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国有股转持
    2009-06-24    苏培科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6月19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和社保基金理事会联合发布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要求自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证券市场IPO上市的公司国有股须将10%转由社保基金持有。此举赢得各方人士一片叫好,有人甚至借题发挥,认为中国股市将要立即突破多少多少点。股评人士更是煽风点火,认为长期困扰中国股市的限售股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似乎“转持”为股市“堰塞湖”找到了通道。
  此次将上市企业国有股的10%划至社保基金“转持”,较八年前的国有股市价“减持”充实社保确实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起码对二级市场不会造成八年前的恐慌。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想通过在首发和增发股票时减持变现10%的国有股来解决社保基金的缺口。孰料这种减持方法从开始实施到2001年10月22日宜布暂停,实际仅试行不到四个月,划拨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国有股减持资金仅20多亿元。最终,国有股减持“没吃到羊肉却惹来一身骚”,并成为压垮当时A股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中国股市五年熊市的“替罪羊”。到2006年10月,股市好转之后,“将10%的国有股划转社保”再次被提及,但由于此前的教训,管理层显得异常谨慎,直到今天才开始实施。
  那么,此举对中国股市作用究竟有多大?
  实际上,股权分置改革后符合“转持实施办法”的仅有639.33亿元的发行市值,与数万亿的社保缺口相比,仅是杯水车薪;另外,符合“转持”规定的131家上市公司中仅有83.94亿股需要“转持”,这与新老划断之后制造的8000多亿限售股相比,仅占1%左右,与2009年解禁6906亿股的数量相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显然,此举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中国股市大小非和限售股的“堰塞湖”。
  综合评价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其实与2007年“5?30”前夕的水平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此次机构持有75%以上的“筹码”,在等待换筹的机会。如果舆论过于放大国有股“转持”消息的“利好”作用,就很容易使原本谨慎观望的投资者被“忽悠”进去。于是,行情调整也就为期不远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股市的历次大跌,都是机构将“筹码”高位派给散户之后。熊市就在牛市的非理性幻想中来临。2001年6月底股市大跌前夕,中小散户持有市场中85%左右的流通市值;2007年“5?30”前夕,中小散户持仓量已经达到了65%以上,“半夜鸡叫”帮助机构清洗了一些“浮筹”,结果在6000点以上被套的大部分都是散户。
  尤其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黯淡,国内经济基本面仍不乐观,上市公司业绩还不明朗,产业结构转型尚未见效,A股市场就已经反弹了1000多点,从1664点算起涨幅已达73%。在这种情况下,大小非和限售股虎视眈眈,IPO“圈钱”猛虎即将来临,而持仓比例较高的机构们则心急火燎,欲将筹码派给散户。然而,经历了上轮洗礼的散户们格外谨慎,观望气氛使得机构们只能硬撑着股指,等待散户放松警惕。如果机构诱导不了散户跟风,则股市还有可能继续震荡上行。反之,如果舆论过于放大国有股转持的”利好“,则正中机构下怀,借此来炒作和换筹的行动就开始了。
  显然,将10%的上市国有股“转持”、将1%的限售股再延长三年解禁,对股票二级市场的利好是有限的。因此,要理性看待国有股“转持”,不能在股市里过度炒作这一“利好”,防止机构借此“利好”换筹。
  此次“转持”对股市虽然利好有限,但对国有资产管理、社保体系完善意义重大。比如,以往“看得见,摸不着”的国有资产终于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继续任由一些“看门狗”或“保姆”进行权力寻租或肆意挥霍。另外,完善社保体系可以缓解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有助于解决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社会矛盾。

  相关稿件
· 谢百三:国有股划拨天经地义 并带利多性质 2009-06-24
· 吴晓求:国有股转持政策对市场中性偏利好 2009-06-24
· 左晓蕾:非常支持 国有股转持长期使股市更稳定 2009-06-24
· 划转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有利于缓解大非解禁的压力 2009-06-24
· 划转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 20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