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堵车成常态,尾号限行再度引发争议,限制能否解决堵车难题?《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关于堵车,现在很多北京的市民经常感慨的一句话,已经从“今天路上真堵”,换成了“哎,今天不错,路上没堵”。当然呢,这不是因为堵车少了,而是因为堵车已经成了常态,不堵才是意外。为了缓解堵车呢,北京已经持续两年多采取了尾号限行的措施。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堵。不光北京,如今堵车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非常的普遍。那么解决堵车的问题,限行是好办法吗?怎么样才能让百姓出行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快捷呢?今天我们将展开评论。
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霍德明和刘戈。电视机前的观众您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来参与我们的互动和讨论。
好的,首先我们还是来看一看这两天一些关于解决北京堵车的讨论。
北京机动车尾号限行两年,再引争议,这条消息今天占据了众多网站的显著位。
十一前,北京市交通连续拥堵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网友至今记忆犹新的9月17号的晚高峰,一场小雨让北京市区的拥堵路段峰值超过了140条。近期,更有国务院参事指出,北京交通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说起治理交通拥堵,尾号限行被视为北京最重要的交通管理措施之一。2008年连续奥运时的单双号临时交通管理措施,机动车已经看号上路有两年了。今年的4月2号,第二论限行措施即将结束时,交通部门发布限行评估报告,认为限行将严重拥堵降为了中度拥堵,但是,两个限行的轮回后,限行的效果正在被迅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抵消。
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50万辆。现在每天还在以1900辆的速度增长。
2008年小张买了一辆车,受尾号限行的影响,每周有一天他不能开车上班,9月份,他又决定新买一辆汽车。
小张:不是北京老限行吗,平时出去也不方便,再说我家里两人,我自己开了,另外一个人想开也麻烦,不如买一辆一块使。
限号是否直接导致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剧增,官方尚无定论,但是两者之间不能说没有关系,有媒体调查,四成左右的有车族表示,会因为尾号限行而为家里再买一辆车。
贾星光(汽车业专家):现在你看尾号限制,他不方便,他没有办法,就买一个,有的家庭就买了第二辆。要是单双号,他马上就买第二辆。
限行新闻备受关注,而近日一家平面媒体关于北京官员首度表态,将控制汽车数量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控制汽车数量在纳入议事日程吗。
尾号限行是否应该取消亦或收紧,话题热度在不断升温。
主持人:毫不夸张的说,刚才我们小片当中的这些堵车的情景是我每天上下班必须要经历的痛苦啊,我想两位评论员可能也是很煎熬,每次要准时到演播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其实这个关于堵车的讨论,真的是由来已久,你像之前我们北京的这个限号,包括现在有人提到说要限制汽车数量,从限制汽车购买这件事情上来解决堵车,到底这个“限”是不是解决堵车的一个好办法?能解决吗?
刘戈(财经评论员):通过两年的实践来看的话,显然这不是一个好办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那么在我们开始限行的时候,当时北京的汽车保有量是320万辆,那么现在已经增加到450万辆。我们算一下,以450万辆20%的限行来说,在日常平时的工作日,那么的话会有90万辆车限行,那么这样还剩下360万辆,也就是说比当时限行的时候已经每天多出来40万辆,现在北京就走向了这个全面的拥堵。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增长阶段,这确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其实世界很多城市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国外的一些学者把这叫做一个“汽车化怪圈”,怎么呢,就是说你越限制车,或者你改善了道路,就是让道路畅通了以后,那么导致什么呢,导致汽车增加速度提高了。
主持人:购买量的增加,大家都开始买车了?
刘戈:对,然后最后更多的人买车了以后,最后造成道路新的拥堵,然后再想办法。
主持人:这好像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刘戈:再去改善道路,再去限行等等。所以的话,这个在增长过程当中,这是一个无解的话题。
霍德明(财经评论员):刚刚刘戈已经说了,历史看来啊,其实并不能解决堵啊,我还要再加重一点,现在北京的堵我觉得还不堵,跟6年以后比,我给你算一笔帐,北京现在450万辆,一个月2000辆,刚刚小片里又讲了。
主持人:一天?
霍德明:一天2000辆,是,我们就马上可以算一下,大概6年以后,北京的交通就是800万辆车子了。
主持人:非常恐怖的数字。
霍德明:以今天这种处理限行,不管是限号,或者是限购啊,光是这套方法做下去的话,我就说6年以后,今天,看今天这个堵车,那才叫小堵,6年以后800万辆的北京城啊,那才真的我叫做“惨不忍睹”。
主持人:我们不敢去设想未来您描绘的这个痛苦的现状,我们先请我们的网友来描述一下,他们所经历过的堵车,我相信此刻在线的很多网友都有类似的经历,来,我们请上其中的这位,您好?
