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第二个忠告 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普通人只开发了他蕴藏能力的1/10左右。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科学家之间,都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是其最大程度开发了自身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同样会拥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将会越用越强。 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面对现实困境,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件事是不可能的”、“这种好事怎么可能落到我头上?”之类的话。然而,他们口中所谓的“不可能的事”真的就是不可能的吗?事实上,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很少,而可能的事情却很多,只不过“可能的桂冠”总是戴在既敢想又敢干的出类拔萃者的头上,而那些望洋兴叹者只能一辈子与桂冠无缘。人们常说的许多“不可能”,只不过是常规下的结论,也许是因为努力不够,也许是因为过高地估计了困难。而“可能”则是在充分掌握了事物规律的基础上,付出了比常人更多努力后达到的结果。 1992年,一位刚拿到律师资格证的湖北大学生在北京进修时听说司法部正在举办中国首期证券资格律师培训班,于是便找到主管培训班的处长,表示他想参加培训,但处长回复说:“参加培训的都是资深律师,每个省只有一两个名额。你没有审批手续,不可能参加这个培训班!”大学生说:“我交钱旁听可以吗?”处长表示决不可能。 第二天,大学生转乘了三辆公交车,早早来到培训楼门口。因为没有听课证,门卫不让他进去。快8点时,他发现工作人员在搬培训资料,就趁门卫不注意上去帮忙。大家都以为他是学员,但那位处长一眼认出了他,于是对他说:“要不我让你去听课吧,但你没有报批手续,即使考试通过了,也得不到资格证,那时你别来找我!” 三个月的培训结束后,他考了全班第三名,而按规定,前50名都可以拿到资格证。于是他硬着头皮找到处长。处长苦笑着说:“你怎么就考了第三名呢,这叫我帮你不是,不帮你也不是!”大学生说:“那你就帮我吧!” 处长被他的韧劲感动了,向部领导详细汇报了他的情况,大学生破例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资格证。 10年后,这个大学生连续两届当选为“湖北省十佳律师”,又当选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他就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司法部授予“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荣誉称号的湖北得伟律师事务所主任蔡学恩。 回首往事,蔡律师说:“当初,我也认为拿到资格证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始终不愿放弃。现在想起来,只要你愿意去做,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敢于向不可能挑战,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在他们的眼睛里,越是不可能的事情,越有可能成功。 人有一个最主要的弱点,就是常用“不可能”为自己的懒惰找理由,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似乎就是在告诫我们,任何努力都不起作用,我们只能一事无成。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总统,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富翁,但是,如果你常对自己说,“我不可能成为总统”、“我不可能成为富翁”,那我只能非常遗憾地告诉你:“恭喜你,你答对了!”试想,一个心理完全被消极心态占领的人,还会为自己的事业、前途而努力奋斗吗?还可能成为总统、成为富翁吗? 1983年8月,李开复接受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邀请,从纽约来到匹兹堡,师从拉吉·瑞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拉吉·瑞迪教授交给李开复的课题是“做一个不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系统”。当时人们所做的语音识别系统,还只能识别一个人的声音,即“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而不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一个无解之谜,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在语音识别领域,专家系统是最火的技术,瑞迪教授也认为专家系统是解决不特定语者问题的最好方法。经过数月的钻研,李开复把自己的整个研究过程写了篇论文发表出来,得到了正面的回馈:在有限的领域和单一的语者身上,专家系统研究出来的机器语音识别率可以达到95%。这是一个让人非常兴奋的数据,意味着人和机器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这个结果让瑞迪教授兴奋异常,也得到了业界一片喝彩声。然而,李开复却显得非常沉默,因为他在研究中已经发现专家系统的前景非常不明朗,机器只能识别特定的20个训练者的声音,如果换另外100个人的声音检验原来的研究成果,其识别率立即会降到30%左右。李开复走到了自己课题的十字路口,他不知道将何去何从。他的师兄彼得?布朗建议李开复试一下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 1984年秋天,瑞迪教授从国防部得到了300万美元经费从事不指定语者、大词汇、连续性的语音识别。也就是说,要机器听懂任何人连续说出的任何一句话,这更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瑞迪教授希望对专家系统已有深入理解的李开复在团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在暑期运用统计学方法赢得世界奥赛罗计算机比赛冠军以及战胜奥赛罗棋世界冠军后,李开复已经决定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不特定语者、大词汇、连续性语音识别”。