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国人大代表周家贵呼吁,加大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这位来自湖北农村一线的代表说,税费改革前,农村水利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主要依靠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来解决;税费改革后,农民累积工、义务工被取消,农村水利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失去了主要投入来源,公益性设施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导致恶性循环,直接动摇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周家贵说,国家在推行税费改革时,虽然出台了“一事一议,群众公决”的办法,来解决新形势下兴修水利等公益性设施问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操作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事一议”政策与农民素质不相适应,在公决中群众思想难统一;二是农民所种农田面积小,且较分散,而水利等公益性设施收益范围涉及面广、人员多,客观上造成决策难通过;三是跨村、跨乡镇设施很难协调各方利益,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案难形成。 由于投入不足,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的老化失修问题日趋严重,水利设施抗灾能力急剧衰减。周家贵指出,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但资金主要投向大中型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配套,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基本无投入。 周家贵建议:一、国家在支农建设资金投入上,应调整支农建设性投入与农民直接收益和关系经济全局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结构,加大农民直接收益的比重。 二、国家出台政策,在县级以上财政建立水利等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基金,基金来源为在农村征收公益性设施建设税,这些资金全部专项用于农村小型水利、村级公路等公益性设施的建设与维修。 三、对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应制定优惠扶植政策,其中包括取消项目配套资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