不知道找谁去维权,你不知道,比如说就算校车出了事,坐车的这些孩子在出事之前,他们的家长也不知道。
  马光远:我们现在今天谈论的这个市场,恰好它是一个地下的市场,那么地下的市场意味着什么,你跟主流的监管体系是不搭界的,主流的监管体系对你这样的市场本身,那么一旦发现的话,就应该打击,而不存在说,我还要检查你拼装出来的安全不安全、合法不合法等等。
  主持人:我追问一句,存在了这么多年的市场,主流市场、主流的监管难道真的是脱节吗?他们一定是知道的吧,张鸿?
  张鸿:刚才你已经说过十几年前《经济半小时》曾经做过一次当时在河北的一个非法的拼装车的市场,恰巧那个记者就是现在3·15的总导演。当时他是两套机器去拍,提着一个设备到当地的这个工商部门说,说我们要采访一下这个拼装车市场;另外一套机器,就是另外一个摄像,我们就在那个市场里边,紧接着就听到大喇叭里喊,说请大家赶紧收摊,因为媒体要来曝光了。
  这个你看到没有,这个事件也是一样的,《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又去了,两年前也去过十堰,这次又去了,去了以后,然后当地就开始传说3·15快来了,大家谨慎一点。
  马光远:对。
  张鸿:然后那个记者还亲自去找质监部门说,我们有非法拼装,我们举报,质监部门说,你举报是吧,那你举证。
  所以你看到没有,就这里面他刚才也说了,这里面我们无法有确凿的证据说这里面有利益的链条,但是显然“揽证”是逃不过去的。
  主持人:我们一方面关注到拼装车市场的亟待解决,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关注的公共安全事务当中,还有一部分是关系到消防安全的,我们最近注意到了在湖南和北京一些个消防设备的维修也出现了灰色的产业链,一些个利益熏心的商家,不负责任地进行维修,就为了赚取一些钱财,而耽误的是另外一块巨大的公共消费市场,我们现在就来关注一下相关的调查。
  解说:为确保火灾发生后,每一个灭火器都能有效地用于灭火,按照公安部门发布的《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灭火器的维修需要经过外观检查、卸压、解体、水压实验、烘干(分体进行维修)、药剂罐装、筒体组装和充装氮气、气密实验、贴合格证。
  但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消防器材公司维修灭火器竟是件很随意的事,维修合格证变成了摆设。
  2011年2月期间,记者在长沙走访了四五家维修灭火器的厂家,没有一家是按照规定的流程来操作的。今年2月份,记者再次来到湖南长沙胜捷消防的维修点,我们看到的还是与一年前相同的维修流程。擦一擦,磕一磕,负责人说,因为今年生意难做,他们现在的工作并不是以维修灭火器的规程为标准,而是以客户出的价钱为标准。
  维修负责人(湖南胜捷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十几元钱的那是讲句实在话,就是要不就帮你换一半的粉,掺一半新粉子进去,根据这个客户去定的,他要求全部换粉,他就价格高一点,要不换粉就检修,那就便宜些,换一半粉就是把你,像这个灭火器像这个拆开,上面那种粉子倒出来,下面的粉子就不要了,上面倒在桶里面,再和新的粉掺起来。
  解说: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现在不仅维修灭火器,还兼作回收,并用维修过的二手灭火器顶替太次的产品。在长沙同兴消防器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的一幕,与一年前用棍子搅干粉相比更离谱的场景。
  记者:结块的怎么办啊?
  维修工人(长沙同兴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结块了就,结得实在是好厉害的话,假如在这里,只结这么一点点,插得进去的话,你就把管子剪短一点,就插进去。
  记者:有点结块,它会不会喷不出来?
  维修工人1:只有这一段喷不出来,上面还是喷得出来。
  记者:只有一半喷不出来?影不影响用啊?
  维修工人1:他又不知道。
  解说:另一家长沙江南消防维修厂,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也在维修环节上偷工减料,工人告诉记者,他们不仅维修灭火器,还兼营买卖维修合格证的生意。
  记者:买一个多少钱?
  维修工人2:一块钱。
  记者:一块钱一个?
