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力与希望中转型
    2007-09-07    本报记者:郭献文 汪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安徽既属传统的华东地区,但即使在中部也属于“欠发达地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看上去很明显,那就是工业化程度低。2002年,安徽的工业化率只有31%,远低于中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安徽农业大而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
  摆在安徽各级决策者面前的难题还在于,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时候,负重爬坡的安徽又遭遇环保门槛提高,土地供应趋紧,要素成本上升等一系列新的高门槛。
  加速经济增长和加快经济转型构成了安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双重压力,同时也构成了安徽经济发展中合二为一的主题。这是制约,还是机遇?

治淮重点工程——临淮岗工程全貌。新华社 发

农村超市走进万村千乡。摄影/李健

转型:跨越后发劣势

  从一个屡被查处的污染“重灾区”到国家产业基地和产业标准的制订者,田营镇的农民只用了三年时间。
  界首市田营镇是安徽废电瓶收购和再生铅生产的集散地,近二十年来,从事这一产业的收购、生产、销售的近万人。由于污染严重,2004年底,政府对田营镇的再一次彻底治理,让这里的农民认识到不自觉取缔土法炼铅的小作坊,田营的废电瓶收购以及再生铅生产这一条龙产业将无立身之地。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田营的“破烂王”们共同成立了股份制的华鑫集团公司,按照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对再生铅的回收生产进行“再制造”,终于形成了铅回收率达99%的新工艺、新方式,经过不懈努力,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废旧电瓶和再生铅的加工制造基地。2006年田营镇农民回收了废电瓶35万吨,占全国废旧电瓶总量的一半,生产再生铅17万吨,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26%。他们制定的再生铅回收工艺的技术标准也于今年7月正式成为国家标准。
  假如说皖北农区是以现代工业的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加工业,形成了在市场约束和环保约束增强中发展工业的新思路的话,安徽一些大型企业在增长方式上的率先转轨则预示着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的抢占先机。
  今年初,世界权威的统计机构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安徽铜陵有色公司阴极铜产量54万吨,位居全球大型铜冶炼企业第八位,成为我国首位铜产量突破50万吨和进入世界前十强的铜企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铜陵有色能够提升,一是靠技术进步,二是靠节能减排。铜陵有色集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矿山采选、冶炼、加工、化工4个循环经济圈,与节能减排前相比,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由3.73吨标煤下降到0.67吨,全硫回收和综合利用率从76.6%提高到98%,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从53%提高到60%。
  “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是国有企业、也是未来现代化企业的本质特征。那种不讲生命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王源说。他认为,对于这一种转型,企业要谋事早,行动快,动作大,谁转得快,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主动。在淮南矿业集团的发展规划中,我们发现,“十五”期间一直提出的煤电化一体的产业体系已被“煤、电、化、机、环、资”一体的产业体系所取代。这个国家规划的亿吨级煤炭基地和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将形成从资源综合利用到环境保护,从废气废水治理到热电气焦油联产,符合绿色化工要求的产业链。从煤炭中提取焦油,然后燃烧发电,再利用焦油进行精细化工,把煤炭里蕴藏的资源“榨干吃尽”,进行清洁高效利用,这在国际产业化应用上还没有先例。
  环境保护的压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的约束,并没有减缓安徽工业化的步伐,相反增强他们走新型工业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安徽制造:突起的新军

  或许一些经济统计数据让人出人意料:今天全国六分之一的白色家电,八分之一的黑色家电出自安徽。随着长虹美菱500万台冰箱项目开工建设,合肥有可能成为亚洲最大的制冷工业的生产基地。而在芜湖,其空调器的产量已悄然跃居全国前列。2006年,安徽以2200万台家电跻身全国“三甲”,同时以55万台汽车产量跨入全国同行业前六名。当奇瑞、江淮汽车奔驰在全国城乡,合力叉车往来于厂矿码头,并昂首挺进世界同行业前六强时,人们很难把它和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农业大省联系在一起。
  在筹谋安徽经济发展时,先进制造业被安徽的决策者们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安徽规划,到2010年,制造业将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5%。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表示,先进制造业关系到安徽发展的后劲,必须在战略上高度重视,要发挥安徽自主品牌的优势,加速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这是一个基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分工新趋势而作出的全新决策。安徽要抓住沿海加工制造业率先向内地转移的战略机遇,打造长三角外延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同时实现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产业竞争优势。
  这也被省内外不少专家认为是一个符合安徽本地实际和资源禀赋的战略决策!
  以先进制造业为支点,安徽经济增长的板块正被撬动:以奇瑞、江淮、华菱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正在形成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链条。以合肥为中心的家电基地正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海尔、长虹、美的、格力、三洋等企业前来投资,再加上本地的美菱、荣事达等知名品牌,其规模将与青岛、顺德鼎足三分。在马芜铜沿江产业带,近年来金属及金属延压制品勃然兴起,其铜材加工制品已占据全国30%的市场。而分布在淮南、淮北、阜阳等地的煤化盐化一体化煤化工项目,将使昔日工业落后的皖北地区一跃而为华东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
  或许,说安徽的加工制造业出现“井喷”尚为时过早,但其逐年加速发展之势,已足以鼓舞安徽人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超越的雄心。2006年,安徽制造加工业的产值已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2%。今年1-7月,这个比例又增加了3个百分点。

创新:企业政府共努力

  在合肥政务区的一间会议室外,市委书记孙金龙正向人们介绍他看重的“宝贝”:木塑家具。这是合肥一家企业以棉花壳、花生壳等杂物为原料,用公司自主开发的新技术研制而成的。虽然这一产品还没有进入市场,但孙金龙还是坚持做了这一产品的“第一用户”。“只要是企业创新的产品,政府有责任帮助它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在政府采购上更要加以支持。”
  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扶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扶持不仅要落实在环境营造上,更要落实在真金白银上。“企业创新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政府有责任与企业共担风险”,孙金龙说。现在的合肥每两天就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诞生,在合肥今年上半年新批成立的规模企业中,40%以上属高科技产业。
  目前,安徽已有65%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近三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比同期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5个百分点,新产品的开发数位居中西部第一位。
  2005年底,两个招商引资项目取舍的难题放在了芜湖市领导的面前。一个是投资200多亿元的化工项目,项目建成后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另一个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主题公园项目,投资为17亿元。几经考虑,芜湖最终决定取了后者。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解释说,芜湖虽然临近长江,但环境容量终究有限,引入重化工基地不利于芜湖的长远发展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决定引进华强主题公园项目,主要看中它是自主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这一项目建成后,不仅优化了芜湖的产业结构,更重要的是其数码电影、动漫等后续产业可以形成芜湖新的产业集群。
  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从2007年安徽经济的主题词中,人们强烈感受到的是安徽经济的悄然嬗变。

  相关稿件
· 公积金二次贷款大门仍开着,安徽省暂无限制打算 2007-09-06
· 9月1日起安徽九华山寺庙可免费参观 2007-09-05
· 安徽两百余亿元人民币编织“交通网” 2007-09-03
· 安徽黄山丹霞峰“轮休”三年 2007-08-30
· 安徽省公务车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