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下午茶文字实录-手中的宝贝---文玩核雕
    2010-04-20        来源:央视网

    核雕是指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雕刻成工艺品。民间多以橄榄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饰物。文人用作扇坠、串珠等把玩。核雕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不同风格的核雕,雕刻手法均细致入微。

    沈竹:财经下午茶,天天有好茶,各位下午好!前两天我们播出了一个节目叫手中的宝贝核桃,看完节目以后,好多朋友就问我,这个核桃应该怎么买?买了以后怎么玩?还有网友发来留言说,这个核桃是不是暴利啊,看来是很多的观众朋友关心这个手中把玩这个物件,所以今天沈竹给你带来的下午茶是有关另外一个更为神奇的手中的宝贝,是什么呢?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这个吃完东西扔掉不要的垃圾,可就是这些垃圾,在另外一些人手中,却成了鬼斧神工,价值倍增的宝贝,就是什么呢?橄榄核,所以今天沈竹给你请来了两位橄榄核收藏的专家,一位是来自苏州的须明华,须先生您好,另外一位是我们老朋友张德祥,木器杂项的专家,也是多年关注这些核桃,橄榄核一些收藏,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一桌子上摆的全部是橄榄核雕是吧。须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橄榄核雕现在贵到什么程度,最有价值的一款是哪一个?
    须明华:最有价值的,现在这里面主要是这一款雕的是“八意图”,雕的“须知爱人”、“弥天拜师”、“东部德行”,它全是一个历史的题材的一个成语故事,然后就是也有文化传承,
    沈竹:市场价。
    须明华:在这里属这一款是最贵的,最贵的没在我这里。
    沈竹:这个市场能达到多少?
    须明华:现在估价是8万块钱左右。
    沈竹:我看到都是太白醉酒这样的历史典故,雕刻的这种8个小故事的一个核雕。
    张德祥:他这个核雕是小中见大,气象万千,题材很多都能用,什么山水人物,历史坚典故,它这个适应面挺宽的。
    沈竹:你说这个市场价8万块钱,它主要看它的雕工,还是说它的这个稀少,还是年头?这跟核桃有什么区别?
    张德祥:就是咱们新的东西,主要看雕工,看这个艺术面,现在当然取材也很重要,它首先选的比较大,比较饱满,厚实的,你看掂起来很重,皮厚,可以就是高层次的,层次丰富的,雕刻很多景物,你看这个雕刻,它很复杂,有人物,有鹅,有泥巴,有石头,你看刚才有一块你看这个洞石做的多好,像“宛明”那个画里画的,然后这个人物的发髻,头发,你看一根一根又很细,树杈,树杈都细如毫发,所以这个小中见大,是气象万千,所以它就贵。
    沈竹:我看这个人物连神态都非常逼真?
    张德祥:哎,神态都有。所以说这个值8万一点都不贵,如果说高手,如果名家就更贵了。
    沈竹:你见到的最贵的到现在为止?
    张德祥:前一些年,瀚海拍了一个,一百多万,130多万。
    须明华:138万。
    张德祥:那个是个名家的。好像咸丰年间,一个叫战鼓生的人刻的,这个人很怪,他有传奇故事,所以也卖的很贵。
    沈竹:那等于有历史年份的一个橄榄核。
    须明华:它是根据时代的特征,当时这个时代也属于顶级的。
    张德祥:这个咸丰,他呢,还有传奇故事是什么,他每天早上起来,广东人,喝完了,吃完了饭,沏上点香茶,广东人讲喝早茶,喝足了茶,精神头也来了,然后点上高香,他先不磕,他把这个核,比如头天没完成的,他含到嘴里头闭目养神,闻着这个高香他想,这个刀应该怎么用,下一步应该刻划什么,用这个舌头跟牙感受这个核桃抛得有点软了,他就拿出来,临着东窗,东窗不是旭日嘛亮嘛,就精心地刻,也就刻那么两个钟头左右,就该吃午饭了,吃完午饭,抽带烟困了一睡觉,下午一遛弯不干了,为什么?那个精神头,用一天最饱满的精神就那俩小时,茶烟歇,这个茶烟都足了之后开始干。
    沈竹:真是取一天之精华,那时候是艺术家,那现在我们说,这些收藏有些贵,但是年轻人,可能也是开始在走向这个玩这些核桃,橄榄核,您的受众有没有一些年轻人也在玩这个东西?