网友:您好。 主持人:您好,请问您在哪一座城市啊?
网友:我就在北京。
主持人:就在北京啊,所以我们今天探讨的这个堵车的话题,跟您也是息息相关,经历过堵车吧?
网友:经历过,经历过。
主持人:经历过啊,给我们挑一个极致一点的,比如说堵的时间最长的一次,长到了什么时候?
网友:没有,有一次大概一公里多,我走了两个小时左右。
主持人:一公里两个小时。 网友:要是走着的话,估计走好几个来回吧
主持人:那当时这个被堵在车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网友:特着急,着急出去办事吗不是。
主持人:你现在看到北京,包括其他的城市可能会采取这种限行尾号的方式,来治理堵车,你觉得这个有效果吗?
网友:对,我不怎么支持这个尾号限行这个,尾号限行从根本上根本没有解决这个交通拥堵问题我觉得,就给老百姓带来了一些不便,大家买车呢,就是为了方便,这个出去没有说闲逛的,都是有事才去出去,而且这个尾号限行,到前些日子有一天,我着急出去,确实是挺急的事,尾号一看,上网一看,尾号限行,我觉得特别扭。
主持人:特别扭啊。 网友:对。
主持人:很多人跟你一样,有这种别扭感觉的人,他们就下决心去再买一辆车,这样方便了自己,但是又给路上填堵了,你是不是有过?
网友:对,瞧这样允许的话,我也会这么办我觉得。
主持人:好的,好的,那我们谢谢你啊,希望你不要再为这个堵车心烦,咱们共同努力,好,谢谢你的参与。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网友通过网络发来的自己一些观点。“全球五大堵车的城市均是发展中国家,这说明堵车不只是车多的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公共交通建设滞后的产物,另外由于高房价,很多人选择在远郊区购房,这就更偏赖于私家车了,这也是堵车的重要原因,这也说明‘住和对‘行’的影响是非常大。再有人口多度集中也是造成堵车的原因,这也说明我们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特别的滞后。”
其实现在放眼看去,堵车已经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利了,随着汽车的普及,在越来越多的中城市,甚至小城市,堵车的现象也在不断的复制,这些城市也天天都在为堵车而烦恼,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候,限行制度这一办法,似乎也作为一种经验,从北京传了出去,我们来看看各地的一些做法。
歌词:从北向南,西三环北向南,北三环东转的西向东方向交通拥堵。
妈妈你要去哪里,我也一定要陪着你,路上的车越来越多,无时无刻不在堵车。这个城市越来越发达,可总是没有地方玩耍,人群中我溜溜达达,谁能给我一个回答。
拥堵状况在很多城市可谓屡见不鲜,不仅在北京,也有一些城市相继采取限行措施。
江西省会南昌,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将尾号限行常态化的城市,截止到去年底,南昌机动车保有量为53万辆,而去年南昌市车管所一天上牌就有300多辆机动车。
长春,今年4月26号长春市公安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街路交通组织的通告》,错时上下班,两条主干道,人民大街和自由大路部分路段按车牌尾号进行,5万辆摩托车也加入到限号的行列,目前,长春市城区内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1万辆,施行按车号限行和错时上下班的第二天,人民大街交通状况明显改善,但是临近的亚泰大街等主要路段却十分拥挤。
兰州,近年来机动车以年均15%的速度在增长,截至今年8月已超过37万辆,10年的时间增长了3倍多。今年的前8个月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入户机动车达260辆,9月18号开始兰州市决定,为控制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总辆,缓解交通拥堵,在中心城区实施机动车按照号排尾数限行措施,据有关部门测算,兰州限行,实际削减量估计在15%左右,约6万辆车,按照今年每个工作日日均260辆车的增速,一年后兰州的车辆尾号限行所挤出的这点空间将被完全填补,交通将再现拥堵的困局。
主持人:刚才的这几个城市可能是众多治理交通拥堵城市当中的几个个案,他们现在使用的办法就是通过限行来治堵,但是我们也看到,其实用这样的办法治理拥堵只能收获短期的效果,这点即便我们不是专业的城市交通管理者,大家也日益看到了,刚才网友也提到说,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办法,但是为什么我们还看到这么多的城市,他们还是要“限”,而且不断的都在加入到“限行”的队伍里?
霍德明:没错,堵车是一个公共现象,而限行是一个公共政策,刚刚网友也讲的很清楚,限行纯粹是“治标不治本”,换句话说它的期限非常短,但它基本的道理,为什么它不管用,还大家都用呢?
