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全文
2011-03-26   作者:  来源:央行网站
 
【字号

  五、全球经济将延续不同步复苏格局

  2011年,全球经济将延续发达经济体低速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高速增长的不同步复苏格局。经济复苏将获得较多有利因素支撑,复苏势头进一步确立,复苏基础更加稳固。同时,2011年全球经济仍将面临一些不容低估的下行风险。特别是,在各国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不同步的背景下,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的难度加大。

  (一)全球经济复苏有望获得较多有利因素支撑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获得较多有利因素支撑,内在增长动力增强,复苏势头有所巩固。

  1、新兴经济体延续强劲增长势头,继续拉动全球经济复苏。

  世界银行估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7%,对全球增长贡献度达到46%;预计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6%和6.1%,增速均为发达经济体的两倍以上。新兴经济体增长的自我可持续性增强。新兴经济体较为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全球经济的下滑,其强劲复苏也更少地依赖外部需求。新兴经济体的经常帐户盈余占全球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1.5%下降到2010年的1.1%。这表明,相比危机之前,新兴经济体的内需在全球增长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2、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极端动荡逐渐消退,信心有所恢复。

  危机的负面影响继续减弱,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信贷市场出现复苏迹象,大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部分业务重新开始扩张,盈利状况有所好转,对非常规政策的依赖程度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所下降。

  3、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和家庭部门经济活力有所恢复,通货紧缩风险下降。

  在扩张性货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压力部分转移至公共部门,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将有所改善。在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等非常规政策推动下,通货紧缩预期下降,资产价格出现反弹,有望刺激私人投资和家庭消费的增长。

  4、全球制造业有望较快扩张,发达经济体产出缺口收窄。

  随着金融和商业环境不确定性的降低,全球的制造业生产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生产有望加速。2010年1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5%,为6个月以来最高点,连续18个月位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预示着全球制造业仍将持续复苏。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稳步迈向正常化。根据世界银行估计,高收入国家的产出缺口(实际产出超出潜在产出的百分比)在2011-2012年间将明显收窄。

  5、全球的政策环境总体上仍将保持较强的刺激力度,政策累积效应进一步显现。

  在复苏动力不强、通胀率较低、失业率保持在高位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些国家会维持减税措施,这些刺激政策的累积效果有望进一步显现。

  (二)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全球经济复苏潜藏风险隐患全球经济复苏还面临着不少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可能进一步暴露,全球复苏不同步背景下的政策协调难度将会增大。

  1、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难度增加。

  鉴于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欧洲出现债务危机,发达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受阻,推出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宽松政策的延续和力度的加强,有助于发达经济体以及全球经济对抗下行风险,但对经济已完成反弹的发展中国家会造成较大影响,抵消其政策退出效应,一些国家面临信贷扩张、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在此

  背景下,货币竞争性贬值的风险依然存在,一些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政策仍不容忽视。

  2、全球面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尤其是油价和粮食价格上涨风险。

  2010年9月,国际大宗商品CRB现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状态、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地缘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进一步走高。高盛等较多机构预测2011年国际原油(105.52,-0.08,-0.08%)均价将突破100美元/桶,甚至可能触及125美元/桶。能源价格坚挺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将提升农业生产成本,加之国际市场对粮食需求逐步增加,国际粮食价格面临上涨压力。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将诱发结构性通胀风险。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对全球复苏构成威胁。

  IMF预计2010、2011年主要发达经济体总融资需求分别平均达到占GDP26.1%和26.9%的高水平。这将对金融市场构成压力,如果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主权债务市场和金融部门之间将会产生共振,影响复苏前景。

  4、全球金融体系仍然脆弱,大量有毒资产有待消化,信贷市场的正常化还将承受考验。

  正常的融资需求较大。IMF估计,在2010年10月份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将有4万亿美元的银行债务因到期而需要再融资,一些金融机构的融资压力偏大。全球金融监管的加强,提高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一些国家也拟征银行税,这些措施虽然会降低金融部门的长期风险,但在短期会造成一定冲击。国际清算银行2010

  年12月23日的预测报告显示,全球资本金超过30亿欧元的大型银行,需要筹集约5770亿欧元资金,才能满足新的全球银行业监管标准。银行系统面临潜在的资产减计损失。国际清算银行估计,截至2010年二季度,欧洲银行部门持有的资产中有1.6万亿欧元来自经济前景不确定性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