    须明华:一般的人,真正达到收藏,就是这种高档货还是在35岁以上,当然年纪轻一个太忙,顾不上,他们一般情况也没有精力把这个太了解,一般都是买一两千的东西,买上,带上,每次在手里盘盘也当个乐。
    沈竹:当个乐,一两千的东西我们见识一下,今天您带了一两千的东西吗?
    张德祥:他这儿还没有,没有一两千的。。
    沈竹:没那么讲究,随便的玩一玩。
    须明华:对。
    沈竹:这一幅应该说年轻人或者说大众比较能接受的。这是雕的8个罗汉是吗?
    须明华:送子送福弥勒。
    沈竹:弥勒,弥勒佛。
    张德祥:好像是一团和气那个构图,一个团形的。
    沈竹:您看这个橄榄核的形状特别适合雕大肚子的弥勒佛。
    张德祥:对,雕人形或者雕船是吧。这个刻得还不错,你看这衣着归纳的多好,人物形态多喜,你看眉眼刻化的耳朵很深,说明他,这个橄榄核特别适合雕深层次的,它比核桃核要厚,而且含油脂,横竖纹不显,所以刻这种东西特别好。
    沈竹:衣着,笑纹,眼纹。
    张德祥:笑纹,它能够深入刻划,就是高浮雕,您刚才说,年轻人玩,都是30多岁的人玩是吧。
    须明华:35岁过后的人,应该有经济实力的人,然后作为一种收藏。
    张德祥:有点阅历的。
    沈竹:据说还有好多人痴迷这个东西,就是追着您去买这个好的雕工的核桃,有没有痴迷到了这个废寝忘食程度的这些人?
    须明华:其实我在北京经商,我确实有个特佩服的人,所以有钱人买东西不叫本事,我认识一个(人),他一个月工资一千,然后花3千块钱买一颗(丹核)。
    沈竹:真的,那真的喜欢这个东西,挣一千块钱,花3千块钱。他真的会去比较不同?
    须明华:他也懂这个。所以说你说按他的经济小的时候,花3千块钱,你说买一个橄榄核,我特佩服他,因为你说有时候有钱人买东西不叫本事,有钱人喜欢的都能够得着。
    张德祥:这个能痴的人能成大气候,他钻到一个境界中,他深入,能出类拔萃了,就是君既爱之须纵情。就是这样人一定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
    沈竹:其实这个橄榄核说起来玩的不是一个年头,因为他跟核桃比起来,它保存的时间没那么长,但是就是像须先生说的这样,很多的,喜欢这个东西的人不一定特别有钱,但是其实根据我们的历史传说,我们历史典故来说,把玩这个核桃,橄榄核是非常有传统的,那历史上的人是怎么玩这个橄榄核,现在的人是怎么从历史上面接受这个传承下来的文明的,我们稍事休息,听两位专家接着跟我们聊。

    明清时期,核雕工艺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民间艺人。如明代常熟的王叔远首创以橄榄核雕制“东坡夜游赤壁”之舟,舟上舱轩篷楫,什物俱全,镌刻苏东坡等五个人物,精妙传神。魏学洢的名篇《核舟记》就是反映王叔远首创雕刻核舟之事。舟长不及二寸,有篷有窗,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个个刻画精致,在放大镜下看光影迷离。舟底刻赤壁赋全文,其刀笔工夫令人难以置信。近代香山人殷根福以橄榄雕刻罗汉头成为核雕名家。

    沈竹:财经下午茶欢迎回来。我们说到这个历史中的人物玩这个橄榄核,我听张先生跟我讲的明清时候特别多,玩橄榄核的人,那个时候是因为大家喜爱,还是?