尽管这是瑞迪教授的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教授唱反调,教授还是给予了李开复大量无私的支持。 1986年底,李开复的统计学系统的语音识别率达到了40%,1987年5月,统计学系统的语音识别率达到了80%,1987年底,语音识别率达到了96%!李开复的研究成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988年4月,李开复在纽约世界语音学术会议上演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轰动了整个学术领域。他的成果成为计算机领域最顶尖的科学成果,使全世界语音研究领域闪出一道希望之光。从此,所有以专家系统研究语音识别的学者都转向了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语音识别的三年半时间里,李开复每天都工作到凌晨2点,都是在困到无法撑开眼皮时才睡。可以说,李开复完全是用自己的信念和毅力完成了全世界顶尖学者都无法完成的课题,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后来,《商业周刊》把李开复的发明选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这一年,李开复仅仅26岁。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敢去做别人认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成功了60%。总喜欢说“不可能”的人,必定是一个失败之人。因为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失败的后果,根本没有勇气去设想成功的喜悦。这样,他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寻找各种困难作为放弃的理由,直至将本来有可能的事情,变得完全没有可能。 事实上,“不可能”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一个借口,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绊脚石,只有克服了“不可能”这种心理因素,才能将奋斗付诸行动,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而克服“不可能”的唯一办法就是牢固树立“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的意识。当你树立起这种意识之后,你就会发现,积极主动的心态取代了消极悲观的心态;对任何事情你都会主动尝试而非被动接受;无论处境如何,你都会对未来充满希望;越来越多的目标都能如愿实现,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你从未中途放弃。 当你真正认识并彻底领悟“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的时候,你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 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成功青睐那些对未来充满渴求的人,青睐那些自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 善于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的一句名言。孔子也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就是自我反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对新目标追寻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难以预料和难以觉察的错误,及时地自我反省是构建目标行为快速反馈矫偏机制的必要基础。人之所以需要自省,是因为通过自省,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改进,就会不断进步,日臻完善。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在街角的报亭借用电话,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压低嗓音说:“是王公馆吗?我想应聘园丁的工作,我有很丰富的经验,相信一定可以胜任的。”电话那边的接线生说:“先生,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主人说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 青年听罢便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跟着便挂了电话。 报亭的老板听了年轻人的话,便说:“小伙子,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 年轻人说:“多谢你的好意,其实我就是王公馆的园丁,刚才打的电话是用来自我检查的,只是为了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而已。” 成功者普遍具有自省的特质,鲁迅曾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地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鲁迅全集》中有许多文章都是他进行自省的产物。而在与亲友的书信中,他对自己的思想弱点更是直言不讳,如在致李秉中的信里有这样的话:“我总觉得自己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时不免觉得悲哀者于此。”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就可以在不断的自我批判中逐步调控自己的行为,把握正确的角色定住,促进自我完善。 1981年,李开复还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大二,当时法学院有一套非常老的学生选课系统,院长想把这个软件从昂贵的IBM主机移植到价格低廉的DEC VAX主机上,但院长联系到的每一个承包商都报出了高昂的价格。后来,院长听说李开复是个编程高手,就以每小时7美元的价格将工作交给了李开复。院长问李开复什么时候能有初步结果时,李开复信心满满地告诉他,8月初就可以让整个程序跑起来。 