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电 随着“五一”黄金周的临近,商家彼此之间的竞争开始升温,各种花样百出的“套餐”消费成为商家推销其商品和服务的促销手段。上美容院有美容套餐;进餐馆有商务套餐;去旅游有旅游套餐等。层出不穷的“套餐”消费在丰富了市民选择的同时,也不乏各种消费误导和陷阱。为此,消协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防范以下“套餐”消费陷阱: “满400送400”看到这样的大幅海报,众多消费者肯定心动不已,在银行工作的刘女士也不例外,迅速加入疯狂抢购的人群中。可抢购一结束刘女士就抱怨到:活动看起来挺诱人,可一看价格标签不是399元就是788元,为了凑足400元不得不多花些钱买双袜子,细细算下来根本没有促销海报上描述的那么优惠。实践证明,返券“套餐”存在诸多弊病:一是让消费者陷入“买就返,返就买,买就返……”的消费怪圈,而且往往还设置诸多时间、空间和金额上的限制,是一种带有隐性强制的消费方式;二是诱导消费者非理性“消费”,使消费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并造成浪费性消费。 据《竞报》报道,消费者李先生就切切实实的被“套餐”奖品忽悠了一把。最近,李先生来到一家大型家电卖场购家电,正赶上“买某某家电套餐,得数字电视大奖”活动。为了这“千载难逢”的彩电大奖,李先生把1500元的洗衣机换成了1800元的,2000元的冰箱换成2600多元的,再加上价值700元的电磁炉,终于可以一试手气。在服务台刮开奖券后,柜台小姐十分高兴告诉他:“恭喜中奖,您将获得我们卖场送出的洗衣大礼包。”多花了900元换回六包洗衣粉,李先生傻了眼。虚拟“套餐”奖品的消费陷阱,其弊端在于:一是利用部分消费者祈望“天上掉馅饼”的不健康、不科学的消费心态,误导消费者;二是可能存在虚假和不真实情况,有的甚至在奖品领取程序上做手脚,欺骗善良的消费者。 当前,不少消费“套餐”以让利消费者为幌子,挖空心思在原价的标注上玩噱头,搞些让“价”不让利的小动作。如有的婚庆公司推出非常低廉的“套餐”消费,诱使消费者上钩,可到一结账,各种额外费用相当惊人;一些旅游公司,搞黄金长假“零团费”、“低团费”等“套餐”招揽游客,等你入团后一出行,价外价,自费价接踵而至;如此等等让消费者有苦难言。 消费者面对各种“套餐”诱惑时,务必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的商品及服务,不要盲目听信企业宣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