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经济参考报    
首页 今日关注 最新播报 专题报道 建言献策 两会观察 两会现场 两会时评 两会图片  
 
能源消费: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2008-03-06    本报记者:王莉 实习生:尹乃潇 崔坦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不仅驱动着世界经济的车轮,也引发了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
  “对能源资源消耗所引发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是对中国提出的挑战,也是对世界提出的挑战。”清华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此前在一次公开场合说,但这对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来说却是个机会,它将强有力地促进中国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安装了168盏太阳能景观灯、41盏风能路灯,体现了“绿色奥运”的主题。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中国需求增量显著但总量比重不高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强劲需求如今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之一。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EA)2007年11月特别针对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市场发布了《世界能源展望2007》报告。报告预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从2005年的114亿吨油当量增长到2030年的177亿吨油当量,25年间增长55%。
  报告中,IEA将全球一次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归因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强势崛起。报告指出,中国以其规模及在国际化石燃料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在转变全球的能源体系;中国经济以惊人速度增长,超过了其他大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它们的能源需求,而且其能源进口在能源需求中的比重也随之增长。
  IEA预测,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将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据74%的比重,其中仅中国和印度就占全球能源增量的45%。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中国将在2010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陈耀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援引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国际能源展望》中的数据显示,1990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能源消耗比重分别为:美国占24%,欧盟国家共占17%,前苏联地区占17%,中国占8%,日本占5%;2001年统计显示,美国、欧盟和日本比重不变,前苏联地区比重降至10%,中国上升至10%;预计到2010年,美国仍将耗用全球近24%的能源,欧盟国家合计耗用15%,前苏联地区降至不到10%,中国上升至11%以上,日本仍为5%;而到2025年时,美国能源消耗将降至22%左右,欧盟国家消耗降至13%,前苏联地区低于10%,中国消耗则将超过14%,日本消耗降至4%。
  “这组数据一方面较为直观地显示出中国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即便到2025年,中国能源需求也仅仅占全球需求总量的14%,依然远远低于美国22%的需求比重,略高于欧盟15个国家不到4亿人口的能源需求。”一位行业观察家向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使得其能源需求有望保持强劲增长,但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能源需求总量所占比重并非“草木皆兵”。
  以中国的石油需求为例。中国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的人均石油消费仅为美国的7.5%,是世界人均石油消费的40%,而且这一比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还将保持下去。显然,这样低的人均石油消费水平不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威胁。

  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新华社记者 王小川 摄
不必为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反应过度

  “世界完全不必为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反应过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2006年中国能源自给率达到94%左右,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平均自给率只有70%要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也表示:“在未来的能源需求增长中,中国和印度要占全球增量的40%左右并不奇怪,因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也大体上占世界总量的40%。”李俊峰说,国际社会只看到中国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之一。正是因为以中国和印度为龙头的世界经济增长,才消解了高油价有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萎缩所带来的矛盾,也正因为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需求增长和经济发展,才使得世界经济在油价90多美元,甚至在突破100美元的情况下仍在持续发展,不仅没有出现危机,反而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和经济基础。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中国的崛起对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确产生了负面效应。为此,中国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舆论压力。”胡鞍钢告诉记者,“但这对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来说却是个机会,它将强有力地促进中国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建立在对能源资源大量需求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需求增长不仅是对中国提出的挑战,也是对世界提出的挑战。

倒逼中国经济转型

  “对于中国来说,能源资源强劲需求所带来的考验将是巨大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教授说:“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经济结构转型再面临高油价和能源资源稀缺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还没来得及调整好经济结构,就遭遇了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瓶颈制约。”他认为,需求拉动下的能源资源价格高企正在倒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体战略转型。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使我国能源消费及其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能源需求不断提出新挑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直接导致我国能源消耗迅速增长。我国GDP增长的50%来自于工业化进程,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由于重工业主要依靠能源和矿产品为原料,中国经济增长对石油、煤炭、电力、钢铁以及各种有色金属的需求突然增加。而中国的工业化还处在中期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经济的“重型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还将持续。
  “现在,我国的制造业正在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和原始的制造业向真正的制造业转型。原始的制造业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为前提的,但很显然,依赖于大量消耗原材料、消耗能源的制造业是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作为最基本的工业原料,需求拉动下的能源资源价格高企已经对下游产业乃至最终消费领域产生了影响。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由于能源资源价格上升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如果不能将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转移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但如果转移出去则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
  我国能源专家周大地表示:“能源资源需求的增长带给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矛盾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加大开发和使用替代能源加以解决。”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摈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中国走上节能之路

  我国政府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使得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能效被提到了中国经济的“战略高度”。
  国家能源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日前在一次公开场合说,我们必须意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战略意义。“从某个角度说,节约能源就是生产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能,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符合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节约能源已成为我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推进能源节约,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它包括:我国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坚持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构建能源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节能型的产业体系,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节能技术推广机制,鼓励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对节能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我国的“节能之路”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节省能源,第二阶段是降低能耗,第三阶段是提高能效,目前我国已进入第四阶段,即节能加减排,节能加新能源,节能加可再生能源。”徐锭明表示,节约能源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能源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同时也是我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关稿件
· 中国是间接能源供应大国 2008-03-06
· 中国需求:利己更利人 2008-03-06
· 2007年至2008年中国公司海外并购大事记 2008-03-06
· 专家详解海外投资成败关键 2008-03-06
· 中国资本如何在海外更受欢迎 2008-03-06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