主持人:是。
霍德明:美国,2004年的诺奖得主叫普雷斯科特,这个人,他在80年代的时候就提出来一个理论叫做“时间不一致”,什么道理呢?就是当你执行了一个政策,这个政策的效果不长,不过呢,这个政策的制定者他的任期更短,换句话说,今天如果说是限行的效果,它只要有效果,甚至稍微有长一点的效果,那么制定这个政策的所谓的领导官员,他就会因为这个政策而得到嘉奖,当然了,长期来看,如果说这个政策是刚才我们讲限行的这个政策的话,那肯定是长期没效果的,因为人们的行为会随之改变,改变以后他原来所制定的政策,就必须要再变个样,如果说限行还不够,那当然就是限号,甚至单双号,最后还是限购。但是就长远时间来看,我还是那句话,时间不一致性,这个经济学理论在这里还是可以用的。
刘戈:其实限号就是把拥堵的时间,全面拥堵的时间往后推了一两年,但是它带来的结果现在看的话,是汽车数量增加的更快了,所以是这样,其实我觉得在处理堵车这个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他产生了这样的一个错觉,就是说一个误区,就是把堵车等同于城市公共交通,其实的话,我觉得这是两件事,解决城市公共交通中有多种手段,步行、自行车、公交车、轨道。
主持人:对。
刘戈:还有最后是私人汽车。但是现在的话,堵车的问题主要是堵了私人轿车,堵了轿车,为什么轿车现在堵了以后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因为在中国,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超过百分之,北京市35%的人是靠轿车来出行的,但是在全世界其他的这些发达的大城市,那么这个比例是很低的,大概也就占到10%左右,那么70%多的人是靠什么呢,靠公交来解决他的出行问题,而北京这个比例只占到了39%,所以的话你就产生了这样一些问题,在北京也好,在一些中等城市也好,那么最后就是原来骑自行车和坐公交车的这些人,现在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私人轿车,然后通过私人轿车来解决自己的公共出行的问题,那么反倒是,就是公共交通的这一部分,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没有得到更快的发展。所以由于这样的一种滞后,产生了现在一个大量拥堵的现象。
主持人:对,其实在很多城市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但是面对这样的一个拥堵现象,我想仅仅一个“限”字,是完全不能解决问题的,到底如何能够让我们的百姓出行更加的顺畅?更加的便捷呢?稍候的节目继续我们的评论。
治理城市拥堵,不能只靠限行,如何让百姓出行更快捷?前瞻性思路有哪些?《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节目现场,继续在今天的《今日观察》当中,来关注如何让我们的城市出行变得更加的畅通,马上来看看网友传来的这两幅漫画。
第一幅漫画描绘的就是交通拥挤的现象,在这个被拥挤不堪的汽车上面,我们看到有很多的“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无限的“限”,有人说你再想想还有什么“限”,你还要“限”什么,但也有一个人提出说,限这,限那都不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你们怎么来看这个漫画传递的信息?
霍德明:我觉得这个漫画就是我刚刚讲的,你限的越多,短期之内看起来效果很好,但是长期来看它正好把这个效果抵消了,因为人们行为的改变,所以堵车解决的长期之道,绝对是发展公共交通,而不是限这个限那个。
主持人:对,限来限去可能真的就那个三高,机动车增长率高、实用率高、聚集密集度高等等,有可能都会出现。再来看看第二幅漫画,在限行当中,有一个小朋友说了这么一句话,“那爸爸你也给警察叔叔说说吧,让我们也单双号上学吧。”其实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治理拥堵“限”绝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但是好办法是什么?好办法在哪里?我们接下来一块来看看来自专家和媒体的一些观点。
交通、拥堵、应对、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在10月22号,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国家应当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优先发展,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北京市有关负责人日前也指出,要把交通就是修路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交通是把人运送到所需地区的理念,实行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运用和规划,要实施有效的治理、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加大公共交通建设投入力度,采取经济手段,提高公交的使用比重。
媒体也在献计献策。
《新民晚报》文章,缓解首都的交通拥堵,考验的是智力。智力治堵,才是上上策。
中国日报网文章提到说,发达国家的市民选择公交车作为通勤工具的比例大约60%,而我们才28%?回答问题并不难,难的是专家和决策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问题根本无从解决。
新华社文章标题,限车与否需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文章指出,北京的尾号限行已经饱受争议。期间,一些大比例“暂停限行”的“民意调查”,为这项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蒙上了一层雾霾。政府部门在治堵过程中要认识到,了解真正的民意比尊重民意的姿态更重要。
主持人:我们看到不少的专家和媒体都在用智慧的思路,试图在解决这一问题,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说,我们这个“政策”或者说“办法”出台的速度必须要更快一些了,因为很多的数据统计都表明,中国的汽车时代正在到来。但是我们国家跟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在很多的欧美国家,他们可能是一家一辆车,或者是一个人一辆车,但这个现象如果出现在中国的话,那么中国的道路应该是不堪重负的,这也是不可想像的,我们想问问两位评论员,到底如何来面对或者是迎接这个快速到来的汽车时代?
