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引擎有三个,俗称三驾马车,就是“出口、投资、内需”。
出口,成就了我们的加工制造业。当然,利润是微薄的,凭借劳动力及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技术含量通常较低,这个行业,至今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也解决了大量的就业。
低成本,低利润空间,低技术含量,造成第一匹马的低风险承受能力。当汇率上升,或是人工成本上升,或是原材料成本上升,都会造成价格优势下降。很不幸的是,这三件事情,同时发生了。此外附件的,恐怕还会有海运成本的上升,生产企业的拉闸限电等雪上加霜的事情。
第一匹马。在明年,怕是要被打成一条狗了,会拉雪橇的那种狗。
投资,就是国家出钱,修公路,修铁路,修建桥梁和各种基础设施。在需要拉动经济的时候,将先前积攒的钱拿来做这些事情,是平衡经济发展的好出路。有点像一个收入状况接近月光族的家庭,在两口子都下班回家晚的时候,偶尔咬牙带家人去饭店吃回饭一样,解决了没时间做饭,又丰富了家庭生活情趣。但这种情况如果演绎成常态,即便回家早了也不做饭,等着下饭馆,那就是另一种感受了。
可惜,我们基于救市期间救急行为的“国家投资”,好像演化成发展经济的常态了。到后来,变成惯性和依赖,直到这事情变成经济发展不可承受之重。
4万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全是前些年积累下来的财政盈余,那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借来的钱”,或者说是透支的钱。
花完攒的钱,再花完借的钱,花钱习惯养成,钱没了,作为家庭,面临财政崩溃,作为国家,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可以找到值得继续花钱的理由,比如西部开发,但我们还要找到能继续投资的钱,不应该是无休止借来的钱。
如果说经济上最危险的阶段过去了,那就到了该慢慢还钱的时候了。
我们“最危险的时候”已经快过去两年了,GDP都奔10了,只看到欠帐越积累越厚,还没有看到还钱的动作。指望明年管理者继续扩大借钱规模大肆投资?那是低估了管理者的责任感。
看空我们投资的结果吧,东北到北京,以前是一条铁路,现在我们有了三条铁路了。每条铁路和公路,都是0.1公里乘以几百甚至几千公里的面积,这面积,几乎都是最好的农田!即便有钱,土地占用太大了,资源也不是无穷尽的。
如果你开车走一遍京承高速,就会发现,路上的车不多,尤其是过了密云之后,几乎没有几辆车。我们的路,在东部地区,已经和蜘蛛网差不多了。
所以,投资这匹马也将退化成会拉雪橇的狗。
还有一匹马,将退化成毛驴。这就是内需。
简单说,老百姓现在的状况是,有点钱的,不需要什么了,该有的东西早有了。看看你们家的衣柜,如果衣服已经塞满到快“流出来了”,物欲已经不多了,那就是消费需求基本饱和,当然,食品除外;没钱的,继续没钱,再降价也买不起,何况,以现在的CPI上升势头,也没有什么降价的机会。持续一年半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连农民的消费潜能都挤差不多了,明年的内需还能挖出多大的潜力?
除了需求下降,购买力也成问题。2009年的房地产热,持续到喊了近一年严厉打压的2010年,地产这个“前支柱产业”在退出舞台之前,恶性掏走了大批房奴的活期存款,顺便还掏走了他们未来的消费能力,将其变成“月供”。
万科今年的销售,已经在12月初提前4年完成了一千亿的年度销售目标。以国家如此强大的统计机构体系,居然到今天,拿不出一个可以公示的全国商品房存量数量,空置房数量,户均房产套数的数据。我相信,房地产早就不是房地产业了,房子也不是住的东西了,已经具备了金融属性。而房地产今年的火爆,对于未来的经济而言,绝不是好消息。
在这样的内部经济背景之下,奢谈大牛市,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