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100所大学生见习基地,提供每人不低于最低月工资标准70%的见习补贴;大学生创业,免除工商注册等费用,并给予税费优惠;每接收1名登记失业毕业生,分别给予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1000元相关补贴;实施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
日前,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揽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像杭州一样,在千方百计保增长的同时,保就业已成为近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供培训机会、给予税费优惠、奖励录用单位、召开大型供需招聘会……为促进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各地相继出台了许多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无论是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城镇化、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方面考虑,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扩大就业都是政府优先关注的话题之一。
然而,在前些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我们看到过许多与促进就业不相符的现象。比如,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时,眼里只有项目在GDP和税收方面的贡献度,却很少考虑能带来多少就业岗位;一些地区,忽视自身实际情况,一味强调结构升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另眼相看;一些大城市,为了营造现代都市形象,不顾市民需求和扩大就业的需要,打着整治市容的旗号大肆取缔“小商小贩”;还有一些地区,热衷于市政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结果是自动售货机、自动收费装置、咪表风行一时……
透过这些脱离我国就业实际的做法,不难发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指导思想中,依然存在着严重GDP崇拜;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大到选择经济发展模式,小到处理城市管理问题时,关注的往往是“形象”,就业的重要性却被抛诸脑后。这不禁让人担心,如今各地对保就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出台的种种好思路、好措施,是否只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
几年前,笔者曾采访过现代汽车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市的工厂。据介绍,当年建厂时,阿拉巴马州政府和当地管理部门不仅无偿提供了630万平方米土地、3500万美元设备补助款、总额80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每周两次进驻工厂现场办公,还专门办了一所学校培训技术工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新增1000多个就业岗位。
举这个例子,不是要学习美国人在吸引投资上如何舍得花本钱,而要借鉴他们把就业当作头等大事的观念和意识。我们的地方政府,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将GDP导向真正转变为民生导向、就业导向,保就业的措施和行动才能成为长久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