刘戈:所以堵车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所要解决的是什么呢,就是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之间的比例的问题,谁占多少车的面积的问题,所以的话我说,必须要给公交车以特权车的待遇,那么这样的话,它能够占到它应该占到的那个面积以后,那么这样的话有更多的人愿意通过公共交通工具来出行,你比如说上海,几年的时间,现在一下的话,由原来的16公里的地铁,现在增加到400多公里,现在上海的拥堵问题没有解决,但市民的出行的问题解决了。也就是说政府的话没有解决堵车问题的这样的一个义务,但是他有让市民进行快速和舒适出行的这样一个义务。
主持人:是,就是你的公共交通网络,如果足够宽广,足够便捷的话,即便是大家拥有了自己的车,但也会像国外的一些人一样,我周末自驾出去才会用的,这个城市的拥堵现象不会像今天这么严重。
霍德明:对,公交车优先,还有地铁赶快建,当然了,另外还提出来一项,在西方国家已经证明很有效的,你车子要开进二环的话,必须要共乘,一个车子上面两个人或三个人,你才能进得去。
主持人:提高使用率。
霍德明:也是使用率,而这不需要限单号,限双号,甚至我们说全国来仿效限行这个制度,我怕就是怕,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东西,一旦被大家仿效以后,实际上它更拖延我们该做其他正确政策的一个选择,甚至它时间点,我们说更有效的事情,早就应该做,不应该太晚做了。
主持人:稍候的一段广告时间,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特约评论员今天的观点。
主持人:好,欢迎回到节目现场,马上我们也来看一看,今天的特约评论员对于治理城市的交通拥堵,有着怎样的一些观点。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我想三个方面对于北京的改进会很有利。第一个方面是现在提高小汽车的使用成本;第二个方面是北京市对公车要下更大的力度来进行治理,包括我们过去在传统模式下所形成的班车模式以及单位的小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第三个方面进一步大力的贯彻公交先行的方针,只有让老百姓感到乘公共交通出行很便利,同时也很经济,在这样一种方式下,人们就会逐渐培育一种公共交通出行的理念,那么从这种小汽车为导向型的城市交通出行理念转变到公共交通的理念。
史其信(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交通问题不应该只看到是小汽车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出行的问题,是人和物的流动问题,应该把大众出行放在重要位置,大众出行就是怎么解决公交优先,公交发展的问题,赶快建立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设施,一个就是地铁的建设,一个地面公交,包括快速公交BRT,形成一个网络,形成网络除了线路以外,更重要的是节点的换乘,所以这一点就应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管理;第二个方面要增加它的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比如包括能够保证公交车出行的准时准点;第三个方面就是接驳让小汽车停在它的停车场,然后换乘轨道交通这样能够保证中心区拥堵地段尽量少用小汽车。
主持人:我们看到不少的人都在为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而献计献策,但是坦率的说,每次当我看到这些计策当中是属于长远规划的,未来展望的时候我就有些着急,因为我觉得未来很美好,但是现实很重要,除了我们刚才说的这个限行这样的一个短期效应之外,到底还有没有一些立竿见影的办法,可以让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就感受交通不那么拥堵了呢?
刘戈:我觉得自行车是个好办法,其实自行车原来一直是我们最喜欢,也是最实用的一个交通工具,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以后,把自行车道都取了。
主持人:没错。
刘戈:而且骑自行车是受歧视的,其实的话,我觉得比如现在英国,现在的话大家在倡导,很多包括这个医生出诊,警察巡街都用自行车,所以的话,大家有了这样一个意识,又环保,又健身,所以的话我觉得这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大的解决现在城市交通的问题。
主持人:霍教授,如果让你来选择立竿见影的办法,你的推荐是?
霍德明:我觉得现在的限行是量上面的控制,而经济学上讲的是价上面的控制,也就是说你把它成本该提高了就要提高,经济学上面讲资源的有效分配,而是用价的方式去控制,远比量的方式要好,更何况我刚才也提过了,政策上面我们知道,堵车是短视政策所造成的效果,以及还有一个更短视的的限行的政策去解决这个堵车问题,我觉得长久来看……
刘戈:短短,相差就更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