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
11月7日,重庆市出租汽车协会召集主城36家出租汽车企业以及私车组负责人开会,表示一定要下调“板板钱”(份儿钱),还将成立出租汽车驾驶员行业协会,建立一个和政府之间沟通的平台。
不敢说这是一个里程碑,但从这个事件从发端到处理,重庆市相关方面的反应,或许有一些借鉴意义。
的哥选择了不沉默,虽然沉默仍然是大多数。把声音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是现代文明社会解决“不和谐”的理性方式,过多的压抑,只会产生更多不可测的变形的爆发形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如此,在相应的维权组织机构并没有完善或职能被弱化的前提下,“非暴力不合作”,应该是代价最小的选择。这件事最大的启示就是,权利是一定可以维护的,而且可以是以最小的代价完成。虽然在其过程中有一些迫不得已采取的非常小手段,这也是因为没有维权组织,或者维权组织没有声场。但同样也支持相关方面依法处置这些“小手段”,毕竟,法制的框架已经形成,情可恕,法不难绕过,这才是完全保障大众权益的唯一方式,当然,期待对其处置,应该在法内容情的角度。毕竟,非常小手段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其二,媒体在第一时间完整公布信息功不可没。从新华社到地方媒体齐集,没有了封口令,透明的信息,免除了公众无端猜测的弊端,了解了事情的发展走向,界定了各自的社会功能,站在各自的立场,平等冷静面对,避免了不可控局面的发生。由此看来,舆论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相反。只有在公开的完整信息面前,才没有“阴谋论”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公开而完整的信息成为润滑剂,给事情的合理解决助力,是非自在人心,理性判断也就成为必然。
重庆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虽然近来所谓的“负面消息”不断,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却是勇于直面现实,并愿切实加以解决的证明。仅从这一点,就比“阳光明媚下的阴影”高明得多。从本次事件中也可以得到明证。重庆市高层领导真实重视,而不是仅仅从口头上提倡;不急于下结论,不乱定性;不动用行政力量压制;允许一切公正的信息发布;就事论事,不扩大打击面,警力使用限于维护治安范围内。分析原由,拿出解决办法;直接面对“呛声”群体,平等的坐下来商谈,努力把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点。都是可圈可点之处。事实已经证明,这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选择,这才是政府的价值所在。
当然,事件发生,本身就证明了相关部门在某些方面的无为或乱作为状态。“小政府大社会”虽然是社会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但“小政府”却不等于政府为人民服务职能的退缩,更不是“无政府”。反观之,则会发现相关部门或者只重点关注利好部门,或者凡事都要插一脚,丝毫利益不肯放过,无端放大职能,甚至服务天职沦陷为部门的追名逐利,在发展的口号下,民生被枉顾,直至根本无视民众利益。更重要的是,从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来看,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个案。
转型期社会,各种声音交集,如何面对,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重庆市已经给出一个初步的意见:站在更高更远处、正确面对、顺理权责;完善民间民意代表机构,真实理解并切实落实“郡众利益无小事”的既定思想。只有如此,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面前,国家才能稳立,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