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汶川地震专题]
作为四川建国以来工业投资最大的项目,同时也是西南地区第一套和国内一次性单体投资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四川1000万吨/年炼油和80万吨/年乙烯项目因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而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但从一开始,该项目就经历了坎坷:先是因环保而引发争议,随后又因汶川大地震而被迫暂停。
项目现场工程已停下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9天,上海证券报记者来到四川石化项目的所在地——彭州市军乐镇。一路上,随处可见彭州市为该项目所作的大幅宣传画,而越靠近石化基地,四周的道路也修得越平坦宽阔。在原本没有几条好路的小镇上,这样漂亮的大道显得异常抢眼。 在两条笔直大道的交汇处,一大块用铁栅栏围起的空旷场地映入眼帘——这即是基地所在。记者看到,这块场地已经过平整,只是上面还没有多少设施,惟有靠近大门处一栋约10层高、已经封顶的建筑矗立着。未来,这座建筑很可能就是石化项目的办公主楼。但此刻,它的外墙玻璃还未全部铺好,脚手架也未拆除。 值得注意的是,偌大一块场地中除了几个身穿制服的门卫外竟看不到一个工人。当地一位村民小张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仅两个星期之前,这里还是一派热火朝天,但因为地震,工程全部停下来了。 小张自称本来就住在项目所在地,后来因石化基地落户而拆迁,有关部门给他们的补偿是每亩地2.9万元。“我觉得补偿不算高。我们全家一共也就拿到十几万元补偿款,买了房子和保险之后就所剩无几了。”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大石化会拉动经济,对我们当然是好事情。但如果有污染就得不偿失了。”小张说。 此前,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曾告诉本报记者,该项目已论证了十几年甚至20年的时间,应该说论证是可靠的。项目上马也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严格评审,配置的技术和装备也是目前最先进、最可靠和安全的装备。如果按照预先的计划建成,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发生的情况下,这个项目建成之后不会对成都和周边地区造成污染和环境影响。
对地震影响应充分评估
谈到四川石化项目不能不提一个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西部化工城”专家组组长、四川稀土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资甫。已经69岁的他曾担任四川化工厂车间主任、厂长;四川省化学工业厅厅长;四川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堪称四川化工界的元老。 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初献言四川建石化项目的第一封建议书正是出自他的手笔。早在1987年,刘资甫就在四川万县向有关领导提出应该在四川建石化项目。这一建议随后被交到时任四川省省长张皓若的案头。此后,当地官员和专家为了该项目奔走呼吁,但直到20年后才真正上马。 不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刘资甫也表示,并不希望看到石化项目规模过大。“本来,政府在1000万吨/年炼油和80万吨/年乙烯之后还希望上马另一个80万吨/年乙烯和100万吨/年大芳烃的项目,但我在开会时坚决反对。毕竟,彭州和成都距离还是比较近的,环境容量有限,目前这样的规模已经够大了。” 对于此次地震的影响,他表示应该充分评估,并适当提高防震的程度。“这并非一个新问题,也不是惟有石化项目才会遇到的问题。此次地震发生后,处在地震带的项目都应该考虑提高地震设防级别。” 蒋洁敏此前表示,中国石油已组成了一个专门班子,就地震对彭州的直接影响进行评估。如果评估下来,自然灾害是不可抗力,中石油就要放弃这个项目;如果评估下来和原来的结论基本一致,则会按计划推进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