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弹性傲视欧洲
    2010-08-24    作者: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些去过欧洲的美国人常自嘲:欧洲真是天堂,假日多,活儿轻,福利还高;而回到美国,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这似乎也形成了思维定势。美国人Geoghegan在其新书《你是否错生在了另一个大陆》中就描述说,他曾在巴黎碰到一个美国女孩,她男朋友是一个摇滚乐队的鼓手,似乎收入不太稳定,但各种社会福利让两人在法兰西生活得很滋润。
  Geoghegan进而感慨到:“假如她回到美国,她该怎么办?首先,她必须寻找一份工作,我们可不会给艺术提供补贴。她可以当一个前台出纳。她可能没有了假期……没有了医疗保险。其次,她如果有了孩子怎么办?她将没有带薪产假,没有各种补贴。再次,如果她不想让孩子上公立学校,那就只能为上私立学校掏钱。第四,孩子将没有医疗保险,没有人会帮助她。第五,她的摇滚乐丈夫也得去工作……”
  说得美国人像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其实,上述感慨有很大夸张成分,美国各种社会福利补贴也不少;对大多数有稳定工作的女性来说,也都有正常的年假、产假和医疗保险;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吸引了来自中国等许多国家的学子。但与欧洲相比,美国模式补贴相对较少,也是不争的事实。
  欧洲人讲究福利,美国人更注重效率。两大模式谁优谁劣呢?按道理说,福利更多的国家,幸福感应更强。但结果却也未必,盖勒普的调查就显示,世界上最具幸福感的国家,是丹麦、芬兰和挪威,它们确实是奉行高福利的欧洲国家,但美国也不赖,排在了第14位,而同样福利更好的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则排在了第33位,意大利第40位,法国第44位。
  其中的原理或许也清楚,高福利的另一面就是高税收,在北欧国家,因其人口毕竟较少,国情比较单一,两者处理得可能还比较协调;但在其他欧洲的大国,这意味着纳税人必须为许多不劳而获者埋单,政府也须负担更庞大的财政开支。这种公平中的不公平,显然难以让国民很满意。
  此外,高福利带来的则是低效率,美国经济由此表现出的弹性,就让欧洲人望尘莫及。从人均GDP看,按经合组织的数据,以经济正常运行的2008年计算,美国人均GDP为4.72万美元,德国是3.54万美元,意大利是3.13万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的人均产值要比意大利人多了一半。此外,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但相比于已进入复苏期的美国经济,欧洲经济仍笼罩在债务危机的阴霾中。
  其实,美国个人生产效率也就略高于欧洲,之所以人均GDP遥遥领先于欧洲,就在于美国的冗员相对较少、福利相对偏轻。相关数据显示,普通美国人年工作时长要较德国人多400小时,较法国人多300小时。在55岁至6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只有38%的法国人仍在工作,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多达62%。受经济不景气以及高福利后遗症影响,欧洲国家失业率也普遍高于美国。
  按照美国前副国务卿格拉斯曼的话说,欧洲人是拿未来的财富作休闲,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福利模式。这其实也可从最近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可以看出。不错,美国也有债务问题,但一来美国有美元铸币税的优势;二来欧洲的高福利更使政府不堪重负,债务危机不过是迟早之事。
  当然,美国模式也不是完美的,一方面,在某些行业,比如说原来的底特律三巨头,也普遍存在着高福利、低效率的情况,这也是美国汽车业走向衰弱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美国缺乏欧洲一样的全民医保,这又导致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但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也在积极补救,比如底特律三巨头开始削减高福利,奥巴马政府已开始推进全民医保。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低福利,是相对于欧洲的高福利而言的,发达国家的福利,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的投入,仍远非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可比。但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福利已经足够,从奥巴马积极推进全民医保来看,美国体制具有很好的修复功能。在富有弹性的美国经济面前,在很长一段时间,欧洲或许都只能是甘拜下风。
  相关稿件
· [视窗]美国经济要比看上去更糟 2010-08-12
· 伯南克:美国经济全面复苏长路漫漫 2010-08-04
· 安抚能否提振美国经济 2010-08-04
· 美国经济可能再次陷入衰退 2010-08-04
· 伯南克:私人需求将助美国经济复苏 201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