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宣布了20个教改征求意见的关键问题,其中高中是否有必要取消文理分科,以及其可行性被列入其中。一时间,该问题成为公众讨论和争议的焦点。从网络民意看,多家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数的网民赞同取消文理分科,但也有40%的网民支持现行的文理分科。而在记者的实地采访中,支持和反对者又显示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高中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数反对取消分科,大学教师、“过来人”则多表示应当取消分科。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民意的分歧源于出发点、着眼点和关注点的明显不同。一部分人从高中教育的现状出发,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以现行制度来预测和判断取消文理分科后的状况,只是在学习科目上做简单的“加法”,因此得出取消文理分科必然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结论。而另一部分人则从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从高中教育的规律性及文理过早分科已经造成的人才知识结构缺陷上着眼,其关注点是高中生的全面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没有过多地考虑高中教育的现状,因此他们也比较坚定地支持取消文理分科。 事实上,这两大“阵营”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比如,大部分反对取消文理分科者如果能确定取消文理分科不会增加学生负担的话,就很可能转而成为取消文理分科的支持者。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孤立、笼统机械地理解取消文理分科改革,而必须把它放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衡量。 首先,取消文理分科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涉及的诸多教育问题中的一个,它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这项综合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孤立探讨,更无法单兵突进。特别是要把取消文理分科放在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量,而绝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只做简单的“加法”,从而否定其符合教育规律的合规性和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有益性。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教育部特别列出了需要切实解决的4个方面、20个问题,请社会各界进一步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实招、硬招、新招。而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只是20个问题中的一个,除此之外,还包括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以及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等重要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招生制度等核心教育教学改革内容,这说明各项改革都是相互配套和相辅相成的,并不片面强调某一方面。 依笔者理解,取消文理分科,绝不会在高中现有必修科目的基础上,简单地进行增加学习科目的“加法”操作,而必然是“有加有减”,从而实质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至少不能在现有基础上加重学生负担,否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改革方向。这就需要在增加科目的同时,适当减少相关科目中的教学内容,或者降低知识难度,从而满足“加科不增负”的整体改革要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给中学教育目标进行正确定位,恰当取舍教学内容,就成为实现这一基本目标的关键。显然,这些方面的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取消文理分科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系统改革,因此现在的高中生和家长没必要担惊受怕。 也许有人会问,减少教学内容,或降低知识难度,会不会抵消取消文理分科的效果?笔者认为,影响不大。一方面,从教育规律层面讲,扩大了知识面而降低了知识深度,这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因取消文理分科而降低的知识难度,完全可以在学生进入大学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比如,大学里应当加强现代汉语和写作知识的教学,而不管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对文科专业学生再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的教学,对理科专业学生则加强数理化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从而为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奠定良好基础。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基础知识和素养,不能全靠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做好高中与高教的良好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