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虽然仍然会对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但内需必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拉动。2011年,尽管世界各国的经济仍然没有摆脱衰退,但已经开始了缓慢的复苏,这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全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出口增长了20.3%;进口增长了24.9%。在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的进出口增速都明显高于加工贸易,反映了中国在转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式上取得了进展。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了27.3%;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2.9%。但是在内需方面,增长却比较缓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明显低于近几年来15%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比较大的是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消费支出是和居民家庭收入密切联系的。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的改善程度好于城镇,这是我们近些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长21.2%),也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农村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但在另外一方面,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却相对偏慢,而在我国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城镇居民的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达到75%以上,如果城镇居民的收入不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那么扩大消费比重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从需求方看,当投资和出口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增长放缓时,扩大消费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手段,而要增加消费以及消费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就必须更大幅度地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上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现在已经达到10%以上),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吸纳能力有可能逐渐降低,再加上欧美各国政府对中国商品的贸易壁垒不断提高,中国出口商品以及整个对外贸易的增长的增速也有可能出现回落,如果再过度地把中国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出口上,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就会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另外一方面,中国目前的出口产品中,很多属于对能源和自然资源依赖较大的制造业加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创造的附加值仍然有限,当前大量地生产此类产品,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影响的。处理好外需和内需的关系,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体制建设所遇到的新的挑战,发展外需面临着国际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发展内需则牵涉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这些矛盾仅仅靠改变货币供给等总量政策是很难解决的,而需要通过体制创新、结构性调整等一系列长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