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山 新精神
    2010-08-25    作者:河北分社 李俊义 张洪河/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改造前的震后危旧平房。

    唐山市新建的住宅区。新华社河北分社供图

    这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在这座城市的百年历史中,形成了许多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从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到“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各个时代的唐山精神,与各个历史时期一脉相承,又在新时期得到凝练和升华,并一直为这座城市的成长提供着人文滋养和动力支撑。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和品格。进入新时期,与唐山各个时期的城市精神遥相呼应,唐山人民用实际行动总结出了新的人文精神:感恩、博爱、开放、超越。2009年2月,唐山新人文精神被当地评选为“唐山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帮一点”感动了中国

  这是一个普通老人的故事,至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老人的真名真姓,人们只知道他的另一个名字:帮一点。
  2007年年初,唐山准备筹建慈善总会。有一天,一位67岁的老人顶着寒风,孤身从唐山丰润区来到唐山市里,向唐山市慈善总会筹委会捐献了1000元钱。按照捐款程序,要写明捐款人姓名,老人于是在捐款收据上署名“帮一点”。并说:“快过年了,有那么多困难的人,我只是想帮他们一点。”
  这个故事经唐山市慈善总会透露给当地媒体后,当地媒体开始寻找这位“帮一点”老人。但直到最后,老人一直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老人的老伴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他们捐款的目的是想对有困难的人帮一点,不希望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帮一点”的故事后来感动了唐山市甚至整个河北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列,“帮一点”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三个人、无数人。“帮一点”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它逐渐成为了一个唐山的爱心品牌。在老人之后,一个唐山人向唐山慈善总会捐助了20万元。这是唐山慈善总会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助,可是捐助者怎么也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只是说“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这些都是普通人的壮举,但无数普通人的壮举合起来,丝毫不比英雄感天动地的壮举逊色。2008年初唐山13位农民自发赶赴南方抢险救灾,将“帮一点”精神进一步升华,被媒体称为13个人感动了中国13亿人。
  2008年南方遭遇雪灾,阴历大年三十,唐山市玉田县13位普通农民带着3万块钱,自费来到了遭灾最严重的湖南郴州市。从此,修电塔,扛材料,湖南抗击雪灾的现场有了13个普通农民的身影。汶川地震后,13位农民又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废墟里救出了20多条人命。救灾完成后,13位农民又从灾区将246名小学生带回玉田读书。
  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再一次看到了唐山志愿者的身影,70名来自唐山的医疗抢险队伍活跃在救灾抢险第一线。志愿者白一萍原本“五一”和未婚夫结婚,但由于抗震救灾,他们不得不推迟婚期。作为一名志愿者,2008年汶川地震后,白一萍曾在200多天时间内,先后4次奔赴灾区在不同地方援助救灾,在灾区做护理志愿者和支教老师。之后,白一萍又第5次去灾区——甘肃陇南文县铁楼乡中心小学支教。考虑到自己有在地震灾区支援的经历,她说,作为志愿者应该去玉树,必须想方设法给灾民们带去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这样评价唐山人的这种行为:“唐山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爱心是唐山最好的名片。唐山人民的义举,体现了唐山人知恩图报的特殊情结,体现了唐山人感恩社会、倾情回报的高尚品格。”