    张德祥:因为,尤其乾隆时期,还是晚明万历以后这个阶段,就是这个事态比较稳定,经济比较发达,然后闲情逸致,就跟咱们明式家具,还有苏州园林,还有乾隆工的一些很多雕刻的工艺品一样,它是同步的,都是一起发展的。
    沈竹:在一个时代繁荣起来的。
    张德祥:你比如乾隆时期,就是台北故宫有一个…
    须明华:广东的。
    张德祥:广东的叫陈祖章。
    须明华:陈祖章。
    张德祥: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头两天中央台里电视里还演,放得挺大,虽然工有点糙,甚至好像跟这个差不多吧,这个甚至某些方面比它还细。
    沈竹:看到这个我想起来历史上核舟记。
    张德祥:咱们上过课就是有一个叫。
    须明华:魏雪赢写的文章。
    张德祥:王疏远。
    须明华:王疏远雕的。
    张德祥:王疏远。那个王疏远是哪儿的人,就是他的老乡。
    须明华:常熟。   
    沈竹:哦,说到这儿不能不告诉大家,须明华先生这个须姓,据说在百家姓里是没有的。
    张德祥:很少。
    沈竹:但是提起这个须姓来说,很多人就会想到这个橄榄核。
    张德祥:因为有,就是明国时期,晚清有一个姓须的叫须根符,他原来是雕刻竹笔筒,没想到它随意摆了几个核雕呢,卖得比那个笔筒还好,他一看这个比那个还容易赚钱,就钻营了,就到各大寺庙里看古代的雕塑,把这个雕塑的形象,生动地反映到这个核雕上。
    沈竹:这是您的祖宗。
    张德祥:他那个须,他们那个须姓上面那一辈的师傅。
    须明华:应该是,
    张德祥:一村人。
    须明华:一村人,当时叫殷根福。
    张德祥:武县舟山村人。
    沈竹:真的是一个地的人,就出一个品种是吧,就是所有苏州,您这个村里的人都会这个雕。
    须明华:都是传承的吧。
    张德祥:它是一个影响,还有苏州地区,这个人杰地灵,那个地方专门出这个苇雕,精细的人,有这个,所以现在最著名的就是他们老家的。
    沈竹:您当地这个须姓是不是都干这个了?
    须明华:也谈不上,也有爱好的,反正姓须的是一个大姓,然后当时主要就是殷根福,殷根福带的徒弟就是带了那个…
    张德祥:姓须的。
    须明华:宗明福,必永生,然后徒弟现在,因为它也讲究传承,就是现在形成须派,殷派,两大派别。
    张德祥:形成派别了。
    沈竹:现在比如说你拿到的雕刻很像的核舟记这个小船,那这些工匠,他们怎么从老祖宗那儿把这些艺术,技术,拾回来的,您周围的这些工匠是怎么学习的?
    须明华:也是传承拜师。然后这个东西讲究天赋,不是每个人都能刻得了,你包括做核雕的人,几千的人在做,然后真正出成绩的其实没几个的。
    沈竹:也是竞争上岗。
    须明华:也是竞争上岗。
    张德祥:适应的,适应的就多刻几个,不适应的就转行了。
    须明华:对对。
    沈竹:是不是还是属于师傅带徒弟那个性质现在?
    须明华:师傅带徒弟,当然悟性靠自己,所谓这个东西就是雕刻不是讲究运笔如刀,用刀如笔嘛,它得融会贯通,就是讲的天赋。
    张德祥:有灵性。
    沈竹:您也是善于雕工。
    须明华:我是小时候稍微雕过,然后后来经营这个核桃。
    沈竹:来把这个发扬光大。我们看到这个小的,真的是,你看这个船工在摇橹。
    张德祥:最早记录这个宣德年间,他说有一个人,叫瞎掰眼。
    须明华:瞎掰眼。
    张德祥:他刻的人,就是米粒那么大,能刻出一个人,神态,眉眼生动,眉目传情,然后那个在一个核可以刻十几只白鹭飞翔在松树上,就说明我们这个传统很早。
    须明华:传统很早。
    张德祥:据有记载明初就有。到了咱们往后,就是你看台北故宫那个收藏的,那个还不算最精的,只不过从故宫里出的。
    沈竹:这都是苏州人的杰作。
    张德祥:都是那个地方人出的。
    沈竹:您说怎么这么人杰地灵。一个苏州特别容易……
    张德祥:一个广东,就是清代的时候广东的多,明代跟民国时候是苏州多。它有这么一个规律。
    沈竹:苏州人是不是有精细的传统,所以他们才能够把这个橄榄核发扬光大。
    张德祥:心也静。
    须明华:他是,对,一个是心也静,还有一个是,你看包括“八女图”在内,雕刻一类反正都是在南方。
    沈竹:所以就分南工和北工。
    须明华:对。
    沈竹:我听张老师跟我说,说这个南工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北工,这在这个行情里面?
