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数”完成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包括河南、江苏等在内的部分地方政府将之前在建的教师宿舍、企业员工宿舍等统统纳入保障房房源,结果虽然2011年的保障房任务能够完成,但实际的保障房新增量并未明显增加。(《云南信息报》5月12日) 2011年要再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明确任务。随即在年初,中央与地方签订了“军令状”,将保障房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地。之所以这么郑重其事,因为这是国家的中长期规划,在“十二五”时期要“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1000万套只是这个宏伟规划中的第一步。 事关地方对中央、国家对国民的承诺,更事关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部署与实施,遇到再大的困难也须不折不扣的完成。为此,中央不遗余力地作出了表率,从资金、政策上向保障房建设倾斜: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计划是7.7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6万公顷。 然而,中央的资金与政策是引导性的,地方各级政府才是落实和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全国的建设目标,必须各地积极配合,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因为保障性住房,投入大,产出少,习惯于卖地赚钱的部分地方政府很不情愿做“赔本”买卖。于是,为了完成“军令状”,将之前在建的教师宿舍、企业员工宿舍等房源“充数”的“妙计”油然而生。 之所以“妙”,“妙”在“充数”与“被充数”者两厢情愿,两全齐美:自建员工宿舍纳入公租房房源,一方面政府解决了建设资金的问题,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也能够享受于土地、税收等多种保障房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表面上看,这是“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但实际只不过让地方政府逃避了责任,而宿舍“充数”的保障房也违背了“保障”本质和公平的分配原则。 “充数”保障房玩的是朝三暮四的数字游戏,虽是掩耳盗铃,但因为一时行之有效,就容易被效仿,对于踏实建设的其它地方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但根本上还是某些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过重,准备不足,也没有信心与动力去完成任务。如果不继续加大督查力度,充分令各地政府认识到保障性住房建设是项长期无可逃避的责任,则很可能将保障房的建设目标化为泡影,动摇国家既定发展方略,使民众再失去信心,不能不予以重视与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