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造 创业 “零工资”就业:大学生新春寻梦
    2009-02-16    本报记者:王莉 肖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两名大学生在招聘会上查阅信息。新华社发(王建中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穿越全球金融风暴的第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2月5日的北京农业展览馆人头攒动,作为立春后北京第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这里寄予了太多人新春的希望,大学生们更是将这里视作新的一年寻梦的地方。

“必须在城市找到一份工”

  早上九点正式开始的招聘会现场及周边地区在不到八点的时候就已是人山人海,拥挤的人流中,结群而来的大学生们占据了很大比重。江西师范大学金融专业四年级学生李娇和她的三位同学第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大型人才招聘会,她们决定先分头行动,中午12点再集合。
  “今年工作太难找了,原本大学毕业生就多,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国内也是大企业裁员、小企业倒闭,听说很多能力比我们强的人都自降身价,我们现在根本不敢奢望所谓的心理薪酬。”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在就业市场不断试水的李娇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忧虑。她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今年即将毕业的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岳军也有着相同的渴望,但与李娇不同的是,岳军的经历使他更加没有退路。岳军说:“我必须在城市找到一份工作。”
  “我至今一直不敢告诉父母就业形势有多么严峻。”性格内向的岳军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刚刚过去的令他备受煎熬的新春佳节。“今年春节回到老家,从新闻中听说经济形势不好就业困难的父亲开始关心地询问我毕业后工作的事情。我只能强颜欢笑地骗他说上海有几家很不错的公司打算要我去工作,我正在考虑去哪家。”岳军无奈地说,“我是怕家里人为我担心才这么说的,其实越是这样,我自己的压力就越大。”
  岳军的老家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山村,全村人世代务农,到如今就只出了他这一个大学生。为了供他上大学,家里拿出了所有积蓄,和亲戚借了一些钱,又申请了助学贷款。四年下来,岳军可以说是掏空了家底。本打算本科毕业后就出来工作补贴家用,但由于成绩优异,岳军得到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机会,当时岳军想“不如多读三年书拿到硕士研究生的文凭,这样学历和能力都提升了,肯定能进更好的公司拿到更高的薪水,到时候对家里的帮助更大”。读研究生的三年,岳军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所有花费都来自他的奖学金和自己打工赚的钱。
  “我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是个名牌大学,而且还读了硕士研究生。十里八乡的乡亲都认为我们家从此就要发达了。但谁曾想毕业的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今年还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岳军告诉记者,他一直和家里人“报喜不报忧”,从未吐露过自己的就业压力。
  “本以为研究生毕业后又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却没想到这个时候碰上经济危机,而且我所学的专业受影响还挺大的,IT行业大大小小很多公司都在裁员,我之前的预想是在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找一份月薪5000元左右的工作,现在看来完全是痴想。”岳军摇着头苦笑着说道。
  岳军其实并不是什么工作都找不到,有几份技术要求较低的、月薪1500元左右的工作联系过他,都因为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而被他婉拒了。但是在寻找所谓理想工作而屡屡受挫后,岳军也开始动摇了,毕竟家里的经济情况容不得他挑三拣四了,这个担子他必须扛起来。
  “我妹妹正在读高三,当时家里已经把所有积蓄用来供我读大学了,如果我现在还不赶紧工作为家里提供经济来源的话,妹妹很可能就因此上不了大学了,而且我也还有大学期间的助学贷款要还。实在不行,就先随便找个工作干着吧。”岳军的脸上写着无奈。
  在大城市找工作碰壁后,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面对现实,选择去农村基层或回到中西部的老家,这会不会成为岳军的一种选择呢?“我是不可能回老家的,在我们父辈的眼里,拿出一家人的血汗钱供孩子出去读大学,就是希望改变他们的命运,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不再束缚在黄土地上,这是他们一辈子的愿望,我不能让他们失望。”而令岳军顾虑更多的其实是与老家表妹的比较。岳军告诉记者:“这次过年回家,看到高一就辍学出外打工的表妹一个月都赚一千多元,我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要是一个研究生出来工资和她一样,村里人会怎么看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已经将就业的目光瞄向了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但依然有很多被寄予全家、全村、全乡希望的大学毕业生们决心将根扎在城市。

