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快速提升
    2008-10-15    新华社记者:刘菊花 冯晓芳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增长速度高于制造业,远高于GDP的增速,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总量规模居世界前列,但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形势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两个“因素”促进增长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装备制造体系,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批重要装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介绍,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另外,高新技术与传统装备工业改造结合还不够,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程度还不高,远不能适应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张相木认为,当前我国发展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一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带来了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与产业振兴,这个过程中内需增长将拉动整个行业的不断增长。二是受经济全球化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影响,国外有很多装备制造业正在逐步向外转移,而世界上普遍承认中国制造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有了一定的实力和基础,这也为国外向我国转移制造业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四个“结合”推动全面提升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围绕这个目标,要始终坚持四个方面的原则,即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坚持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张相木表示。
  据了解,下一步,我国装备制造业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重点工程为依托,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工程中心。同时,我国将建立健全振兴装备制造业法规和标准,加快完善促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六个“有利于”实现振兴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正加速发展的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张相木表示,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有利于”:有利于适应我国现阶段装备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装备工业“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快速跃升,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装备制造工业由大变强;有利于装备制造工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今后几年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何提升装备制造质量和水平?如何坚持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张相木说。
  据了解,我国正加快推动落实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组织拟定重大技术装备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推动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同时,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突破技术瓶颈制约,开发并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稿件
· 改善电能质量有助提升亚洲制造业竞争力 2008-09-23
· 中国制造业“黄金时代”将结束? 2008-09-16
· 欲挽救经济颓势 英国发起“制造业战略” 2008-09-11
· 武汉装备制造业第一艘重型"航母"正式挂牌 2008-09-05
· 优化制造业创建国际品牌的制度环境 200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