    须明华:高很多。
    张德祥:你看这个可能就是北工。
    须明华:山东潍坊人。
    张德祥:山东。
    沈竹:哦,一看就是北方的。
    张德祥:也不错,你看这个神态金鱼都挺好。
    须明华:也算不错了。
    张德祥:但是这是桃核。
    须明华:桃核。
    张德祥:桃核油性就差一点,而且在你真正,你看完这个觉得挺好。你再比比那个南工……
    沈竹:您是怎么看出来这个北工南工呢?
    张德祥:就好像南工确实比北工要细致,要生动。过去讲苏州,就是广州匠,苏州样,苏州地区,出这个样设计这个美术,普遍的普及,水平都很高。是个人都能写几笔划两下,因为他那个地区,不管刺绣也好,园林也好,家具也好,他打宋代以来是很繁荣的。
    沈竹:就是出文人的。
    张德祥:文人辈出,那么当然北方出过武将,出过带兵的。
    须明华:四大才。
    张德祥:他有地域的,地域的传承。
    沈竹:我就想问两位,据说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玩橄榄核的人都多?
    张德祥:对。
    沈竹:这个热闹到什么程度,大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来把玩这个小东西?
    须明华:其实这个东西,核雕真正起来也是跟国富民强,太平盛世,然后人物质生活有了以后,其实就寻找精神生活,然后关键这个核雕说白了就是携带方便,他能拿在手里,然后题材包罗万象,什么收藏的人群都有,你包括老百姓买一串一百的,然后工薪阶层你买一千的两钱,因为它的题材都能迎合,迎合一个大师的群体。
    沈竹:我们梳理一下这个体裁。
    张德祥:他说的对,他说就是说,首先这个适应面广,十几块钱,十几块,几十块就能买到普通的,高的你有钱,几万块钱也可以,还有题材你看什么都有,都能刻,还有一个就是说,它携带方便,你要玩扇子,玩个葫芦揣着不如这个,这个挎到手上,你骑自行车干活,写东西都不耽误。
    沈竹:那怎么玩呢?放手上。
    张德祥:一般的实际上这是由佛教那个捻珠变来的,过去你看咱们从壁画里头,古画里头,影视作品里头,看那个高势,那个仙风,有点仙风道骨的人,从文也好,经商也好,手里还有捻珠在不停捻着,高僧,他实际上是一个佛教的一个记数器,就是佛教敬祖宗。
    沈竹:数数,一二三四五。
    张德祥:数数,我这一天要念多少声阿弥陀佛。这个叫佛头,到手里数着一,又一圈二,他就知道20圈了。
    沈竹:那现在大家应该怎么玩呢?
    张德祥:现在就不是,它已经延伸出来就是一种装饰物。
    沈竹:我看好多人在那儿搓,把它搓亮一点。
    张德祥:搓亮点,把出包浆来,还有一个,它这个麻麻的东西,对大拇指,手指也是一个按摩,还是一个保健。
    沈竹:那不是把咱们雕工都给毁了。
    张德祥:手磨不坏。
    须明华:硬度很高。
    沈竹:硬度非常高。
    须明华:对,还有它这个东西,还有一个关键点,它从一个浅的颜色,经过两年以后,它慢慢变红,这些人就是享受这个过程。
    张德祥:有一个成就感。
    须明华:有一个成就感。
    沈竹:时间沉淀的感觉。
    张德祥:成就感。
    沈竹:这个跟核桃有点像。
    沈竹:我们这个玩法,一个它可以让这个时间慢慢沉淀下来,一个放在手中对这个心境,对这个穴位都有一个促进的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可以保值增值的东西,那这样一个橄榄核它的市场如何?我们大家买了之后,怎么让它升值,我们稍事休息听两位接着聊。

    在鉴别核雕的时候也应注意核色、包浆。核雕随着年代的推移,逐渐会产生表里如一的深橘红色和紫檀色。但如果是做假的核色,核包浆则呈浅橘红色和黑红色。熟记和掌握古核雕各个时代的构件、造型、工艺风格特征,熟知各个时期其他雕刻工艺品艺术风格的沿革,会对鉴别核雕年代的真伪有很大帮助。

    沈竹:财经下午茶欢迎回来,须先生您经营橄榄核那么多年了,跟我们说说,真的是让你所有村子里干这个人都富起来了,那这个大家买这个它是买了一个不满足呢,是可以买另外一个,买的越来越好,还是它玩会上瘾,你靠什么做这个市场?
