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巨头“富士康”的北迁之路
这个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企业有可能带来一场中国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
    2010-07-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历一系列员工频繁坠楼事件后的富士康还没有平静下来,近期在坊间流传的“北迁”传言再次将它推向舆论关注的焦点,大批的富士康员工也开始陷入去留的犹豫和选择中。
  这个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企业有可能带来一场中国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富士康的员工如何对待北迁传闻?这一行动将给富士康、迁出地、迁入地乃至中国的产业经济版图带来什么影响?《经济参考报》记者分别对富士康的“大本营”深圳和目前已草签建厂合同的河南进行了实地采访。

    记者探访:搬迁传言下的深圳富士康

    经过数十年经营,富士康中国大陆的员工已超过80万人,仅深圳一地就有40多万人。随着近期关于深圳富士康大规模转移生产线和员工的信息不断从各种渠道传出,周边看似平静的社会环境已经开始出现阵阵波动,而富士康的员工对大规模迁徙的消息也是心态各异,有些人乐见其成,也有人不愿轻易离去。

    当地给予“最大限度利益让步”

    一份张贴在河南各地的富士康招聘员工广告称:富士康员工实行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5天的工作制。公司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加班费,员工每周至少休息1天。员工工资底薪1200元,考核合格者月薪不低于2000元。

    专家解读:富士康搬迁的三个关键词

    在不少经济学家的眼中,富士康从深圳等南方沿海城市迁往较不发达的华中、华北地区,显示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转移的步伐正在加快。学者们认为,这一进程是企业自主选择的结果,但同时也会带来引导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良性影响。在这一进程中,捍卫工人合法权益的法治观念,对迁入地政府来说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