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外资损害政府公信力
2013-08-29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社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字号
  地方GDP总量及其增幅,还有实际引进外资金额,既是地方官员常常挂在嘴边的数据,也是一些地方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经济总量及其增幅确实可以衡量一地的基本经济社会状况,作为考核指标虽然有“导致片面追求GDP”的批评,也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在中国“入世”十多年后,资本姓“内”还是姓“外”差别逐渐缩小、在市场里也处于公平竞争状态时,引进外资还被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并培育出外资造假的产业链,这是不能不正视的严重问题。
  从历史角度说,外资在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作用确实不可忽视,它们给中国缴纳大量税收收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还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同时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还有平衡国际收支等作用。所以,我们为了吸引外资一度给予了它们“超国民待遇”,在税收、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给予众多优惠,这也使得吸引外资成为考核地方官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是,随着我国外汇储备增加、资金匮乏状态扭转,我国对外资的利用也由“超国民”变成“国民”,从原来先天优势地位转向公平竞争状态。尤其是2008年,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调整为25%,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制度层面上对于内外资一视同仁,遗憾的是,一些地方的执政观念尚未更新,尤其是考核体系没有与时俱进。
  这就导致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或者完成任务,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造“外资”,正如本报今天报道所言:一些地方政府层层摊派招商引资任务,而基层政府迫于完成任务压力,不惜与中介机构合谋注册虚假外资企业,耗费大量财政资金“买外资”,这种操作方式甚至已经逐渐形成了隐秘产业链。
  这种造假行为泛滥成灾,至少有三大危害。其一是它违背了我国吸引外资的初衷,内资通过作假贴上外资的标签,并没有起到正常外资的功能。比如,外资在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先进技术会别具优势,可“假外资”仅仅在报表数据上有增幅,并无前述附带效应。不仅没有好处,一些假外资在回流过程中还可能诱使央行过度增发人民币,推高资产价格,甚至引发通货膨胀。
  其二是它损害了政府执政的诚信基础。外资的名声好听,能够获得外资的认可,就意味着当地投资环境得到海外认可,这也给地方政府脸上贴金。但是,政府片面追求外资金额导致层层加码,又层层造假,这就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筑于沙堆之上,还腐蚀正常的社会风气。弄虚作假不仅扭曲上下级政府的关系,还可能误导更高层的经济决策,同时它还传递错误信号,制造虚假的“繁荣”。
  其三,内资变外资的过程中浪费大量资金。近年来,地方政府的买外资成本水涨船高,从当年的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4万~6万人民币的成本,一路上涨,目前地方政府买外资的综合成本,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30万~40万元人民币。这些成本最终都可能是地方财政埋单,而所获得的只是一个外资引进名列前茅的虚名。
  如今这种假外资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很可能带来两方面现实的危险。一方面,假外资可能短期内提高地方美誉度,甚至带来“抛砖引玉”的连锁效应,但作假一旦被识破后,地方招商引资的形象很可能大打折扣,甚至累及无辜。另一方面,真外资到来后发现当地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其他的外资有假,那么可能改变原有计划,最终让地方竹篮打水一场空。
  显而易见,假外资已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戳破假外资营造出来的幻象。首先,必须纠正一些地方还流行的引进外资考核体系,它可以作为参考数据,但绝不能作为指标层层下压,重树官员正确的政绩观;其次,必须惩罚那些依靠作假“浪得虚名”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依靠这个升官的、获奖的,都应该在核实后予以撤销,并给予适当的处罚;其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对“假外资”企业进行清理,有优惠或变相优惠政策的予以撤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假外资戏码这回演砸了 2012-05-15
· 国际板传闻是"假" 外资跑路为"真" 2011-12-01
· 亨达股份假外资身份骗税 3年偷漏税2631万 2011-08-15
· 瑞和装饰增资时涉嫌利用假外资身份偷漏税 2011-06-27
· “假外资”回流推高我国贸易顺差 2007-03-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