接下工作后,李开复觉得这个工作对自己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因此就没有认真对待“8月初就可以让整个程序跑起来”的承诺。7月初,李开复疯狂地打了三个星期桥牌,直到7月底才如梦方醒,想起对院长的承诺。哪知这个工作的烦琐程度远远超出了李开复的想象,李开复发现就算自己没日没夜地写程序,也无法按期完成工作。眼看就要到8月了,李开复只好硬着头皮跑到院长面前惭愧地说:“这个工作比我想象的复杂多了,整个程序要到8月底才能跑起来。不过应该不会影响9月开学的时间。”李开复原以为这个解释不会让院长生气,而且自己也对7月的疯狂很后悔,并决定接下来好好把工作做好。但他没想到,院长对此非常生气,他说:“既然你不能按期交工,你就不用接着做下去了。”最终院长还是把这个工作交给了承包商。很明显,李开复已经失去了院长的信任。 李开复对院长的决定非常震惊,回家后他整整反思了一个晚上,这时候他才感到,失去别人的信任,是对自己最大的处罚。第二天他找到院长,真诚地对院长说:“我知道我的不负责让您失望了,我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因此,我要把您已经付给我的工资还给您。”院长此时已经消了气,心平气和地对李开复说:“不必了,我想你已经接受了教训。” 被院长拒绝的经历深深地印在李开复脑海中,这件事像一面镜子,让李开复时时刻刻反省着自己,让自己在一些关键时刻保持一种律己的心态。若干年后,李开复也走上了管理岗位,他在工作中一直以“言行如一,言出必践”的原则提醒自己,使自己在员工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一个人要做到勤于自省,就要勇于认错,主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千万不要害怕丢面子,因为怕丢面子而掩饰错误,只会错上添错,让你更丢面子。自省认错是纠错进步的开始,一个人如果内心关闭了自省的闸门,缺乏主动自省精神,就会骄傲自满,时时处处自我感觉良好,从而停滞不前,离成功越来越远。 1984年暑假,李开复曾做过一个暑假的暑期工,为宾夕法尼亚州60个最聪明的学生教授计算机课程。李开复非常享受这段美妙的时光,每天8点他就准时出现在教室,然后滔滔不绝地讲课,帮这些天才高中生设计各种作业。他还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开发自己的黑白棋下棋算法,然后两两进行比赛。课程结束时,班里每个学生都学会了写程序,这使他获得了宾州州长的好评。 暑假快要结束时,李开复去系主任那里领工资,发现系主任那里有厚厚的一叠报告,就随口问了一句:“老板,那厚厚的一叠东西是什么?”系主任慢悠悠地说:“噢,就是暑期宾州学生对老师的评估。”“噢,那可不可以让我看看?”李开复对这个报告立刻充满了好奇。系主任的脸色忽然变得尴尬起来:“开复,你还是不要看的好。” 在李开复的软磨硬泡下,李开复看到了学生们对自己的评价。打分是5分制,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般都是3到4分,而李开复居然只得了1分。学生们在评语里写道:“李开复的课程太枯燥了,也许内容并不差,但经他诠释后,实在让我们受不了。”“他上课时从不看我们的眼睛,只有他一个人在表演,我们把这叫做 开复剧场 ”还有一个学生写道:“李老师的语气单调,有着强烈的催眠作用,就算我昨晚睡够了,还是顶不住李老师的催眠术。” 这些评语让李开复脸红心跳,但通过这些批评他也认识到自己的演讲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多么差。于是他开始向系里最知名的教授请教教学技巧,学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并努力争取各种演讲机会。 如今李开复每年至少在各所学校巡回演讲25场,至少面对10万名学生。当年那个羞涩、内向、恐惧的小伙子已经不复存在。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个暑假的尴尬经历,在学生的批评中,李开复有了反省并认清自己的机会,并让李开复勇于挑战自己,从而不断获得进步。 人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只有时时自省,才能弥补缺点、纠正过错,才能了解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如果你想在工作、生活中永立不败之地,就该反省过去,总结出经验;反省现在,服务于当下,规划好未来。 自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态度,是一个开始,是对自身价值的真正肯定。自省是棵“智慧树”,如果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让你的人生之路更加清晰明了。 善于自省的人能客观地评估自己,不会盲目乐观;会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不会轻易接受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工作;当然,他们也乐于接受挑战,但会在接受挑战时做客观的风险评估。 努力超越自我 许多中国大学生都喜欢与别人竞争,但这种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零和游戏”,竞争的双方都没有从竞争中得到提高,却搞得两败俱伤。针对这种现况,李开复建议中国的大学生不要总想着战胜别人,而要不断地和自己竞争,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李开复从一个台湾小学生到美国中学生、大学生、博士生、大学教授,再到一位管理者,就是一个不断和自己竞争并超越自我的过程。 1973年底,小李开复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并进入了橡树岭中学读书。去美国之前,李开复只学了半年英语,因此,语言成了李开复面临的最大难关。刚开始,同学和老师说的话他几乎一句都听不懂,常常在课堂上打瞌睡,有时候听到同学们因为老师的一句笑话而笑得前俯后仰,他才如梦初醒,但还是摸不着头脑。因为怎么听也听不懂,有段时间李开复干脆带几本中文武侠小说到课堂上看。 然而,要强的李开复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不相信那么聪明的自己竟会被语言绊倒,心里暗暗憋了一股劲。为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李开复找了一大本英文单词来背,经常背到半夜,遇到不会的就一次次查阅厚厚的中英对照词典。但这样努力了一段时间后,李开复发现自己的英文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于是又下定决心用多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英文。