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后望”,是我们的希望
    2008-03-19    作者:随喜    来源:经济参考报

  书名:后望书
  作者:朱幼棣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2月

  读过《后望书》,我的心情很沉重。
  《后望书》开篇第一章是“无水的淹没”。心痛发自肺腑,作者的质问是颤抖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时里,三门峡大坝是现代水利乃至新中国的标志性工程。这个工程的得失成败不仅引起了长达几十年的争议,事关着千万人的命运——至今,它仍然是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有的说它保证了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岁岁平安,有的说它造成了渭河与关中平原的灾难。这是一个时代复杂而多解的命题。
  能不能换一个视角?找出一个没有异议的题目?
  本书作者朱幼棣现任国务院研究室司长。但是,即使是在政治中,他也是位书生气十足的“学者”。用他的老朋友,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话说,“朱幼棣是那种濒临绝种的士大夫式的中国知识分子”。吴晓波介绍,朱幼棣熟读古籍,了解地质,对历史、地理及时政了然于胸,说他是中国顶级的地理历史学者,一点不夸张。思考的角度宏大,落笔时却生了花——因为同时,他又是位文笔了得的“书生”。他用散文式的方式,把对中国当今几大工程的质疑,以及他对目前中国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的焦虑和关注,用冷静与苍凉的笔态写了出来。
  作者所有对中国地理的认识,一小半是从古书中得来,一大半则是用脚跑出来的。当人们对居延海的消失还一无所知,有关部门也从未披露过的时候,一辆老旧的白色伏尔加驮着作者走遍了河西走廊各片绿洲、各个城镇、各条河流。在那些地方,他听到了居延海干涸的消息。凭直觉,凭对河西走廊和西部湖泊河流的理解,作者在之后的日子里质疑过中科院专家对中国西部地区遭受特大黑风暴的“原因查明”,实地调查过黑河断流后引起的生态问题。在广阔的阿拉善沙漠,他震惊的发现,曾经成片的梭梭林竟然荡然无存;他也曾亲眼看到,干涸的东居延河湖底那垂死般挣扎过的土地……
  我们时常感叹:一些历史的风景正在淡漠中远去。
  然而在一些人的心中,人世沧桑,却总有些风景从不曾远去,甚至,将永远存在。
  于是,我们选择回望。跟随着作者,我们回望。
  回望已经毁灭了的天下第一关——潼关;回望延承历史文脉,蕴涵古老深沉的中国城镇;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回望中国文化的根脉:胡同与四合院。
  我们还跟随作者回望奉节——这个“已经沉入江底”的历史文化名城;回望曾经的敦煌,祁连云重,远山雪飘,曾经的“塞外江南”如今发出了怎样的呼救;
  从敦煌到罗布泊,跟随着作者的步履,踏寻我国西北生态链条中最脆弱的这一段,历史的黄卷哗哗地翻得飞快。一切都如同眼前。
  当人们已习惯于沉默,眼瞳已习惯高楼与大坝的“雄姿”时,作者用他的脚步和心,踏遍了书中提到的每一寸土地,抚摸着众多历史痕迹,追怀了无数的昔人旧事。
  读罢,心情澎湃,不再浮躁,同时感到欣慰——还是有这样的人,在“回望”,在关注。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相关稿件
· 企业内功:鼓励员工读书 2008-02-22
· “唯有读书高”阻碍中国青年创业 2008-02-18
· [读书]见证中国的崛起 2008-02-13
· [读书]南非往事 2008-01-23
· 国家图书馆读书周拉开帷幕 200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