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过多日雨水的稀释,但前日阳光下,湖州南太湖边的水面上,一层绿膜仍泛着油光。“这些就是蓝藻。”一位渔民告诉记者。
湖州白雀乡小梅口,是太湖边的一个渔民聚集区。记者顺着刚铺好的沙子路走向湖边,远远就望见一片绿色。走近后发现,在肉眼所及的范围内,湖面上尽是绿油油的蓝藻,嚣张地漂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
去年蓝藻大暴发引起无锡自来水危机,太湖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然而,记忆还未退去,“绿魔”又再次悄无声息地袭来。据新华社报道,太湖西南部的部分水域再度出现大面积蓝藻。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太湖仍有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
蓝藻又来了,它对江浙两地沿太湖群众的生活有何影响?人们对此又抱有怎样的心态?记者为此展开了沿湖调查。
“双手入水:好像涂了一层绿漆”记者目击湖面蓝藻泛滥
从小梅口沿太湖岸边,近20分钟的车程内,向太湖里望去,记者看到大片的蓝藻,浓度不一,薄如膜,厚如漆。随着波浪起伏,缓慢地向岸边漂来。
最夸张的一处,由于一艘废弃渔船挡住了风浪,大片蓝藻密集聚拢在一块,似绿色浓浆一般,微风吹来,纹丝不动。把一根灰褐色树枝浸下去,拿上来犹如从染缸中取出,整根都成了绿色。岸边的石头也染成了绿色,上面还堆积了一层有近3厘米厚的蓝藻。记者抓了一把,竟像泥浆一般粘稠。把双手插入水中,再提起时,就好像涂了一层绿漆。
在长兴夹浦镇太湖大堤上,我们碰到一位姓杨的青年农民,他身着皮衣,背着电瓶,正到大堤内侧的小河沟里去捕鱼。他告诉我们,十多年前,湖边有好多鱼虾好抓,吃起来味道也很鲜美。现在湖水太脏了,没什么鱼好抓,即使抓到一些,味道也没有小河沟里好。
得知记者专程来看蓝藻,他有些不以为然地说,每年这个季节就会出现蓝藻,大家都习惯了。现在还好,是活的,到七八月份,水温一高,就会死亡腐烂,“南风一起,臭味四处弥漫,那个味道很呛人!”
“一般来说,五六月份太湖蓝藻开始较大面积暴发,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来,今年似乎是稍稍提早了些。”在采访中,湖州市水质监测站有关工作人员态度比较谨慎:“作为一种自然生物,太湖蓝藻年年都有。今年情况会怎么样目前还不好说。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水成这个样子,还怎么打鱼啊”渔民担心没了收成
对于夏天蓝藻的厉害,自小生活在小梅口的蒋大林算是深有体会。他今年63岁,一直住在太湖渔船上以打鱼捕虾为生。自去年蓝藻危机后,当地政府部门着手“渔民上岸工程”,目前小梅口100多户船家都已上岸过渡安置,蒋大林一家也是其中之一。当记者问起蓝藻的情况时,他拿着手中的饭碗朝记者晃了晃:“(蓝藻暴发)去年厉害的时候去湖里随便一舀,就是满满一碗的蓝藻,你说多不多!”