下了课他不再胆怯,而是站在同学中间听他们说话,遇到听不懂的就问同学,上课时遇到听不懂的也会举手请老师再讲一遍。 一年后,李开复的英文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已经完全可以听懂老师的话了,日常会话也基本没有问题了。两年后,李开复的作文《漠视 新世纪美国最大的敌人》还获得了田纳西州作文大赛的前十名,只不过因为在答辩时李开复对著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倡导者拉尔夫?纳德不熟悉而失去了获得州际作文比赛第一名的机会。 李开复一直认为能打败自己的只有自己,他不止一次地告诫年轻人要学会挑战自己目前的工作,不管是业务第一名,还是在讲台上当众演讲,都至少要争取成为一次主角,并成功一次。这样,在漫长而平淡的一生中,你会始终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己有权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生活。 李开复离开大学校园加盟的第一家公司是苹果公司。1992年,没有一点管理经验的李开复成为了语音识别小组的经理,此时他才31岁,他不仅要管理与他年龄相仿的工程师,还要管理资历比他深得多的老苹果人,这对李开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然而李开复没有退缩,他选择了勇敢接受挑战,开始在另一个层面上超越自己。 当时,组里有一位年近60的老工程师,他在苹果工作多年,根本没把刚出道的李开复放在眼里,不但不按时完成工作,还故意公然反对李开复的决策,在会上对李开复发难。由于性格原因,李开复不愿意与人发生冲突,只好一忍再忍。结果部门的指标经常完不成。李开复既上火又束手无策,感到焦头烂额。 这时,李开复的管理导师,弗雷德?福斯站了出来,他语重心长地对李开复说:“开复,作为管理者,你的性格过于软弱。当你做正确选择时,你需要拿起手里的武器。做经理,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决心。我命令你,一个月之内将这个人开除。” 回到组里,李开复开始试着改变自己,他以坚定而严厉的态度对待这名老员工,如果他故意反对李开复的观点,李开复就正告他,九成以上的人都赞成自己,因此没有讨论的必要;对他漫不经心的工作作风,李开复也提出严厉的警告;李开复给他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如果完不成就及时提醒;对他说话时也一改以前那样慢条斯理,而是有条不紊、斩钉截铁。一个月后,这名老员工明白了,想在李开复手下摆架子、混日子是不可能的,于是便主动离开了苹果。 当李开复把这些讲给导师听时,福斯对李开复说:“开复,我知道,一个月内裁掉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好的管理者不能只是个技术专家,他需要有多元化的领导力。在领导力方面,我觉得你的同理心很强,所以员工大都喜欢你、信任你,这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你也需要展现你的魄力。所以,我给你出了个难题,希望你能理解,并不是对每一个人好,就能赢得尊重。尊重原则,有效执行,才是管理的真谛。” 导师的话让李开复深有感悟,他明白了导师的良苦用心,也开始理解管理的真谛。多年以后,他在自己的自传里写道:“在苹果的这段日子,我除了得到世界顶尖公司的工作经验,我想我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管理经验。” 人生在世,阻碍自己成功最大敌人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因此,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光有聪明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如此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只要你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避开或者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或者加强自己的优势,不断地摆脱心灵的羁绊,你就不会湮没在他人的光辉里,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古人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人是在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我国乒乓球名将邓亚萍从运动生涯大满贯,到学业大满贯,到国际奥委会官员,到北京奥运村副村长,再到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经理,哪一次的华丽转身,不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不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呢?其实,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谁能说我们在幼儿期试着自己站立,不断跌倒、不断站起、不断试步,终于能爬能走,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谁能说你昨天骑车上班用了30分钟,今天用了20分钟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谁能说你昨天做了20个俯卧撑,今天做了30个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谁能说你昨天背了100个英文单词,今天背了110个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生活中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的典范,超越自我,就是要把昨日的成就当成今日的起跑点,用今日之我战胜昨日之我,使明日之我比今日之我更进步。 人生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超越,是一种升华,是一种突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没有这种超越,一个人就不可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尼采曾经说过:“生命企图竖起自己的云梯 它渴求眺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 因为它要求向上!”