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不分铁路融资只能是自娱自乐
    2008-10-29    作者:吴睿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就在铁道部放出2万亿投资盘子的风声之后,铁路基建股票受刺激强劲上扬。10月23日至27日,中铁二局三个交易日内上涨了19%,而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则因为这一消息部分抵消了汇兑损失的噩耗,股价基本持稳。然而,市场对铁路行业青睐的同时依然抱有疑虑,毕竟2万亿不是小数目,铁道部如何筹措这笔资金?

  尽管现在铁路建设资金的融资渠道很多,如银行贷款、债券融资、铁路建设基金、保险融资资金等,但是,随着铁路扩张性建设规模急剧膨胀,铁道部负债率陡然增大,融资已成为目前颇为棘手的难题。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铁道部就曾发起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时间,大量民营企业踊跃参与铁路建设。可是,到了90年代后,由于公共政策不够透明,利润结算模式不太合理,这些铁路建设参与者大都是无功而返,亏损面高达70%。
  跨入新世纪后,为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效率和拓宽融资渠道,2005年7月,铁道部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紧接着,2006年6月,铁道部又推出《“十一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
  虽然国家的公共政策颁布实施已两三年了,但投资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模式,没有任何形成的迹象,尤其是民营企业资本仍不敢向铁道部伸出“橄榄枝”。
  究其原因,一方面,民间资本没有话语权。对于铁路投资而言,铁道部的资本动辄数千亿元,民间投资顶多数十亿,所占份额太少,进去以后参与决策权的机会几乎没有。即便非要投资,就必须“组团”,形成一股合力,但这对于财大气粗的“铁老大”来说,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要想拥有话语权,简直比登天还难!
  另一方面,回报难以兑现。按常理讲,有投资就应该有回报。可是,现行的铁路财务核算模式,主要考量主行业盈亏,而非企业盈亏。具体程序是,各铁路局将收入统一交到铁道部,铁道部根据运营情况按一定系数返还。这意味着每个铁路局的收入,并非是真正的收入所得,每个局也称不上什么企业。由此可见,投资者连自己管辖的经营收入、成本和利润都无法控制,利益分配混乱无序,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同样也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政企不分。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作为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名分上分别是一二级法人,但并不真正拥有法人财产权,也没有自主决策、独立经营和财务核算的权力,所以,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营主体。而铁道部不仅掌控着经营决策,掌握着财务清算制度的命运,而且负责行业运行规则的制定和监督,这种高度合一的体制,必将导致政府与企业间的权责边界不清,效率低下。如此一来,民间投资者难免对铁道部的双重身份心存疑虑。
  因此,要想激活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建设的热情,现在首要的任务是铁道部必须政企分开。惟有体制变革,民间资本才会在铁路投资中拥有话语权,赢得回报,否则,没有回报,谁敢投资?体制不变,政企不分,铁路融资只会变成自娱自乐!

  相关稿件
· 哈市取暖费大涨 政企民如何共担 2008-10-24
· 安徽探索银政企合作新模式 2008-09-23
· 转变发展方式需政企合力 2008-08-20
· 广西政企联手打造节能减排循环产业链 2007-11-16
· 23个省区市邮政行业实现政企分开 200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