  爱心是唐山最好的名片

  2008年4月,一封名为“拯救爱心使者”的倡议书刊发在唐山迁安百度贴吧,爱心使者名叫任子风,现在患上肾衰,他捐资助学4年,走访贫困孩子200多人,他奔波各地累计捐献10余万元,目前因助学、治病生活窘迫,身患重病无力治疗。
  任子风的爱心事迹一经报道,很多人被他的助学行动感动了,人们行动起来救助这位爱心使者。10多天之内捐款数额达到了20多万。在捐款活动中,好多爱心人士都没留下姓名,他们都用“帮一点”来表明自己的身份。
  唐山流传着这种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很多,这些故事凝聚着普通人的爱心,也汇聚成一座城市的精神品质。
  “谁说雷锋没户口,唐山雷锋月月有”,这句新华社当年向全国播发的通稿,依然在唐山流行着。雷锋,依然是这里最亮的明星。从1990年起,唐山市开始开展“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活动,每月从众多的学雷锋先进事迹中评选十佳事迹,至今已坚持了二十年。
  郭玉梅,唐山市丰润区的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做过5次大手术,5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又5次坚持重返讲台。她说,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孩子们那期待的眼神,让我觉得我不能离开他们,这也是我工作的力量源泉。我必须利用好存在的每一天,用我的爱和微笑去温暖每一个孩子,更希望他们能用爱去温暖整个社会!
  用爱去温暖整个社会,无论远近。从汶川到玉树,从南方雪灾到西南旱灾,唐山市涌现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他们和你我一样普通,并非人人都腰缠万贯,甚至生活还十分困难。但在向灾区不曾谋面的同胞贡献自己一分力时,却丝毫没有犹豫。这些人中,既有向灾区捐款1个多亿的唐山孤儿,也有捐款几十元的农民,甚至还有在地震中失去下肢的残疾人……
  30多年前的大地震使唐山经历了难以抹平的创伤,很多人感受过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也体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家庭的温暖。特殊的经历,使唐山人民深切体会到了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份量。爱心意味着生命与责任,爱心意味着生与死的选择。正是靠着这种相互关爱之情,唐山人民才会在废墟上重新建设一座新唐山。到今天,爱心成了唐山最好的一张名片。

  “新唐山人文精神”是唐山的核心价值

  感恩、博爱、开放、超越。新唐山人文精神的8个字中,体现了唐山人的品德、唐山人的胸怀、唐山人的抱负与追求。这其中,感恩是基础,博爱是源泉,开放是动力,超越是目标。
  把爱心回馈给更多的人,是许多经历了大地震洗礼的唐山人最朴素的愿望。今天的唐山,那份大地震中产生的最朴素的感恩情怀和互助传统,已熔铸成这个城市的精神品格。基于感恩情怀的深沉积淀,无论是身边,还是远方,只要得知有人需要帮助,唐山人民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南方发生雪灾,当四川发生强震,所有的唐山人都在用自身的行动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身边,随时随地的爱心救助或点滴帮扶,唐山人同样是自觉自愿,一呼百应。
  唐山是近代中国最早开风气之先的城市,唐山人最富有开放精神。1878年,唐山兴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煤井,此后西方工业文明以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冲击着唐山这片土地,使得唐山这座城市从诞生伊始,便有着一副开放的气度。对内,唐山吸纳了南至广东、北至黑龙江的一大批产业工人和技师;对外,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聘用了大量的外国技术人员。唐山铁路修理厂、启新洋灰公司、启新瓷厂等企业在这一时期也不同程度地聘用外籍人员。
  这些早期开放的历程,为唐山工业文明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后,唐山依然保留和发扬了这种开放的进取精神,在经历了“十年重建敁十年振兴”和“十年快速发展”历史进程后,逐渐建构起了一种以物质发展为基础,以拼搏、开放、包容为内核的创业、发展、共存的人文环境,并取得了世人赞叹的成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更加促进了唐山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可以说,唐山的历史就是一部开放的历史,未来的新唐山将会是一座更加开放的城市。
  超越就是敢于争先,勇于创新,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超越过去。唐山初期煤矿的开凿和采挖,使中国煤矿由土到洋,近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促成了这一飞跃;1906年以后,随着唐山、林西两矿发电厂的建成,唐山工业生产又出现了一次飞跃,揭开了中国采煤工业的新篇章。唐胥铁路的修筑、“龙”号机车的诞生、滦河铁路大桥的修建和数项中国第一,无不是超越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在原有的煤炭、机械、水泥等工业基础上,唐山的钢铁、电力、石油、化工、交通、港口建设等又实现了新跨越。
  短短的30年时间,在几乎是一座废墟之上建设起一个崭新的、迅速发展的新城,这种奇迹的发生,和唐山人的这种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以致有人说,它是唐山“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价值”。

  相关稿件
· 再看唐山 2010-08-25
· 唐山简读 2010-08-25
· 唐山港破发后连跌 打新者全部亏损 2010-07-06
· 唐山市长陈国鹰:"三步走"打造"数字曹妃甸" 2010-06-30
· 唐山曹妃甸:全力打造国际生态城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