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2007-08-31    本报记者:张百新 訾红旗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央储备粮河南漯河直属库工作人员将新收购的小麦除杂入库。摄影/本报记者 赵鹏
  长期以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通常是一对矛盾,很多情况下,农业过重影响工业发展,工业发展造成农业萎缩。但这一现象在河南有了改变,传统农业大省河南在工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农业不但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得到加强。中央领导多次肯定:河南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是不以牺牲农业这个基础为代价来实现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南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595.1亿斤,比去年增加24.1亿斤,增长4.22%,增量占全国夏粮增量的82.5%,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而GDP总量和增速、工业增加值总量、工业利润总量、投资总量及增速、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指标,河南已经连续数年在中西部地区取得领先。
  去年,河南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61元,较上年增长12.1%,近10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河南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要实现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在“农”字上。因此,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
  1990年,刚上任的省长李长春面对河南人“吃广东粮,喝珠江水”的尴尬,提出“河南为什么不能把原粮转化成食品,让全国人也吃河南粮?”不久,河南正式提出“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思路。2001年,时任省长的李克强提出“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这个思路在河南省十五规划体现为“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现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则把食品工业看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是永不衰败、潜力无穷的产业”,提出河南不仅要做国人的“大粮仓”,而且要做国人的“大厨房”。多年来,河南省农业发展战略一以贯之:即通过农产品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从而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让农业真正成为一个强省富民的产业。
  作为国家的“粮仓”,河南深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担负的重要职责。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河南把粮食生产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建立了粮食生产联席会议、领导联系点、专家指导、督导检查、舆论宣传等五项制度,使全省上下形成了重视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生产的共识。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情况下,河南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耕地,注意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河南已连续八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继2005年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后,2006年河南种粮农民享受到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7项补贴,共计3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倍。2007年,河南各级财政又拿出400多亿元,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为使粮食生产取得新突破,河南狠抓农业科技推广,实施科技入户和种养业良种工程,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06年,全省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98%,基本实现良种化。生猪、禽蛋、肉禽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78%和90%,优质畜产品比重已提高到60%以上。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都达40%以上。
  目前,食品工业经济总量居河南工业行业首位,居全国食品工业第三位,河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全国第一肉制品加工大省。从普通农产品到优质农产品生产,从初级农产品到深加工增值,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壮大的食品工业,河南农业产业正一步步“升级”,演绎着深刻嬗变。
  相关稿件
· 河南文化频出新名片 2007-08-31
· 刮目相看新河南 2007-08-31
· 云南河南商会近日在昆明召开成立大会 2007-08-30
· 河南济源向试点村免费发放环卫车 2007-08-30
· 青海明胶启动并购战略 布点河南和甘肃两地 200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