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联合调研组成员: □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博士
贾立政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邓荣霖 □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于建嵘 □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助理、调研部主任 陶建群 □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通联部主任 周振
河南农民张全收在深圳多年的打工实践中,探索出用保全模式来保障农民工的利益,用劳务租赁方式来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在劳务输出上创造了一种在输入地进行公司化管理的全新经验,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等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先进个人,获得河南省首届十大杰出务工有为青年、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05感动天中十大人物”和“2006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等称号,他作为农民工党员,当选为中共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为全面了解“全收经验”,近日,由人民论坛杂志社记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专家等组成的调研组,赴深圳对此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首先,调研组一行到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对有关媒体报道的张全收先进事迹,进行了详细的查阅和了解;其次,深入到深圳力高玩具厂、深圳华信制品厂、深圳德新制品厂、深圳永兴电子厂等企业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调研;第三,走访了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龙岗区劳动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派出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社保站以及工商、税务等有关单位,全面了解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招收的农民工在深圳的就业情况和权利保障等问题。 据了解,张全收是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农民,今年39岁。较小年纪就因家境贫困而辍学,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他卖过爆玉米花、当过炊事员、做过油漆工。1993年春到深圳,先后开过餐厅和玩具加工厂。2000年,他在深圳市注册了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在郑州市农村劳动力市场和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挂牌办公,均系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正式注册的人力资源公司。该公司在深圳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职工宿舍3500平方米,现拥有农民工1.3万多人,其中,河南籍农民工6000多人。其主要在河南各地有针对性地招聘农民工,经过培训后,为深圳等沿海地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与生产服务。服务范围遍及外资、港资、台资及内陆民营企业,跨越深圳、东莞、厦门等多个地域,涉及纸品、饰品、玩具、电子产品及塑胶制品等28个行业,合作企业达60多家。 张全收通过农民工实行收入保障制度和团队输出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有效破解了农民工“维权难”和企业“用工荒”,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了民工、企业和输出单位的“三赢”。八年来,共帮助1.3万河南农民工在深圳给家乡净挣十几亿元。张全收带领的农民工群体,多次获得深圳市文明企业等荣誉称号,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6CCTV年度雇主调查——河南民工满意奖”。 张全收还热衷慈善事业,2004年10月捐款70多万元,在河南家乡建起了一所“全收希望小学”,每年还拿出10万元建立“张全收基金会”,用于救助失学儿童及在校贫困生。2006年9月,张全收又捐款20万元,建成了“朱里全收敬老院”。
二、 基本做法
目前,农民工进城一是就业环境差,农民工自身素质低,缺乏信息和帮助,求职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对农民工不平等对待,轻视、漠视农民工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农民工仍处于弱势地位,在很多方面都无法与雇主进行平等交流或谈判。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了解到,张全收从五个方面来改变上述现状: 一、
建立农民工“准”军事化管理机制,帮助农民工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由于农民工来自四面八方,素质参差不齐,为提高其修养和能力,他们加强对农民工的政治、思想、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教育,让农民工尽快融入和适应深圳这个城市的就业环境。 二、
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培训后的农民工人心齐、质量高,很快就让深圳的企业刮目相看,数十家外资企业纷纷与全顺公司签约,就业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全面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张全收不搞零星输送,最少是以50名农民工配一个领班负责,自成体系完成生产任务。 三、
实行农民工工资收入托底保障制。据了解,深圳全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在沿海地区规模最大且在农民工中最有影响力的农民工组织。在农民工工资管理上,他们以公司名义同企业厂家签订了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标准、人身安全等十几项内容的协议,用工单位同公司进行经济结算,确保每一个农民工的收入。这样,既减轻了合作企业的负担,又维护了农民工的利益。从而也避免了个别工厂、企业故意刁难,甚至虐待农民工的事件发生。 四、
由于全顺公司对用人企业实行的是人力租赁,企业除支付工人工资之外,要另付全顺公司一定的管理和培训费用。张全收就是利用公司所赢利的这部分钱来保障工人的利益,即使是在农民工待工期间,每天也能拿到25元工资。 五、
让用工企业利益和农民工权益一样上保险。全顺公司对农民工工伤、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即农民工每人每月缴纳10元,公司补贴10元,员工发生工伤事故、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包括感冒发烧均实行全报医疗费。据了解,公司成立之后,没有发生过一起投诉事件!这在我国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劳资关系相对紧张的今天,非常少见! 据调查,南方企业用工一般都有很强的季节性,生产旺季的时候招工难,一旦进入淡季又会大量辞退员工。 针对这一现象,张全收采用以下办法: 一、