  5、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发达经济体缓慢复苏难以带动就业大幅增长,失业率居高不下。

  发达经济体的存货投资已经处在高位,未来将面临去库存化压力,存货投资将从复苏的支撑因素变成一个中性甚至紧缩因素。一些发达国家房地产库存规模较大,房价面临“二次探底”风险或只能勉强企稳,房地产投资和建筑行业仍将受到拖累。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房价平均每年下跌超过10%,而房地产投资累计下降幅度接近30%。许多发达国家将不同程度地实施财政整顿计划,从而减弱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力度。世界银行的估计显示,如果发达经济体在2011年第二季度的财政紧缩力度达到GDP的1%,将导致其2011年增长放缓0.7个百分点,2012年放缓0.4个百分点。

  (三)2011年全球有望迎来更稳固复苏

  2011年,全球经济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会逐步得到克服,有利因素有望发挥更大作用。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保持复苏势头,复苏基础更加稳固,并且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复苏的不同步态势有所弱化,未来全球经济可能迎来更快增长。

  IMF、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分别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4.4%、

  3.3%和3.1%,较2010年低0.6、0.6和0.5个百分点,其中,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率会不同程度低于2010年(见表1.5)。2011年经济增速的放缓主要是受基数抬高的影响,经济复苏保持了连续性,“二次探底”风险基本解除。2010年全球5%的较快增长是在2009年下滑0.6%的基础上取得的,2011年的增速明显高于危机严重时期的2009和2008年(为2.8%)。2011年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将为未来更快复苏打下基础。

  全球经济增长仍不同步,但势头所有弱化。IMF估计,2011年,新兴经济体增速超出发达经济体增速的幅度将从2010年的4.1个百分点收窄至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估计,将从2010年的4.2个百分点收窄至3.6个百分点;联合国估计,从2010年的4.8个百分点收窄至4.1个百分点。通胀差也将有所缩小。2011年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比2010年上升0.1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下降0.3个百分点。25经济增速在边际上的趋同有望增强全球复苏的可持续性。

  (四)加强全球政策协调,维持可持续复苏

  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部分取决于各国政策的实施及其相互配合状况。各国经济增速差距将有所收敛,增加了各国政策协调的紧迫性,同时也为政策协调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从短期和中期来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更加关注交互影响,尽量避免出台对他国有负面外部效应的政策。各国均应该避免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同时应更多关注全球复苏背景下过度宽松政策带来的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常帐户顺差国和逆差国的不平衡程度均有所缓解,但这主要源于经济主体去杠杆化和国际贸易收缩,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调整的结果,危机之前的全球经济模式仍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实现平衡式增长还需要长期努力,全球再平衡有赖于各国实施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第二部分 国际金融市场运行

  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全球金融交易活动趋于活跃,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不断恢复,继续主导着国际金融市场格局,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性有所上升。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美元对欧元、英镑等货币总体走强,但对日元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全年贬值幅度较大。美元、欧元和英镑短期利率从历史低点有所回升,日元短期利率则小幅下降。主要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探底后小幅回升,全年降幅较大。主要股指走势分化,经济持续复苏带动美国、德国以及北欧国家股指上涨,而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较大的部分南欧国家股指跌幅较大,日本股市因日元升值削弱日本企业盈利能力而下跌。受流动性充裕、避险需求较旺盛、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强劲等因素影响,国际黄金(1429.90,-5.00,-0.35%)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创历史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

  为吸取金融危机教训,增强金融体系抵御风险、防范危机的能力,2009年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启动了大规模金融监管体系改革。

  2010年,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相关国际组织制定了关键性金融改革动议,主要国家在金融监管改革立法上也取得突破。改革主要集中在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加强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监管、加强对冲基金监管、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改革薪酬制度、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重构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并以此支持全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12345678910111213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曾俊华:香港未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仍占重要地位 2011-01-24
· 明年国际金融市场将有新风险新趋势 2010-12-27
· 朝韩炮击震动国际金融市场 2010-11-23
· 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观察与预期 2010-08-06
· 国际金融市场何以变得如此脆弱? 2010-06-0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