选择留学深造 规避经济危机

  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境遇有所不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就业形势下,似乎选择更多些。朱琳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她所学的专业无疑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的就业信息都让她无法乐观——“不是裁员就是减薪,我所学的专业依然是就业的‘冬天’。”朱琳告诉记者,她打算全力以赴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因为在她看来“现在找工作时机不好,读研究生至少可以避开‘刚毕业就失业’的命运。”
  蒋晓辉也是某高校金融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按往年的就业形势,他完全可以像很多师兄师姐那样在银行找到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但以现在的经济环境,他完全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而一心为考研做准备。“几次求职受挫后,我冷静地想了想,估计这两年正是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高峰期,我正赶上这个时候大学毕业,工作肯定不好找。”蒋晓辉说,当前最好的出路就是继续深造,利用经济不景气的这两三年时间读研究生,再考一些有助于今后就业的证书,为日后找个好工作增添资本,也许两年后经济开始复苏了,那时候再找工作将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在周围很多同学都在为找工作而疲于奔命的时候,广州大学旅游学院的孙芸却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托福培训班上——她准备去美国留学。“现在选择留学的性价比比较高。”孙芸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计算,去美国读书的汇率成本可以下降近30%;另一个让孙芸选择去美国留学的原因是,美国学校将对自己支付学费的国际学生更加欢迎,留美的机会更多、更轻松。而且,在目前经济低谷的时候求学,在经济逐步复苏的时候找工作,会是更合理的个人规划。
  “1992年美国经济危机和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期间,我恰好在美国。”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俊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年轻人在经济困难时选择去读书其实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因为“不仅规避了就业风险,而且缓解了就业压力”。与此同时,在多年来致力于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系主任岳昌君教授看来,在经济危机时选择读书深造其实是一种投资,“相对而言,选择深造的机会成本更小一些”。

“零工资”就业 放弃薪酬求经验

  袁洁是中国传媒大学四年级学生,去年10月份,她被亲戚介绍到一家省级电视台实习,四个月的实习经历让她越来越热爱电视事业。袁洁的梦想就是能够进入这家电视台工作,但现实却是:该电视台暂时没有人员招聘计划。经过反复思量,袁洁主动提出了“零工资”的工作申请——不要工资,延长见习期,直到该单位有合适职位时再与其建立劳动关系。
  “只要能够学到本领,就没有什么不值得的。”袁洁乐观地告诉记者,她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并不是急于赚钱贴补家用,而是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经验,结识朋友。“经过这四个月的实习和同事的帮助,我现在做事不仅更有效率、更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能更加明确地进一步提升自己。”袁洁说,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她之所以选择“零工资”就业,目的就是希望自己从这次工作经历中寻找到下一次求职、提升的机会。
  “我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至今没挣到一分钱,家里还倒贴了两万元。”2008届大专毕业生林聪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特殊的盘算。林聪在大学的专业是广告设计,去年还没毕业时,他就开始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能力展示,赢得就业机会。“那时候我想,很多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一个大专生能怎样呢,现在企业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我就先‘零工资就业’吧,但没想到实习期会这么漫长,到现在快一年了,依然实习着,正式的职位好像遥不可及。”现在的林聪,每天依然按时上下班,做着不拿工资的公司职员,但同时也开始盘算着尽快依靠身边的资源创立起自己的广告公司。他说,他今年的梦想就是成为自己的老板。
  记者采访中发现,就在传统的就业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愈发低迷的经济形势吞噬的时候,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也是前所未有。在2月5日北京人才招聘会摩肩接踵的求职人潮中,很多怀揣简历的大学生们都提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们有的想成为像比尔·盖茨一样的财富巨人,有的想像着马云的经历在自己身上成为现实,也有的不奢谈成功和梦想,只想在淘宝网上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生意空间,但资金的匮乏、如何选择创业的方向以及切实可行的来自于政府和社会上的帮助成为了他们激情、梦想与现实之间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壑。
  无论是来自农村却一心要扎根于城市的岳军,还是全力以赴争取出国深造的孙芸,抑或是在“零工资”就业的无奈中蓄势而发打算成为老板的林聪,作为全球金融危机下走出“象牙塔”的坚定的年轻人,他们最大的期待就是和全国新增的610万大学毕业生一样,希望就业的暖阳尽快撒下金色的光芒。

  相关稿件
· 推八项措施 天津力争全年新增就业38万人 2009-02-13
· 英国建议高效毕业生就业不要挑剔 2009-02-13
· 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最大挑战 2009-02-13
· 粤迎来农民工求职高峰 200多万人就业难度大 2009-02-13
· 就业维稳政策让基层吃下"定心丸" 200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