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旱情严重的安徽北部一些市、县采访时发现,本应在抗旱关键时期解农民燃眉之急的抗旱惠农补贴却在落实中出现走样。在太和县、宿州市埇桥区等地,补贴机具被农机部门定点销售,只此一家的经销商抬高价格从中渔利,直接吞噬掉了惠农补贴,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民抗旱的积极性。 眼下农民浇透一亩地要投入20至30元的油钱,没有机器设备的还要多付租赁费,劳动力外出的农户雇人抗旱还要投入每小时约30元的劳务费,抗旱成本之高抵消了农民不少收益。 为了鼓励农民积极投入抗旱保苗夺丰收,中央不仅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4亿元,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同时还提出将拿出100亿元用于农业机械补贴。各地也加快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将水泵、喷管等抗旱机具纳入补贴范围,优先予以安排。 中央频频出台抗旱补贴政策,就是在想方设法帮助农民消化一部分抗旱成本,尽可能减轻他们的抗旱负担。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少数地方变相侵蚀农民补贴的做法无疑是和中央的政策背道而驰,不仅加重了农民抗旱负担,更挫伤了农民抗旱的积极性。 维护农民利益、保护他们的抗旱积极性,是夺取大旱之年粮食丰收的基础。农机部门不能只图自己算账方便,将本应直接给予农民的补贴交给某家经销单位全权处理了事,或是将补贴限制在自己规定的“套餐”范围内。这些做法实际上造成了变相的市场垄断,导致补贴农具的涨价完全由经销单位说了算,而农民本该得到的补贴却被硬生生地剥夺了;同时,也不排除农机部门与经销商相互勾结,为个人或部门谋取私利。 抗旱惠农补贴不容变相侵蚀。政府部门应该严格履行职责,强化市场监管,要严防和打击市场上趁机哄抬抗旱机具价格、销售伪劣农机具等违法行为。同时,结合中央政策,出台具体的落实办法,帮助农民顺利、全额地领到补贴款,让中央的好政策真正落在农民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