用集团式输出的策略。即这个行业淡季退工,全顺公司把员工送到其他生产旺盛的行业。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而且便于和企业谈判。 据了解,在深圳,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民工流失率都在50%左右,但在全顺公司,员工流失率却不到5%。 调研组了解到,与全顺公司合作的企业遍布整个深圳地区,对企业用人的淡旺季节,全顺公司进行合理的调配。所以,全顺公司员工收入是稳定的。再一个有力保障是,全顺公司的日常医疗、重大疾病、意外伤害都纳入了保险体系。这样,农民工觉得有保障,有安全感,流失量自然就减少了。 二、
劳务输出上创造了一种在输入地进行公司化管理的新方式。为保证每位员工能顺利就业,从2005年起,全顺公司开始把服务链条向输出地延伸。在河南输出地的各乡镇,专门设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接待站,这样,既减少了农民工盲目流动,又降低了农民工的求职成本。 现在,全顺公司又一改过去在输出地管理劳务工的传统做法,将劳务工的管理转移到输入地——深圳。为此,全顺公司租用了两万多平方米的场地和房屋,对民工进行不同岗位的岗前培训。 据了解,全顺公司目前已有16000多名河南农民工顺畅地进入深圳数十家企业就业。多年来,公司从未发生过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每年由张全收培训输出的数千名农民工,为家乡寄回近亿元的收入。 三、
对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从制度上给予切实的保障。如进厂之前包培训,培训期间包吃住;培训期间每人每天获得补助25元;员工患病包治病,医疗费由公司全额报销;保证月月足额发放工资;失业期间包吃住,并且发放救助金,安排再就业;合同期满,或从全顺公司退休,按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享受带薪假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 积极意义
调研组认为,河南农民张全收用保全模式来保障农民工的利益,用劳务租赁方式来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在劳务输出上创造了一种在输入地进行公司化管理的全新经验,一是有利于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二是解决了企业用工短缺的难题,三是保障了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的权益,四是为国家节约了培训费,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全收经验”确保农民工挣到钱,为社会创造了和谐。他们成功地把经过培训的、具有一定素质的农民工,集团式输送给企业,并以公司的名义同每家企业签订了十几项权益保护的协议,用工单位同公司进行经济结算,确保了每一个农民工的收入。这就使一个长期存在的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欠薪逃匿及农民工人身安全和健康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有了解决的办法。 “全收经验”探索了在市场条件下新型员工制度。在劳务输出过程中,有效降低了就业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用工信息的使用率,让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致富,逐步缓解了企业压力,为政府排忧,为企业解难。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张全收招工已形成规模效果。深圳过去也有过类似的做法,但没有坚持下来。而张全收却坚持下来了,用民间组织,用市场的手段,用经济的方式解决了市场的需求。这种经验是有生命力的,有前途的。
四、 几点建议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一、
对个别用工单位的雇主拖欠农民工工资甚至雇主逃匿现象,全顺公司无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建议当地政府予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以避免因劳资关系而引起社会冲突。 二、
由于全顺公司采用集团式输出农民工取得明显效果,再加上深圳地区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导致当地正在出现类似的农民工组织,用工单位感到鱼目混珠,难以辨别。仅仅依赖用工单位对全顺公司的信誉,难以规范这类农民工组织的存在问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损害农民工利益和用工单位利益的现象。 三、
鉴于全顺公司的运作处于发展阶段,建议重视与加强公司制度创新和公司文化建设,包括公司内部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运作和包括公司高管人员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
从长远来看,全顺公司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人力资源公司,不仅有利于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保障农民工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而且有利于通过多途径来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包括通过员工租赁公司来解决诸如季节工、通用工种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但是,我国涉及这方面的法律是空缺的。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单纯依赖行政手段是不够的,因此,建议着手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关报道]
专家解读“全收经验”
成思危:“全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有序转移保障权益促进新时期我国农民工转移就业与权益保护专题研讨会”上说,张全收的“全收经验”较好地解决了当地农民工在转型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值得借鉴和推广。他说:“‘全收经验’是多年打拼和探索得出的一条成功经验,要不断发掘‘经验’的新内涵,充实和完善‘经验’的精华,走在有效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全国前列”……
于建嵘:“全收经验”的五点结论
一开始我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全收经验”的。但是,通过调研,我得出了五点结论……
邓荣霖:防止损害农民工利益的现象
应该肯定张全收的精神是可嘉的。他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是自己开拓的结果,全顺公司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自发形成的。张全收是作出了贡献的。上个世纪90年代末深圳当地的政府曾经搞过类似的员工租赁的模式,但效果不理想……
张德修:让亿万农民工共享阳光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产业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外出务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新时期如何实现我国农民工合理有序转移就业及权益保护成为重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