  维修工人2:因为我们要这一年之内是我们给你(维修的),就是出问题找我们的,我们要负责任的。
  记者:也可以卖的标签?
  维修工人2:很多人就是到我们这里来买的。
  解说:按照国家《关于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干粉式灭火器从出厂日期算起,达到十年的必须报废。而在北京一家中消安北京消防工程有限公司一些已经超过20年的灭火器还没有下岗。
  负责人(中消安(北京)消防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有20年了。
  维修工人3:20年。
  负责人:哎呦妈呀。
  维修工人3:22年。
  负责人:比你的孩子还大。
  维修工人3:有的灭火器可能十几年了。
  负责人:这个灭火器都没见过了。
  维修工人3:对,这个都已经报废了,估计这个能用。
  记者:能用。
  维修工人3:能用。
  记者:那它这个最少十来年,十二三年。
  维修工人3:有了,有了,有十二三年了。可以报废了,但是我们要是给他报废,也是可以报废,但是人家不想报废,就不想报废,修修也挣钱的嘛。
  解说:记者走访的十几家维修厂没有一家按照《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维修灭火器,大多是敲敲打打、戳戳挖挖,算是对干粉的检查,洗一洗、泡一泡,就算气密实验了,这样检测过的灭火器谁又能保证它在关键时刻能够灭火呢?
  主持人:我们刚刚小片子中看到,其实维修灭火器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一个工种,并不是所有的人想能维修就能维修的,但事实上我们看到有的人是收钱了,但是没干事,但是实际上它存在多少隐患呢,我们消费者似乎也无从得知。所以这样的情况才能一直出现,一直赚钱,按我看来,这真是一个包赚不赔的买卖,你们看呢?
  张鸿:这里面其实有几种,一个是消费者本身让他赚了钱,就是我也知道他赚了钱,然后咱俩达成了一个默契。
  主持人:你就图便宜。
  张鸿:不是,达成一个默契,我也知道这个不合格,但是我也是一个侥幸心理,比如说我的车里面,我车后备箱里面有一个灭火器,然后车年检的时候,人家说,你这灭火器我检查一下,检测以后跟我说,说你这灭火器叫什么,我不懂,说压力已经没有了,已经没用了,虽然没到期,但是已经没用,你赶紧换一个,他说你随便找个地方维修,如果维修的话,我觉得我就图个便宜,反正我也不太认为我会用到它,这是一个侥幸心理,就跟很多人不买保险一样。
  主持人:消费者本身的默然。
  张鸿:这是一个默契,这是一个默契让他挣钱。还有一个是黑心钱,就是其实他是违规的,按照这个灭火器的这样一个报废和维修的这个规定,它必须你看我们片子里已经说了,比如说必须得压力什么测试等等等等,这些专业的流程,但他没做,没做对消费者来说可能他并不知情,我不知道他没做,我只知道这便宜,但是我没意识到这个便宜背后其实是安全性的降低;那还有一种就是违法,就是《消防法》其实对这些都有明文的规定,哪些人能做这个事,哪些人不能做这个事,做这个事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资质,包括拿出来那个东西里边,他贴那个牌,那个牌上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多长时间换一次那个牌,多长时间年检一次,这个像比如咱们台里的保卫处他们是知道的,但是我们其实并不知道。
  马光远:你看现在我们看到这个维修公司叫什么,叫长沙科讯消防器材有限公司,那么根据小片里边那些工人讲,说我们如果现在给你全部换的话,我们是赚不了钱的。
  张鸿:对。
  马光远:如果你掏十几块钱,我只能给你换一半,我们知道换一半,一旦出现火灾以后,那个消防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鸿:对。
  马光远:所以为什么我们首先要问,就是为什么这个公司本身,他首先是以赚钱为目的?那么既然这个是消防的安全,那么整个检验,整个的这种费用,我们想首先有一个提供方,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或者说强制,比如说我的车,我车上面的那个灭火器,我是不是我自己应该掏钱。
  马光远:如果不掏钱的话,是不是一旦被发现以后,有人来惩罚我。
  主持人:你说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必须要追问下去,光远刚才说了,一定是要以赚钱的目的,这就是私本位,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公共事务是公共安全。
  张鸿:公本位。
  主持人:那公和私之间,我们怎么找到一个平衡,让我们老百姓能够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能够让公共事业真的能够安全下来?
