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见证中国的崛起
    2008-02-13    作者:陆斌    来源:经济参考报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下卷)
  吴晓波 著
  出版: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年1月第一版

  2002年6月,惟一进入世界十大管理大师的亚裔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出版了新著《China Impact》,在开篇他用了一句:“中国已经觉醒”,这位此前极力鼓吹“中国崩溃论”的世界级管理大师在这年里态度发生了巨变,他提出:“未来10年,世界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与一个强大的中国相处。”大前研一是关注到中国崛起的先知,在他之后,世界果如其所言,日益体会到中国崛起的力量,以至于到2006年时,法国人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用一本《当中国改变世界》令欧洲震撼,该书也一举夺得了当年度英国《金融时报》的年度最佳财经图书宝座。此时的中国早已远离了硝烟弥漫的19世纪,也远离了被列强欺凌、被邻国侵略和动荡不安的20世纪,当时间走到世纪之交、走入新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新闻,“黄金时代”的中国正在来临。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高兴与自豪,正如一首歌曲中所唱:“当东方睡狮苏醒时,世界必将为之颤抖”,但与此同时,对于生活在这个国家、从历史中走来的国人来说,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是否都看得清一路走来的足迹?别人又是否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呢?至少从目前来看,并非所有人都足够清楚问题的答案,因为就在大前研一和埃里克盛赞中国的同时,也有诸如《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之类的人在担忧:“也许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所议论的中国都是另外一个国家。”
  何处是中国?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日?大前研一、埃里克、马丁·沃尔夫眼中的中国是否是他真实的面目?……这些问题的答案,今天可以在吴晓波充满自信与感性的《激荡三十年》中找到答案,这部历时三年多完成的中国企业史著作记载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30年历史,是过去几年里对中国经济最成功的描述——与大前研一、埃里克等人相比,从小在中国生长的吴晓波比之更加中国化,亲历历史以及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他也能更加自如的找到事实与汉文艺术之间的微妙连接——这些特点使得《激荡三十年》上卷(记载了1978到1992年的中国经济历程)在2007年初出版后,迅速引起社会轰动,十几万人成为它的忠实读者;而在更多人的耐心等待中,2008年元月,这部著作的下卷也如期与读者见面,吴晓波也由此完成了用理性与感性之笔记录中国崛起历程的历史使命。
  当《激荡三十年》记录历史的脚步来到下卷后,在“亚洲金融风暴”、“911事件”、“sars风暴”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中,中国来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这篇宏伟史诗的描述中让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有了亚洲金融风暴导致亚洲国家的衰落,才有了中国制造的崛起;正是因为有了朱镕基强硬的分税制改革,才有了政府和央企的强盛;因为有了一波又一波的“宏观调控”、“专项整顿”,才有了科龙、铁本、健力宝、三九等企业盛极一时又潸然衰落……中国一路走来的脚印清晰可见,每一个曾经令人迷惘的现象实则都有其清晰的内在逻辑,便如王安石诗中所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走到了2008年的中国,回眼望时,方始看清来时路,而一部沉甸甸的《激荡三十年》便装下了这段厚重的历史。
  “尽管有着种种抱怨、失落和焦虑,但是,过了很多年后,我们也许仍然要说,那是一个好的时代。因为,它允许新的可能性发生。”站在2008年的吴晓波以这样一段文字作为《激荡三十年》的结束,这大概是对中国最好的总结,也是送给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最好礼物。

  相关稿件
·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2008-02-13
· 2008中国(上海)国际游艇展4月开展 2008-02-13
· “中国价值车”调查评选活动在京启动 2008-02-13
· 中国地质调查局:去年我国新发现5大金矿 2008-02-13
· 中国人保累计为雪灾赔款达到3.6亿元人民币 200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