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经济法眼
[议事坛]谁掌捐赠都有困境
2010-08-10   作者:银玉芝  来源:经济参考报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在美国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她到了某个基金会提出希望看一下过去一年的全年收支,雇员马上从电脑里打出一大页纸,上面清楚注明了每项收支,甚至包括主管人员的工资支出。每笔钱是从哪里来的,有多少,这些钱又是怎么花出去的……在美国这并不新奇。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让公益慈善进一步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但也让很多人感到茫然,究竟捐给谁可靠?这样的茫然,在美国或许没有,但在我们这里却延续至今,或将更久。
  汶川地震之后,大部分捐款进入了政府财政专户,变成了政府的“额外税收”,由政府部门统筹用于灾区。巨额的善款究竟由谁管才合适,引起各方的争议。不客气的评论有之,理性的分析和建议当然更有建设性。归纳网友和各方评论主要集中于三方面:捐赠不应变成政府的“额外税收”,政府使用地震捐赠缺乏透明程序,应该培育民间组织使用捐赠。
  但可以假设的是,在目前情况下,把捐赠全部交给民间组织支配,无论政府还是所有公众,多半也不会放心。无论政府还是民间组织,在执行能力、财务公开、信息透明方面做得都不够正规和完善。无论捐赠本身还是使用捐赠,都不是交给民间组织或者政府就完事的。
  不过,民间组织应该发挥更大作用,是毫无疑问的。长远看,这也是必然之路。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同的民间组织应有不同的宗旨,搞教育的,搞扶贫的,针对残疾儿童、妇女、老人的……甚至这些机构定位也不同,资金筹集型的,或者操作型的。捐赠人要明确自己想把善款用在哪个方向,然后再去选择最合适的民间组织;捐赠之后还要保证捐赠人的知情权,以确保捐赠达到效果。
  问题的关键是:培育、壮大和规范民间组织,必然牵涉民间组织本身遇到的法规困境;解决政府捐赠使用透明问题,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和政治治理。更不可回避的是,政府对民间组织不放心和民众对政府有质疑一样存在。只要涉及到钱的地方必然与权力产生联系,无论政府来做还是民间组织来做,都可能产生腐败。
  正视这些忧虑,是政府和立法者更当早谋之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议事坛]“草根游说”力量还要再强些 2010-07-27
· [议事坛]单双号限行程序公正还要到位 2010-07-21
· [议事坛]拆迁补偿的完善须要司法跟进 2010-07-20
· [议事坛]谁误读了“中国名牌” 2010-07-20
· [议事坛]70万环境罚单就像“弹脑门” 2010-07-07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观察与预期·[思想频道]“竞争格局已成”是在粉饰垄断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