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1-09 本报记者:贾远琨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不少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难免受到牵连。不过,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振华港机”)算是个例外:产品依然跨海越洋,产值产量稳健增长。秘诀何在?公司总裁管彤贤能谈出不少道道。 作为自主创新的“老典型”,振华港机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十几年如一日,不断超越自我,寻求创新,而在应对各种风险上做到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终于成长为产品进入72个国家和地区,驰骋全球120余个集装箱装卸码头,占75%世界市场份额的“钢铁巨人”,实现了“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码头都有中国生产的集装箱起重机在作业”的壮志。 当国内不少企业感叹“寒冬”将至时,管彤贤依旧能谈笑风生。 他说:“我们2008年的一切早在上年搞定。收入30多亿美元外汇,2007年远期保值锁定人民币为7.44元,我们与钢厂协商钢材每吨6000多元,即使2008年初暴涨60%时,我们也不受影响。” 管彤贤对记者说,振华港机16年前诞生伊始的信条是只搞实体经济,不搞虚拟经济,今天所谓金融风暴源自虚拟经济出了毛病,可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伴生的,早晚会波及实体经济,目前,出现个别客户要求延缓2009年合同,但这样的客户仅占不到1%。 振华港机是外向型企业,外向型企业防范风险首先是防外汇风险,对策就是早早将它锁定为人民币,然后再对付国内的通货膨胀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管彤贤说,企业还有最后一招就是涨价。十六年来,振华港机击败了世界同行廿余家对手,现居于卖方市场地位,涨点钱合情合理,用户普遍接受。 振华港机成立于1992年,从100万美元起家至今,已发展成为市值近250亿元,容纳4.8万名员工,占据75%以上市场份额,是业内公认的龙头企业。 振华港机用16年走过了国外同行30年至40年走过的道路,其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将自主创新视为企业生命的理念。 “企业最关键的是抓好市场、士气和创新,三者互相依赖、互相补充。例如,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市场占有率,”管彤贤说,振华港机的大型集装箱机械市场附加值很高,但市场总量不够大,因而要开辟多元化市场,重点是海工,“我们每年都要有多项创新,而且每年都要创出个世界第一。” 2008年,振华港机建造的7500吨自航全旋转起重船“蓝鲸”号为世界第一;2007年打捞南海一号的华天龙4000吨全回转起重船,也是创新;还有双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等等,这些为国争光的创新在振华的业绩上俯首可拾。 在累累硕果面前,振华港机并未止步。管彤贤说:“我们正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发新产品,实现市场多元化。”重点目标是向每年有3000亿美元投入的海上油气田开发装备进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