老蒋说他很担心今年的蓝藻比去年的还要厉害。“都说去年的蓝藻多,可去年天冷的时候,水面上看不到的,都在水下呢;现在不一样了,大冷天蓝藻还飘在湖面上。真不知道等夏天的时候,会有多吓人呦!”说到这,老蒋抱怨起去年的蓝藻让他的鱼虾收成几乎全部打了水漂。他告诉记者,蓝藻覆盖整个湖面,水里没有充足的氧气,恐怕鱼虾都会活不下去,“抓上来,都是死的,怎么卖啊,我们全家还靠这个过日子的。”
记者看到,由于渔船遮挡,在一些风浪较小的角落里,蓝藻显得更厚。但还好这时的蓝藻还闻不出腥臭味。老蒋说,天热时臭得窗都没法打开,“比猪圈还难闻,那个味道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老蒋皱了皱眉,直摇头。
在湖的另一边,江苏宜兴市丁山镇汤庄村有个林庄港(当地称“河”为港),直通太湖。昨天晴天,汤庄村的渔民们都搬了小凳子出来,边晒太阳边织网,为9月份开始的捕鱼抓虾做准备(每年2月1日至8月30日,为保护太湖渔业资源,太湖渔管会实行为期7个月的禁渔期。)。
老陆是个老渔民,当记者问起关于太湖蓝藻,内向的他憨厚地“呵呵”笑,偶尔抬头回答两句:“年年都是这样的,习惯了,今年不知道收成怎么样……”每次提到“收成”,一直低着头织虾网的老陆妻子就会斜着眼看他一下,低声说:“是啊。”
老陆家隔壁,剩下的都是女人和小孩,“水成这个样子,还怎么打鱼啊,索性都出去打工了!”左手抱着小孩的一名中年女人用空出的右手朝记者挥了挥,“禁渔期的时候不能打鱼,到了能打鱼的时候也抓不到什么鱼,全是绿绿的一片蓝藻,人都臭死了,不要说靠水活的鱼?”据了解,村里许多男人嫌打鱼收成不好,都外出打工了。
“客人哪还有胃口”小饭馆的生意被拖了后腿
老李的家就在太湖边,他前几年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开了一家小饭店。“客人很多,来了直接点我们从湖里抓捕到的鱼虾,不是亲眼看见从湖里抓的客人还不要。现在不一样了。”老李指着家附近湖面上的蓝藻说,“喏,就这个绿绿的,客人看见了哪里还有胃口。每次来了都问我们是不是从这下面抓的,是的话就不要吃了,嫌脏!”老李叹气,现在的生意反而被“地理优势”拖了后腿。
78岁的老渔民王秒林告诉记者,由于太湖水受污染,“太湖三宝”之一的“水晶虾”(太湖白虾)现在越来越宝贝了。
老王说白虾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水质不好就存活不下去。“我们家里人多,以前一天可以捕到五六斤白虾。前几年,一网上来,90%多都是白虾;现在倒过来了,90%都是杂虾,剩下的才是白虾,而且活得也不多。可见水有多脏。”说到这,老王的声音变大,显得有些激动。
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老王的侄子说,要是太湖污染再这么下去,“早晚有一天,太湖白虾都吃不到喽。”
“太湖的水还怎么喝”村民只能自己打井或引山水
湖州与太湖相接的一些河道口,蓝藻也已繁殖成片。一位居民向记者连连感叹:“以前我小时候没有自来水,喝的都是太湖水啊。可是现在你看看,还怎么喝,太恶心了!”
不过,他有些无奈地说,村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在他们村,吃的是山上引下来的水,村民们也主要以种地为主,不靠湖吃湖了。
宜兴市丁山镇汤庄村林庄港吴大妈也告诉记者,太湖的水不能喝了,家里自己打了井,“干净些”。但是记者尝了一口,发现里面还是夹带着一些沙粒,可能是没过滤透彻。“山上的水好喝,干净,我女儿嫁过去的地方就喝山上的水。”吴大妈轻轻地说,一脸羡慕。
而湖州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的情况不会影响湖州市民的饮用水。
“我们天天在河上捞”自救:河口筑网撑船打捞
丁山镇汤庄村的内河上,乔小妹和曾瑞宝这对老夫妻撑着家里的船在打捞蓝藻。这些日子,他们每天都忙着这个活。
“喏,我们从那边过来了,捞了很长一会了。”曾瑞宝用手指了指船尾方向。记者顺手看过去,跟其他内河和水塘比较起来,前方水面上果然干净很多。乔小妹说,村里和大队每年都会找一些村民做打捞工作,年底还会给些微薄的报酬。“钱是不多,可这水是直接关系生活的。”曾瑞宝一边说着,一边把着长长的手柄,用网兜在水面上轻轻舀着,然后再把蓝藻倒在船上。曾瑞宝说,这些处理后没有蓝藻的水是换到鱼塘里面养鱼的,“我们有空了就撑船出来打捞,村里其他人也跟我们一样的”。
曾瑞宝打捞蓝藻的地方再过去就是太湖了。记者注意到,在太湖和村里内河的中间拦着一张网。曾瑞宝说,这是为了减少太湖蓝藻漂进内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