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时表示,通货膨胀依然是央行最关心的问题,考虑到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会对CPI构成一定压力,央行可能出台更加强硬的政策措施以抑制通胀。油电价格上调已让市场大为哗然,此言一出或许预示着从紧的货币政策又要做出惊人之举。
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通货膨胀的成本推动因素在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日益显著。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来看,CPI终于结束了连续3个月在8%以上高位运行的过程回落到7.7%,这说明前一阶段紧缩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也为下一步的紧缩政策送来了希望。但是,作为CPI先行指数,5月份PPI同比上涨8.2%,涨幅创43个月新高,通货膨胀潜在压力依然很大。受美元贬值、国际投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上原油、粮食、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不断飙升,作为主要的原材料进口国,我国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国际市场上价格上涨的传导压力,输入型通胀推力不断增强。 随着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不断回落,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类、化工原料类等能源类商品将会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力。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区重建工作,会加大对钢铁、水泥、电力、医药等商品的需求,从而带动相关上下游商品价格的上涨。为贯彻6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发改委19日宣布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和电力价格,短期内由于国家对相关下游行业的价格管制,对物价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间接影响不可忽视,会在长期内从成本方面增大物价上涨的压力,并且油电价格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上调空间。 流动性过剩依然严重,对通货膨胀的需求拉力不减。从今年前5个月的金融运行数据来看,M2依然保持了很高的增幅,远远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经济学家眼中的“流动性陷阱”已经初现端倪,股市、楼市泡沫泛滥岌岌可危,人们对持有金融资产怀有恐惧心理,对流动性具有极强的需求,人民币存款增幅远远高于贷款增幅,存贷差不断拉大。货币政策在回收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方面操作余地仍比较大,总量调控力度可适当加强。
货币政策仍存在很大操作余地
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成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数量型工具。随着公开市场操作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对冲成本不断上升,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以及操作范围相对狭窄,“点刹式”对冲操作力度开始有所减弱,央行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加大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力度。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已调至17.5%的高位,不过仍然存在可上调空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18%恐怕难守,20%或为上限。 价格型工具操作空间开始呈现,利率政策的“靴子”或将落地。在全球通货膨胀恶化的困境下,很难想到政府会坚决地上调成品油和电力价格,可政府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这给市场预测央行是否加息的问题上增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由于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加大,利于加息的国际环境正在显现,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执行了加息政策,整个国际市场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以此来共同对抗全球性的通胀风险。反通胀是央行的首要任务,尽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上调利息,会使得市场资金面趋紧,许多中小企业发展会面临资金困境,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间接融资的路被堵死了,聪明的企业肯定会找到其他逃生之路,来安全渡过本次宏观调控的压力期。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阵痛和代价不可避免,但是“今天很痛苦,明天更痛苦,后天会很好”。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