生命是一种冲动、冲力和创造力,生命渴望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选定的目标和理想。人活在世上,总不能一味贪图安逸享受而放弃了努力奋斗的过程。满足现状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那些奋力向前,永不放弃的人,才能在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追求、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 自律是一切美德的基石 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主动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塞缪尔?斯迈尔斯曾在《品格的力量》中说:“自律是一切美德的基石,如果一个人任由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从那一刻起,他就完全放弃了他的道德自由,他就会随波逐流,成为追赶时代潮流的强烈欲望的奴隶。” 詹姆斯?兰费蒂斯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小时候詹姆斯和家人住在湖心的一个小岛上。一天傍晚,詹姆斯与父亲一块儿来到湖边垂钓。突然,詹姆斯的鱼竿被猛地拉弯了,他意识到自己钓到了一条大鱼,于是深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然后开始慢慢地遛鱼。两个小时之后,詹姆斯开始慢慢地收钩,大鱼一点点露出水面。天哪,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鱼,足有10公斤,但仔细观看后他发现,这不是翻车鱼,而是一条鲈鱼! 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照了一下手表,晚上十点钟,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定,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 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 父亲没有说话,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鱼钩摘下来,双手吃力地把大鱼放入水中。 詹姆斯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条大鱼却经常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当遇到道德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中国古人也同样非常重视自律,即“慎独”,《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个人在独自居处的时候,要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被誉为元初理学三大家之一的元初名臣许衡,在元朝统一天下后,屡次向元世祖建议重农桑,兴学校,对元初政局稳定、经济生产的恢复、人民生活的安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许衡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夜思昼涌身体力行,言必揆诸其义而后发”。许衡生于河南新郑,二十四岁那年夏天,蒙古大军的铁蹄踏进新郑,许衡与许多同乡一块逃难。由于天气炎热,一路奔逃,大家都感到口渴难耐。忽然有人发现路边有棵梨树,于是众人便一拥而上,纷纷摘梨解渴,唯有许衡坐在树下一动不动。 有人不解地对许衡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你为什么不摘个梨解解渴呢?” 许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怎么能乱摘呢?” 那人听后哈哈大笑,说:“现在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呢?你真是迂腐透顶了。” 许衡听后,严肃地说道:“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在现代社会,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一般都具有极强的自律能力。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能力等不可能是无限的,想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怎样对这些资源进行严格管理和合理分配,如此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这就意味着要克制自己某些方面的欲望,甚至要重塑自己的某些秉性。在个人自律方面,李开复堪称典范。 李开复初到美国时,因为英文很差,橡树岭学校的修女老师们对李开复非常照顾。不但校长玛丽?大卫修女牺牲午饭时间帮李开复一对一地补习英文,学校里所有老师还都允许李开复享受“开卷考试”的特殊待遇,她们总让李开复把试卷带回家,并对他说:“题目里有不认识的单词你就查字典吧,但是你不能看书找答案噢。”而李开复每次回家也都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题目里有不认识的单词他就查字典,但是从来没有去翻书找过答案。因为他知道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他不能辜负老师的这份信任。假如李开复为了取得好成绩而翻书查找答案,相信没有人会知道,这种行为也不会伤害其他任何人,唯一受伤害的就是李开复自己,一是他辜负了老师的信任,二是他的英语水平不会迅速提高。 自律,在李开复看来,就是自我控制不安定的情绪或冲动,在压力面前保持清晰的头脑;以诚实赢得信任,并且随时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将影响他人。李开复曾说,作为企业的领导,要管理别人,要让下属信服,就要先从自我做起。领导的做法通常是大家做事的目标和榜样,领导的每一次举手投足都会给下属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只有拥有自律的品质才有可能超越别人。正如杰克森?