    须明华:现在很简单,其实当一般刚入门的人,他们开始买几百块钱的东西,当然玩着玩着,一看好的东西,其实人都有这种心理,它次的就不要了,慢慢买好的。
    张德祥:就是越吃越馋,越玩越高,还有个攀比,你比如说这个觉得挺好,突然你手里,比我这个还好,不行,我买一个比他还好的,就这样逐步逐步就比上去了。
    沈竹:这个人性的弱点,但是玩家看来也不是一个弱点了。
    张德祥:为什么很多人收藏很多,它是这样?它有一个话题,比如说咱初次相见吧,比如谈生意也好,职场也好,你说递烟卷不文明,  说话,找个什么话题呢?啊呀,你喜欢这个,一看,这是什么“锡之爱鹅”这是八仙,这咱们能攀谈起来放松了,由此及彼,咱们就可以深入,把生意谈成,或者把友谊建立。
    沈竹:刚才张先生说的这是几个典故,那须先生我们做橄榄核一般地题材有罗汉的,有这个?
    须明华:传统意义上,像罗汉,八仙,其实传统上很少,然后禽兽18罗汉,当时我们,你看我刚在苏州的时候,那帮老人就是雕罗汉。
    沈竹:卖得很好。
    须明华:对,随着这两天兴起题材太广泛了。
    张德祥:觉得光卖罗汉卖不动了,就要开发。
    沈竹:还有什么呢?除了罗汉?
    须明华:你看国外的有,跳芭蕾的女孩,耶稣,然后还有公司的商标设计,还有现在年纪轻的人喜洋洋雕,什么人群都能玩。
    沈竹:所以给你的要求也五花八门了。
    须明华:对。
    沈竹:几乎没有限制了就是说?
    须明华:没有限制,有的就量身订做,你说喜欢什么题材。
    沈竹:这里有没有量身订做的。
    须明华:这里没有。所以就是。
    沈竹:我听这个还装了黄金。
    须明华:装了黄金。
    沈竹:这个还有特殊的需求是吧。
    须明华:对,因为它佩饰的每个人喜欢都不一样。有的人配珊瑚,有的人配(雪跑米拉)有的人配黄金(米拉)都有反正。
    沈竹:定制的订单也很多。
    须明华:对。
    张德祥:其实我觉得配黄金,当然个人爱好,但是我总觉得这个主要玩的不穷不福。
    须明华:对。
    张德祥:什么叫不穷不福,就是我再有钱,我没有钱玩一个橄榄,你瞅不出我穷。
    须明华:非常正确。
    张德祥:我阔有比我还阔的,我玩这个,你也不知道我有…
    沈竹:当然会看的人还是一看就看出来了。
    张德祥:当然那是看艺术性,就是这个东西还有一个自然属性,它终究,刚才跟黄种人的皮肤很接近。你看它是黄的。
    沈竹:您的意思是外国人不玩这个东西。
    张德祥:外国人接触这个比较少,总还是华人玩,因为你看这个黄颜色,像不像您母亲,或者姐姐从下田回来晒黑的那个臂膀,就是,它有一种很亲切,质感也很像中国女人那个皮肤,外国女人那个皮肤就是毛茸茸,不如咱们中国女人细,这个东西它很将近我们黄种人的这种皮肤。
    沈竹:哎,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对这种天然的家具,木质什么材料,包括这种核。
    张德祥:跟道家思想,你说的跟道家思想有关,就是中国道家是本土,土生土长的哲学,这是宗教。
    沈竹:天人合一。
    张德祥:就是欣赏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的材料的美,还有使自然跟人和谐起来,这是贯穿在中国整个社会,从高到下,历史这几千年一直是这种精神,所以这个体现了跟自然的融合,接触,也放松心情,你本来大金刻手表,你又是大尖头皮鞋,又戴着一个金砖眼镜,你本来就是一个大CEO就够板的了,你再弄一个金,总觉得是有点,还是自然点好。
    沈竹:须先生我们对你这个村比较感兴趣,就是这个周围这个产业链是怎样的,从工匠的培养,到各家怎么开店怎么经营?
