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2050年的科技星空
2050年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解析
    2009-06-12    本报记者:王一娟 实习生 张君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子  绘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科技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就是在仰望星空。”
    在6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向媒体表示,路线图不是具体的航海图,而是指明未来的前进方向。只有方向对了,创新才可能事半功倍。
    在目前由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由此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大调整大变革的当下,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仰望星空,描绘出了从目前到205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战略研究系列报告一时广受关注。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体系建设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为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满足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200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组织300多位高水平专家,对至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进行了研究。
    这项规模庞大的研究囊括了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人口健康、农业、生态与环境、生物质资源、区域发展、空间、信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纳米、大科学装置、重大交叉前沿、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基本理清了至205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重要科技领域的战略需求,提出了若干核心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从我国国情出发设计了相应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科技发展路线图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六个方面描绘了我国2050年实现现代化的图景,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的整体构想,并分阶段刻划了八大体系建设的特征和目标。
    一是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资源的大陆架和地球深部勘察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资源。
    二是构建我国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材料与制造技术绿色化、智能化、可再生循环的进程,促进我国材料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有效保障我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与装备的供给与高效、清洁、可再生循环利用。
    三是构建我国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提升智能宽带无线网络、网络超级计算、先进传感与显示和先进可靠软件技术,加快和提升我国信息化进程和水平,消除数字鸿沟,走出一条普惠、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
    四是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保证粮食与农产品安全。
    五是构建满足我国十几亿人口需要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预防为主转变,将当代生命科学前沿与我国传统医学优势相结合,在健康科学方面走到世界前列。
    六是构建支撑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系统认知环境演变规律,提升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我国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发展相关技术、方法和手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七是构建我国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大幅提高我国海洋探测和应用研究能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空间科学与技术探测能力,对地观测和综合信息应用能力。
    八是构建我国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发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防范技术,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围绕这八大体系,科技发展路线图规划了相应的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凝练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一是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六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的过程工程、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系统、艾级超级计算技术、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
    二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七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中国地下4000米透明计划、新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深层地热发电技术、新型核能系统、海洋能力拓展计划、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大慢性病的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
    三是影响国家与公共安全的两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空间态势感知网络、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系统。
    四是可能出现革命性突破的四个基本科学问题,包括: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物质结构调控、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学、光合作用机理。
    五是发展迅速的三个综合交叉前沿方向,包括:纳米科技、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系列、数学与复杂系统。这些战略性科技问题在我国现行科技规划中尚未部署或部署力度不够,宜用国家行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采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或重大研究领域方向集群等方式组织实施,科学设计、统筹布局、分工协作、持续攻关,力争在科学原理层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层面取得重大变革性创新。

    能源、矿产资源备受关注

    在中科院此次发布的系列报告中,能源和矿产资源路线图格外引人关注。
    专家指出,能源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惯性强、关联多的特点,一旦方向选错或技术落后,将会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受制于人。
    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十个旨在引领我国能源科技发展、造就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技术方向,包括高效非化石燃料地面交通技术、煤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发电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料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
    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近、中、远期发展的阶段目标是:
    2020年前后,突破新型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初步形成煤基能源与化工的工业体系;突破轨道交通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初步实现地面交通电动化的商业应用;在充分开发水力能源和远距离超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技术的同时,突破太阳能热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初步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的技术体系和能源制造业体系。逐步提高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占总能的比重。
    2035年前后,突破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并形成规模商业化应用,突破大容量、低损失电力输送技术和分散、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以及分布式电网技术,电力装备安全技术和电网安全新技术比重将达到90%,初步形成以太阳能光伏技术、风能技术等为主的分布式、独立微网的新型电力系统;突破新一代核电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为形成中国特色核电工业提供科技支撑。实现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大规模使用。
    2050年前后,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海洋能发电等技术,基本形成化石能源、核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并重的低碳型多元能源结构。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现实是,一方面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不高。
    至2050年矿产资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是:
    2020年前,我国东中部地下2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到5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达到5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45%,能耗下降20%,“三废”排放量降低30%,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45%和污染环境修复率30%以上,新建矿山土地复垦率100%;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达到20%到40%。
    2020年到2030年,我国西部地下2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到5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7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60%,能耗下降30%,“三废”排放量降低50%,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达65%和污染环境修复率50%以上;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30%到50%。
    2030到2050年,我国地下3000到4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到7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8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80%,能耗下降50%,“三废”排放量降低80%,基本控制矿产资源采、选、冶等生产环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达到40%到60%。

  相关稿件
· 中科院提出科技发展路线图 2009-06-11
· 科技部与水利部共商加快水利科技发展 2009-03-10
· 美国打造科技发展新“路线图” 2008-01-10
· 欧盟以科技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2008-01-10
· 中科院日前提出中国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 200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