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冲基金操作策略的演化过程
自第一只对冲基金成立以来,由于经济环境、金融市场以及投资者需求的变化,对冲基金采用的投资策略一直在演化。
最初的对冲策略是同时买进卖出两种有关联的资产,如两家处于同一行业中的公司的股票,目的是“对冲”掉这两种资产共同的风险,例如行业和市场的风险。这种对冲策略的获利方式是利用两种资产的相对波动,一家公司的股票相对于另一家公司的股票上涨的多或者下跌的少,则多头的获利大于空头的亏损,投资者便获得了一定的利润。这种被称为“套利”的投机方式在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并购浪潮中达到了顶峰。
直至20世纪70年代固定汇率体系崩溃,“对冲”的概念才发生了演化,投资同时买入和卖出两种有关联的资产已经不是为了“对冲”共同的风险。由于包括汇率和利率在内的各种国际资产的相对价格开始剧烈地波动,投资者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他们通过买入和卖出两种有关联的资产,制造杠杆效应,在同一个头寸方向上加倍下注。我们熟知的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例如,为了放大本币贬值而带来的投资收益,投资者在抛空股票的同时卖出抛空股票获得的本币。这种策略往往是以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判断为基础的。这种投机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直至20世纪90年代全球货币体系再一次大动荡的时候达到了巅峰。
20世纪80后代后期,“对冲”的概念再一次发生了演化。由于金融工程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量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有了一个公认合理的定价方法,因此,在定价模型中应用的假设不同会导致两种相关资产的价差不同,从而产生套利机会。这使得“对冲”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因为在此之前,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仅仅是基于同一种商品在地域上的价差,例如,同一只股票同一时间在不同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不同。然而,由于定价假设不同而造成的价差往往非常小,可能只是小数点后两三位数。于是,对冲基金就尽可能地利用杠杆效应把投资资金扩大,以获取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