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公布的2007年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显示,截至2007年底,农行的不良资产余额约为8161亿元,不良贷款率23.64%。农行不良资产占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93.2%;占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67.95%;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64.4%。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收官之战,如何面向“三农”推进农行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于农行改革,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农行内部也进行了大讨论,并将县域支行分为粮棉大县支行、贫困县支行、西藏青海地区支行、经济强县和大中城市郊区支行,实行差别定位,确定相应的重点服务领域,争取发挥县域金融主渠道作用。这些都是必要的,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从大处着眼,才能看清农行改革的方向。但在改革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能否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行改革的成效。 近期我也去农行的一些县级支行进行调研。在调研中,我体会最深的是,银行的专业操作性很强,大部分基层员工每天的工作基本上是简单的重复操作,是个体力活,他们也关心农行的改革方向,但更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比如今年能不能涨工资,能不能提高福利待遇等。 金融业务并不复杂,但如果不在业内浸泡几年,你很难说明白,只能“看热闹”,因为很多问题并不能在统计报表中反映出来。有些问题看起来很琐碎,但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看似细微的不同之处才是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差别所在,需要引起重视。 细节一,农行的贷款手续比较繁琐。比如,一位农行的客户是农村的城镇居民,他向某农行支行申请贷款20万元,用自有的一座建筑面积520平方米的房屋、11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做抵押,他需要支付的费用:一是评估费用,房产评估值为40万,评估费按评估值的0.4%收取,共计1600元;二是登记费用,房产抵押登记费130元,查档费400元,土地登记费100元,共计630元;三是保险费,按房地产评估额每年0.06%计算,共计240元。以上费用总计约2470元,占贷款成本1.235%;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47%,如银行上浮40%,则利率达10.458%,借款人实际支出成本约11.7%。农行针对个人的贷款利率和农信社差不多,比民间利率也低不了多少。 另外,一些农行的贷款不管额度大小,大部分要上报市分行,有的甚至要上报省分行审批,并且在审批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补充有关材料,不少贷款等审批下来已经误了农时和生产旺季。农行要发挥县域金融主渠道的作用,还需要简化县域贷款的手续,否则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细节二,惜贷的问题还有待解决。近年来农行实行了较严的贷款问责制,导致部分县级以下分支机构及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方面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一些支行行长为避免贷款损失年终被通报和扣奖金,不是看准了,有十分把握,宁愿不做贷款业务。 细节三,系统内上存问题。农行平均存款综合实际付息率约为1.27%,而系统内上存的平均利率为2.5%左右,能赚一个点以上的利差,并且几乎不用承担风险。而涉农贷款风险一般较大,信用等级普遍较低,贷款风险系数较高,贷款利息收入扣除贷款营销费用以后,与系统内上存资金利息收入差距较小,而且还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一些基层支行不想也不敢发放涉农贷款,宁愿将资金转入系统内上存获取利息收入,而不愿主动营销贷款去获取风险不确定的贷款利息收入。调研中了解到,某省农行存款余额相当于农信社的1.6倍,但支农贷款只有农信社的44%。农行改革的定位是“县域金融的主渠道”,但如不解决系统内上存等细节问题,要想恢复在农村金融的龙头老大地位,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细节四,县域担保机制不健全。某县农行支行对有信贷关系的251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被评为A至AAA级的中小企业占37.45%,B级的占5.98%,C级以下的占55.38%。按照农行的有关制度规定,B级及以下的企业属于信用不佳、限期退出的企业,按此口径,该县6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偏低,很难从农行得到贷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严格的贷款问责制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县域担保机制不健全,银监会规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的贷款担保机构的注册资金应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且必须是实缴资本,这对从事县域信贷担保的公司造成了冲击,一些资金实力较弱、贷款困难、真正需要担保的县域中小企业,往往无法进入担保公司的视野。如果不健全县域担保机制,就很难解决县域支行“惜贷”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是农行自身能解决了的。 以上这些细节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但也反映一些问题。农行改革的任务很艰巨,推进农行改革要胸怀全局,从大处着眼,但具体的改革措施要从解决这些制约农行发展的细节入手,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积少成多,才能取得质变的成效。在推进农行改革的过程中也要设身处地考虑基层干部员工的处境和利益,多几分理解,也就能多赢得基层干部员工的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改革成效,因为无论多好的改革方案,最后还是要靠基层的员工来落实。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