布朗那个著名的比喻:“缺少了自律的才华,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看起来动作不断,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还是原地打转。”因此,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几分才华,而且工作量实在不少,却又看不见太多成果,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你缺少自律。“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里,美国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一千多名,副董事长两千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五千多名,超过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这些领导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终身奉行西点军校的一句名言:没有任何借口。这种不为自己找借口,不放纵自己的品格,就是最严格的自律。正是这种自律,才使他们带领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那么,如何做到自律呢?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不妨试一下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制定出你做事的优先顺序,然后按这个顺序去做。如果一个人只看自己的心情和一时的方便而行事,肯定不会成功。因此,在做事情之前,先要确定几件对你最重要的事情,排出先后次序,然后按这个顺序排出一套每天或每周的执行计划。如果你能够定出何者最为重要,刻意从其他的事情中抽身出来,这会让你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首要的任务。这正是自律的基本精神所在。 第二,把自律的生活方式当成目标。自律不能偶尔为之,它必须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律的最佳方式就是有意识地把自律行为变成一种长期及常规的行为,特别是在你认为重要的、需要长期追求的指标项目上。 第三,列出你需要自律的理由。自律可以为你带来哪些好处?你为什么需要自律?花一些时间把自律的好处,以及需要自律的理由列出来并张贴在你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地方,当你泄气或者想放弃的时候,就把这些内容大声念出来。 第四,向你的借口宣战。自律是成功的铁律,成功不需要凭借幸运之星的力量,也不需要拥有丰硕的家族遗产或含着金汤匙出生,甚至不需要专业的技能 只要学会并坚持自律即可。大多数人之所以碌碌无为,是因为他们遇到了自律的大敌 寻找借口。如果你有若干个令你无法自律的理由,那么,你要认清它们只不过是一堆借口罢了。如果你想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就必须向你的借口宣战。 第五,把目光投向结果。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到工作本身上,不去考虑结果和奖赏,就很容易灰心丧气,如果沉浸于其中太久,就会养成自怜的毛病。因此,当你面对一件不得不做的任务,企图走捷径而不按规矩踏踏实实去完成时,切记:要把目光转回到目标上,认真权衡按部就班的好处,花工夫彻底做好它。 为了表现所谓的“自律”而在他人面前粉饰、遮掩自己的缺点,刻意表演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在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自信是最好的潜能放大镜 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被激发出来。许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一件事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这件事才难以做到。李开复认为,只要你相信自己,敢于尝试,你就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你越自信,你的潜力就越能发挥出来,你的表现就会越好,你的生活就会更加从容,你就会有更多的智慧和能量应对一切不期而遇的变故。 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住着一个漂亮的女孩,但因为家境贫寒,她非常自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美丽。 一天,母亲给了她20块钱,让她上街去给自己买个礼物。在街上,她遇到了一位令她怦然心动的帅哥,但自卑使她不敢走近。 她来到一家商店,老板娘请她试一种漂亮的头盔,她看了看价格,觉得花16块钱买个头盔太奢侈了。正犹豫不决时,老板娘帮她戴上了,她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光彩照人、气度非凡,于是立即买下这个头盔。她想尽快让妈妈分享自己的喜悦,便急匆匆地冲向门外,不料出门时与一位绅士迎面相撞,她说了句“对不起”,就匆匆向外冲去,一路上昂首挺胸,宛如天仙一般。当她再次与那位帅哥相遇时,帅哥突然发现她如此美丽动人,于是主动问她姓甚名谁、家住何处。这更激发了她的自信和自豪。她想,为什么不花掉剩下的4块钱,再买点发卡、胸针呢?于是,她转身返回那家商店。 老板娘见她回来,客气地说:“我知道你肯定会回来取头盔的,因为刚才你的头盔被撞在地上啦!” 显然,女孩的美是她本身就具有的一种天然之美,与戴不戴美丽的头盔并没有什么关系,她之所以没发现自己的美,是因为平时的自卑埋没了她的自信。当美丽的头盔唤醒她的自信后,她的精神面貌便焕然一新,人也变得魅力四射。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之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我们的眼光往往只盯在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上。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适时为自己鼓掌、给自己加油,就可以唤起自信、唤醒潜能,从而信心百倍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享受生活的快乐。 