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0%的SUV车锁“出生”在中国浙江的一个工厂,而宝马3系到7系的真皮坐椅缝制工序也全部由浙江的一个工厂完成。曾经被誉为“黄金时代”的中国制造业,眼下却提前感到了入冬的“寒意”。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据,8月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4,与7月份持平。这一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扩张,低于50表示收缩。同样,里昂证券(CLSA)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由7月的53.3滑落到49.2,这是自2005年11月以来这一指数首次低于50。 来自企业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有报道称,中国17个省将近半数的制造企业正在考虑关门停产,44%的公司打算出售以出口为主的业务部门。珠三角大约6万-7万家港资企业中,有近10%的工厂计划在今年停业。 “中国制造业的黄金扩展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美国今日财经新闻网站的资深编辑克里斯多弗·伯格如是表示。经济学家谢国忠则认为,“中国正处于一个调整阶段。按照市场运行规律进行改革是惟一的出路。”
价格优势不再
“以前,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报价还有优势,而现在的报价与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企业报价差不多了。中国的企业单纯靠价格已无法取胜,必须直面全球竞争,甚至失去国内的订单。”9月11日,在苏州汽车高峰论坛上,PAC集团全球采购经理Gene
Slusiewicz如此表示。 Gene
Slusiewicz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法的规定提高成本、油价对运输的影响,出口退税变化,也都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出口优势。 克里斯多弗·埃姆伯格认为,在分析货币升值的问题时,人们看到的常常是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际上,中国的货币升值最终影响的是中国的制造业。按照埃姆伯格的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公司的外汇收入就损失半个百分点。
重新突围
为了防止制造业大幅度滑坡,国家近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配额,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以及取消一些行政收费来减轻企业负担。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金融和国际贸易专家莫里森预计,如果这些措施落实到位,中国的制造业收缩将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国家政策引导之外,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法国马赛商学院教授王华建议,中国的制造企业不要再盲目追求“低成本的长板更长”,而应在“运营管理的短板上下功夫。”他表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很大空间。 “今天贴在一些中国工厂墙壁上的精益生产目标还是美国工厂20年前的标准。”Gene
Slusiewicz希望中国的制造企业“在执行力、经营制造理念、资金的良好运作,以及降低废量方面有更好地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