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攀升,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甚至引起一些人群的恐慌。君不见连小小的方便面都不闲着,也来跟着搅和,人们能不紧张吗?物价上涨也时时牵动着我的心,刺激着我不停地思考。
谈到当前的物价上涨,自然会联想起早几年的通货紧缩(deflation)。所谓通货紧缩,就是指物价的持续下降。自1998年开始,我国物价持续下降,时间长达6年,直到2003年全年的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仍然负增长(-0.1%),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1.2%。当时对于通货紧缩,人们一般是持否定态度,甚至将其视为敌人,因为通货紧缩意味着经济衰退乃至经济萧条depression 。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如何遏制通货紧缩,促使物价回升。这大概是当时社会舆论与政府对通货紧缩即物价下降的基本态度,应该说那时大家期待的是物价回升吧。现在物价真正回升了,上涨了,群众却又急了,政府也不安了。这说明人们对物价存在一种很复杂的心态:物价连年下降时就说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现在物价上涨,却说通货膨胀,经济过热。 对于本轮物价上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相对于早几年的通货紧缩,物价上涨是通货紧缩得到遏制的体现,是好事,不要轻易否定。分析当前的物价上涨,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是看上涨幅度的高低。今年1-4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2%,其中4月份CPI上涨已达8.5%,但是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中期的两次通货膨胀,这次物价上涨还是温和的。我们应该还记得,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比上年上升18.5%,1994年零售物价上涨率达21.7%,真是触目惊心啊。其次,从结构来看,这轮物价上涨至今应该主要还是结构性上涨,基本上是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与1994年全面的物价上涨完全不同。去年CPI上涨4.8%,82%源于食品价格的上涨。今年4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仍是五涨三落,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2.1%,衣着类价格、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则分别同比下降1.4%、1.7%和0.7%。再次,从产品供求来看,生产过剩依旧严重,大量制造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实际上在下降。因此,根据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当前的物价上涨并未失控,也不至于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 进一步从总供给-总需求来看,如果出现全面的物价上涨,总需求必然大于总供给,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总需求就是不足的,总需求一直低于总供给,相当大的国际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总需求低于总供给这个事实,这表明中国尚未完全走出通货紧缩,至今其实还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 从宏观经济分析角度来看,物价上涨也是好事,因为物价指数是观察宏观经济景气变化的“晴雨表”,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物价指数已能相当灵敏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一般说来,物价上涨,经济步入扩张阶段抑或繁荣阶段;物价下跌,经济步入收缩阶段抑或衰退阶段。当然也有“滞胀”(stagflation)现象,即物价上涨并不伴随着经济繁荣,而是经济停滞。但是就目前我国经济而言,肯定没有出现停滞,不存在“滞胀”特征,温和的物价上涨昭示的是经济繁荣和快速增长,这与2000年前后几年的通货紧缩下的宏观经济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为当前的物价上涨说了这么多好话了,但决不意味着我就赞成物价上涨,为物价上涨鼓与欢。相反,我十分反对乃至痛恨物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即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危害,我相信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有切身体验,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通货膨胀的人都体会过物价急剧上升带来的痛楚。从理论上说,物价上涨或者说通货膨胀严重危害的首要表现就是造成财富和收入的重新分配,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债务人与投资商是受益者,债权人与工资收入者是主要受害人,财富从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前一部分人手中。当年的凯恩斯就通货膨胀对财富和收入的重新分配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由此可见,货币价值,也就是价格水平发生变化对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只是由于它在其影响范围内的作用程度是不相同的。类似这样的变化,过去曾经,现在仍在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后果,众所周知,这是因为当货币价值发生变化时,它对一切个人或一切计划目标所施加的影响并不是均等的。个人的收入及其支出并不是在同一比例标准下改变的。因此以货币计量的价格和报酬的改变对不同阶级一般都会产生不均等的影响,把财富从这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使某些人突然暴富,而某些人则贫困潦倒,财富的重新分配使既定的计划受到了破坏,令原有的期望无法实现。”(《凯恩斯文集·预言与劝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3、64页)据此可知凯恩斯本人对通货膨胀危害性的论断是很深刻的。 具体到当前的物价上涨,它已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低收入阶层利益受到巨大损害,实际生活水平较大幅度下降。粮、油、肉等食品价格上涨,对高收入群体影响甚微,但对低收入阶层影响可大了。食品又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很低,食品价格上涨对老百姓生活冲击最大。高食品价格正在悄悄改变市民的一日三餐,本地有种说法是:早餐的肉丝面涨了又涨,还是早点起床,自己煮点面条稀饭吃,这样干净卫生;中餐、晚餐少吃肉,干脆吃条鲫鱼,这样健康,权当减肥。一些农民兄弟告诉我,他们已大幅度减少吃肉的次数,主妇在家一般不会买肉吃。我的学生们也常向我抱怨说,在食堂吃顿肉不容易了。细心的读者朋友应该也发现了,街头小摊的面包、蛋糕、包子、馒头之类的点心和小吃,不是涨价就是个头缩水。餐馆的辣椒炒肉,搭配成分已严重失调,更多的是辣椒。 高物价下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主要是收入与物价没有同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城镇居民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显著高于物价,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应该不会下降,但问题是大家都感觉不到收入的快速增长,反而招致老百姓的一些质疑。我认为,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一部分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大幅度增长直接拉高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其实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我好歹是一名大学教师,但实际收入水平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真不明白普通老百姓中的哪种人才能达到这个平均水平。 分析至此,我的观点应该很明朗了,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去年以来的物价上涨,它有好的一面,有其合理因素,有些产品价格是需要涨上去的,例如农产品涨价仍属恢复性上涨,是利好,因为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供给也会增加。从宏观经济分析角度来看,温和的物价上涨是通货紧缩得到遏制的体现,昭示的是经济繁荣和快速增长。但是,在看到好的一面的同时,一定要更多地关注坏的一面,这一轮物价上涨已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进一步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低收入阶层利益受到巨大损害,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这一点又是老百姓决不能容忍的,政府决不能坐视不管。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管。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物价上涨情况。对付全面的通货膨胀,我们很有经验,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的两次通货膨胀不是都被控制住了吗。对付全面的通货膨胀,理论上也容易作出解释,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动用宏观经济政策,例如紧缩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但是,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只是结构性的,并不是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因此不宜简单地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来打压,宏观经济政策牵涉面太广。在不过多地动用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提下,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该涨的物价涨上去,同时加工资,收入与物价同涨,即实行西方国家所谓的工资的指数化(Indexationofwages)。此外存款、养老金等资产也应与物价上涨率挂钩,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下降。当然,有人会说,工资上涨会加大企业成本,直接导致成本型通货膨胀,但是这并不可怕,因为工资成本上涨的压力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和改善管理等手段来消化,工资增加,工人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自然提高(这就是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反而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因此,只要工资与收入增加,老百姓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适度的、正常的物价上涨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有利于经济增长。 一句话,对目前的物价上涨不要轻易持否定态度,农产品价格涨上去了,农民兄弟得利,有何不好?关键是物价上涨的同时,工资与收入也要同涨。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贸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