假设人生是一块金属,自信就是金属的磁性,而一块带有磁性的金属,可以吸住比它重数倍的物体,而一块消了磁的金属,连一片纸、一根鸡毛也吸不起来,这就是自信对潜能的放大效应。 自信,是开发潜能的金钥匙,也是潜能的放大镜,有了自信,你的潜能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李开复在刚加盟微软公司时,尽管他在工作中与一般同事进行沟通没有任何问题,但一到了公司高层,尤其是在比尔?盖茨面前,他都不敢讲话,因为他非常担心自己会说错话。 有一次,微软公司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了包括李开复在内的十多个人开会,会上,比尔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这让李开复很矛盾,最后他想,既然躲不过去了,一定要讲,索性就把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吧。于是他鼓足勇气说:“在微软,员工的智商比谁都高,但我们的工作效率却比谁都差,这一切都是因为公司一天到晚只顾改组而不顾员工想法和感受造成的。在别的公司,员工的智商是相加的关系,但在我们整天陷入改组斗争中的时候,我们员工的智商其实是相减的关系。”李开复说完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李开复发邮件说:开复,你说得太好了,你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真希望也有你这样的自信。后来盖茨不但接受了李开复的建议,改变了微软的这次改组方案,还在与副总裁开会时引用了他的话,劝大家改变公司的企业文化,不要总是陷入改组斗争中。从那以后,李开复再也不怕与高层次人物打交道了,哪怕对方是总统。 多年以后,李开复回忆起这件事情时说: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但你首先要相信自己拥有这些潜能并勇敢地去尝试,如果不试,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也永远不能突破自我的局限。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威廉?詹姆斯认为,天才并非是天生的,只不过是因为他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自己的潜能,才被人们称为天才。据统计,人的大脑一生可以存储一千万亿信息单位,其记忆容量相当于7.7亿本书的知识总量,大约是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前苏联学者伊凡也认为:“如果我们迫使大脑开足1/4的马力,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整个苏联大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个滚瓜烂熟,还可以完成十几个大学的博士学位。”根据研究,普通人对大脑的利用率只不过2%到5%左右,就连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大脑的利用也不过10%左右。为此,美国心理学家卢果感叹地说:“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令人恐惧的地震、连年不已的战争 而是千千万万的人们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自身的未开发的巨大潜能。”而要开发出人身上巨大的潜能,就要有自信和积极的心态。自信是心灵的第一号化学家,当自信混合在思想里,潜意识就会立刻接过这种震撼,把它转变为相等的精神力量,传送到无限智慧的领域里,促成成功思想的物质化。 每天都有好多年轻人开始新的工作,他们都希望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享受成功的快乐。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具备必需的信心和决心,因此无法到达顶峰。也正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无法到达顶峰,所以就无法找到登上顶峰的道路。当然,他们中也有一小部分人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他们抱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登上顶峰”的信念来进行各种工作,而最终,他们也凭着这种信念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在两年前决定代理销售活动房屋,当时许多人都劝她不要这样做,因为她是不可能成功的。当时,她只有3000美元,别人告诉她,销售活动房屋最低的投资额也是她积蓄的10倍以上。 “你看竞争多激烈啊,你在这个行业又没有任何销售经验,更别提业务管理了。”好心人这样劝她。 但这位女士对自己充满自信,她承认自己缺少资金,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而自己也确实没有经验。“但是,”她说:“我收集的资料显示活动房屋这个行业正处于扩张期,我仔细研究过我可能遇到的竞争,我也预料到我可能会犯某些错误,但我很快就会赶上别人。” 结果,她真的做到了,她那强烈的自信感染了两位投资者,也使她得到了几乎不可能的优惠 一家活动房屋制造商答应在不需要支付现金的情况下,供应她一定量的存货。 第一年,她卖出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活动房屋。 第二年,她说:“我计划销售出200万美元的产品。” 我们任何人身上都蕴涵着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只有那些乐观、自信的人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自身的潜能。自信是我们对自己能力所抱有的信心,是挖掘自身潜能的最好工具,你的自信有多么强烈,你就能爆发出多么大的力量;你的自信有多么强烈,你就能克服多大的困难;你的自信有多么强烈,你就能战胜多大的阻挠。当你有足够强烈的自信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所有的困难、挫折、阻挠都会为你让路。假如你曾跌倒过一百次,那么,敢于一百零一次站起,不如意的事情就能过去,好的时机就会来临,你就成功了。 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都要设法为自己寻找一个可以放大潜能的凸透镜,而无论从哪种意义来说,自信都是能够找到的,也是迄今能找到的最好的潜能放大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