  张鸿:事实上它是,我们把它当成一个服务的话,我们可以政府来购买服务,购买这项服务,比如说你维修灭火器的这个服务,那怎么购买,我们现在是指定,是认定,就是各种,种种的认证制度,保证你在这个领域里,这个领域不是随便什么人。
  主持人:你认了证,我可以买吗?
  张鸿:我也一个门槛,对,现在麻烦的就是,你认的那个证我可以一块钱给买过来。
  主持人:这多可怕。
  张鸿:所以这就很麻烦,这就不是说,就是他用钱打开了这样一个缺口,所以如果他能把这个买通的话,公共这一块,就是我本来我是比如说消防安全部门或者公安部门,他应该有一个强制的认证,然后在这认证之外,你谁都不能干这活,然后必须得按照这个标准,但是现在大家都是在应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市场?就是因为比如说一个商场,它有严格的这样的一个灭火器的配制,这个要求,这个要求要花钱的,有成本,它每年更换、每年检查、每年维修这个有成本,如果它按照指定的那个去做的话,可能成本比较高,这个时候有人私下里提供了市场,这个市场是有差价,和公共购买的那个是有差价。这个差价,便宜的这个又不被治理,不被禁止,它偷偷地在这市场上存在着。
  主持人:我们说非法的拼装车在马路上大行其道危害着我们的公共安全,消防设备经过维修之后,居然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两个事情都是我们的公共安全的重要的事情,其实说起来有些沉重,但是谁来为我们的公共事务负责?谁来保障我们的公共安全?稍适休息我们继续评论。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今日观察》,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是公共安全这样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具体到我们的非法拼装车也好,还有灭火器在维修过程中巨大的安全隐患也好,为什么这样的市场常年地存在,我们面对这样的市场,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吗,我们想听听两位评论员最后的一个表态,你们是不是能够提些建议?
  张鸿:我们曾经有很多办法,你看就说拼装车吧,我们1972年开始就严禁拼装车;然后1987年的时候,工商总局就说加强拼装汽车的管理;2011年的时候,就去年进一步加强报废车辆拆解和打击非法拆解拼装车,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去年的时候,山西曾经曝出一个特别严重的非法拆解车,然后拼装的这样的市场,5月份取缔了,9月份的时候,又死灰复燃了。
  所以现在我们就是不能光把火苗给它灭下去,火根我们要想法给它完全的弄掉,因为我们我的是公共安全问题,那我们其实有公共服务部门。所以去年的工商总局多部委的通知里面就说道,“要真正负起责任,要从严处理,发现这种问题要从严处理”。
  马光远:我们老是讲从严处理,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发现哪个很严格地处理过,所以为什么我们谈这个,比如拼装车市场,我们首先谈的是利益,而不是成本问题,那么如果说,拼装车本身它付出的违法成本要比他的收益要高很多的话,你比如说直接定罪,直接入刑,直接追究安全方面的罪责,巨额的罚款,等等的。那么如果真正的从严来治理,包括相关利益链条上的相关的监管部门,一旦发现这样的以共犯进行对待的话,我想这样的市场本身它要存在的话,它首先要衡量一个成本问题。
  所以我觉得拼装车市场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老是在强调从严惩处的时候,“从严”两个字,从来都是不存在的,这是最关键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违法成本很低,包括我们的灭火器的维修,还是违法成本的问题。所以如果说,我们所有的,你比如说,我们今天谈这个拼装车也好,还是灭火器的维修也好,如果我们有一个档案追踪的记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两会特别节目:今年会减什么税? 2012-03-13
· 今日观察文字稿-两会特别节目 中等收入,离你有多远? 2012-03-12
· 今日观察文字稿-两会特别节目 农民增收潜力在哪里? 2012-03-08
· 今日观察文字稿-第一发布: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你幸福吗? 2012-03-07
· 今日观察文字稿-两会特别节目:GDP调低 大学生就业会否更难? 2012-03-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