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一再沦陷,地沟油真相深似海
    2010-03-26    作者:蔡晓辉    来源:红网

    在3月24日北京市工商局举行的“工商开放日”,500名市民代表走进工商局的食品检测室,近距离接触了一回检测全过程。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市市政协委员毛铮铮、杨华提出疑问,媒体报道地沟油提炼出来多在川餐馆使用,想知道北京是什么情况?北京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曹中生解释称,地沟油的酸败非常厉害,臭味很大,而要想把酸败味消除,进行提纯,其成本是很高的,因此不太可能进入餐馆再使用。(3月25日《新京报》)

    这个是来自工商部门的声音,从地沟油提纯成本和酸败观感两点理由打消大家的疑虑。更何况还有一点理由,手机地沟油的油脂化工厂,再利用的是其他生物用途。工商部门的意思是说,放心,市场监管没问题,大家没有吃到地沟油。
    可武汉工业学院、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教授“每年有200—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说法(尽管教授“压力很大”,召开新闻发布会,否认自己曾提及的这一数字)。我不是不就该人为是学者又一耸人听闻的说辞?
    一边是市场流通环节监管部门的说法,一边是油脂化工方面的专家。二者尽管没有正面交锋,但在地沟油是否回流餐桌问题上各执一词,已令地沟油问题疑窦丛生。
    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又对流通监管信息所知甚少的普通消费者,只能从利益驱使方面去做出自己的逻辑推理。如果地沟油回流是餐饮业的潜规则,显然,工商部门难辞其咎,其不作为、监管不力需要一个推脱的理由——正是监管部门最需要市场上并不存在地沟油回流餐桌的结论。而一个学者、油脂化工方面的专家,我看不出他存在为一己私利或者行业利益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动力。反而是近些年来地沟油问题媒体曝光不断,相关领域专家却以倒推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何东平教授之外,《北京科技报》报道,中国农业大学一位副教授称,“曾有政府部门为市场上流通的食用油算了笔账,发现每年进口和国产食用油的供应总量比市场上食用油的消费量少了几百万吨。多出来的这几百万吨油从何而来?”该学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那些黑心小作坊利益驱使的杰作”。
    一边是学术道德,一边是监管职责,在事涉餐桌食品安全的问题上都应坚守自己的良知和职责。学者已经提出了问题,流通监管机构该做的回答不是简单的“不太可能进入餐馆再利用”的简单回应。工商部门需要解释的是更加详细的数字说明、监管环节从餐饮业流出开始的一系列链条是如何防堵漏的、回收加工企业提纯的地沟油是“再利用”于哪些工业用途了、加工企业的提纯产品流通链条上是如何监控的……只有对整个地沟油回收链条的详细解释,才能消除消费者的恐慌,一句简单的“不太可能”并不具说服力。
    真相扑朔迷离。当何东平道出200-300万吨回流餐桌的时候,我们以为真相果真如此,随后是各种小老板解密地沟油提炼过程、地沟油提纯成本的报道;而后,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否认自己之前说出的数字,一句“压力很大”令我们对真相到底如何疑窦丛生,而这一次的“真相”比地沟油自身的真相更复杂——我们更想知道“压力”的真相;当北京市工商局有关人员告诉市民地沟油提纯成本高,不可能回流餐桌的时候,我们似乎离真相更加遥远,因为监管利益自身的加入让“真相”的解密多了一份利益博弈的力量。
    地沟油真相如此这般已经是深似海了。只有公众的餐桌安全像漂浮在汪洋大海上的一片无可凭依的木板。

  相关稿件
· 地沟油背后的“负经济”体系 2010-03-24
· [关注]网民:加强监管 截断地沟油回流渠道 2010-03-22
· 用低碳生活对抗地沟油 2010-03-19
· 让人人喊打的“地沟油”为人造福 200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