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商不奸,无贾不贪。”这种口谚流行已久。如今,商业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行规和商业道德。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是以诚为本,童叟无欺。正派的商人,从来是生财有道,爱惜自己的商人形象。 中国的旧商号大多供奉着一尊神像,商人的祖师爷,白圭。白圭是战国时经营农副产品的富商,因擅长经营誉满天下。白圭强调商人应具备四个素质,这就是“智、勇、仁、强。”其中的“仁”,就是商业道德。他认为,商业经营不以“取予”的多少为标准,应薄利多销,还利于民。 陶朱公范蠡,也被旧时商人奉为师爷。范蠡弃政从商后视钱财为身外之物,赚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因此,他三次发财,三次把赚得的钱散发给穷人,在其著作《计然》中要商人们应特别注意商品质量,货真价实,物美价廉。 在长期经商过程中,中国古代商人总结了特定的商训:“和气生财,信誉至上,童叟无欺,行善积德,方能发家致富”,并以此为鉴,规范商业活动。 据报载,深圳有个农村来的妇女,在街头摆小摊儿卖胶卷,她认死理,一个胶卷永远只赚一角。生意红火了,开一家摄影器材店,她还是一个胶卷赚一角钱。市场上柯达卖23元,她卖16.10元,批发量大得惊人,当地搞摄影的没有人不知道她。外地人的钱包丢她那儿了,她花很多长途电话费找到失主。有时候弄错帐多收了人家的钱,她火急火燎找到人家还钱。这就是诚信,是道德。她赢就赢在诚信、赢就赢在信誉,经营道德是“订单”。 因此,有哲人说,诚信可能损了私利但得了人心,不诚信可能保了私利但失了人心,而今天的人心是明天的私利。这是一种选择。企业选择自己的行为,市场选择喜欢的企业。诚信不仅属于道德范畴,也属于智慧范畴,它是人们为了争取长期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理智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