    须明华:一般情况下,招商的也形成了一个,政府也在支持,然后形成一个核雕的层,然后把那帮手艺人召集在一块儿,然后起先都是拜师学艺,都是属于传统的那种路子,然后有一个,现在我们杜家村有一个,请了几个老师,请了任炳华,他在杜家村在招收学生,办一个学习班,就是把年纪轻的人,就是有时候读书的那种,有一个课程,就是专门每一个星期教一天,就是政府也在。
    张德祥:就是比较规范化的教授。
    须明华:对。
    沈竹:像你培养出这么好的工匠能雕出来像类似核舟记这样的精工细作的东西的工匠是不是需要花很多的年头?
    须明华:这个你说的太对了,一般情况下,最少是10年,因为做东西讲究基本功,功底。
    沈竹:最少几年?
    须明华:最少10年。
    沈竹:10年寒窗苦甘来。
    张德祥:它这个东西不养老,不养小,你小还没学会呢,20多岁,刚毕业他不会,构思,手都不行,一过40左右,眼也花了手也抖了。
    沈竹:眼睛也不行了。
    须明华:对。
    张德祥:又不行的。
    须明华:又不行了。
    张德祥:所以这个东西也是一个吃这段青春饭,黄金时段。
    须明华:吃眼睛饭。。
    沈竹:特别的挑人是吧。
    须明华:这个东西指眼睛吃饭的人真的很可悲的,为什么说把这个核雕为什么卖到这么贵?因为当一个人,16岁我们那帮,原来16岁开始学艺了,然后一般出成绩要到30岁。最少都是。
    张德祥:年轻的做点普通便宜的。行活。
    须明华:做点普通。然后有的东西它都有思想,包括作品,所谓的作品,它不是商品,它有思想,它有阅历,然后经过越有了生活以后,它有创意,然后真正成熟的作品,基本上在30多岁左右,然后最精华的东西就是35岁到45岁之间这段时间,是最成熟的作品。
    张德祥:而且还得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沈竹:然后慢慢眼睛又不行了,刚成熟了眼睛又不行了。
    张德祥:手也哆嗦。
    须明华:讲究精气神呢,用刀手不行了,眼睛又不行了,是吧。
    沈竹:这个东西不能机器做吗?我听说好多现在,刺绣你看机器可以做嘛。
    张德祥:也有机器做的,就是做的比较简单的图案。
    沈竹:做家具可以机器雕花。
    须明华:机器做的,当时我们找过,想要电脑机器做,然后因为橄榄核的形状,你现在看到都打平了,一个一个每个都经过加工,因为橄榄核的形状有大有小,你机器的话你上不去。
    张德祥:这样,就是这是原始的。
    沈竹:所以机器就失败了对吗?
    须明华:你看机器能做的话市场价值也不会这么高了。
    张德祥:还是最好别用机器,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人性,就是很艺术,很……
    须明华:对对,确实。
    张德祥:很感性的一种东西。
    须明华:一种传承一种文化。
    张德祥:保持这种手工,就能保持它的魅力。
    沈竹:是,现在手工开始,越来越引起大家的这个兴趣。慢工出细活,买的是人工,买的是时间,买的是这种…
    张德祥:艺术。
    沈竹:这种花费的心思,还有创意,真的是特别的不容易,我们下午茶的时间总是聊的非常不尽兴,因为这个时间总是很仓促,感谢两位,我们今天讲的手中一个宝贝,叫橄榄核,其实手中的物件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涉猎到的,我们会在下午茶以后的时间,请各路的专家来给我们奉献上更多手中玩的宝贝,也请大家关注我们的下午茶节目,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或者说有什么感兴趣的新鲜事,都可以随时跟我们联系,发到我们邮箱中,我们的邮箱地址是交易时间下午茶的7个首字母,JYSJXWC@126.COM,欢迎您来信,我们明天下午茶再见。

  相关稿件
· 财经下午茶文字实录-时尚杂志造美记(下) 2010-04-16
· 财经下午茶文字实录-时尚杂志造美记(上) 2010-04-16
· 财经下午茶文字实录-优雅男士是这样炼成的(下) 2010-04-14
· 财经下午茶文字实录-优雅男士是这样炼成的(上) 2010-04-13
· 财经下午茶文字实录-香享受?香污染? 201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