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两 会 国 内 国 际 深 度 财 金 产 经 商 情 人 物 现 场 互 动 视 角 文摘频道 观点频道
 
用科学发展破解民生“考题”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责任”
    2007-03-14    新华社记者:翟伟 南辰 任芳    来源:经济参考报

  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民声与民生紧密相连。代表委员们认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通过科学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让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民心向背,事关国家兴衰存亡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每谈民生,必有掌声。海外媒体评论说,“满纸民生的政府工作报告最有分量和感召力,最能入脑入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爱国诗人屈原的名句。彭富春代表说:“民生问题,国之大事。”
  “真理的长河奔流不息。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民生接力棒’也在三代领导集体手中依次传递。”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代表说。
  “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时刻关注民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切实把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发展的各个方面。
  “要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成为第一关键词。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报告一边连着大国的发展崛起,另一边连着人民群众的锅碗瓢盆。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党和政府对自身担负的“民生责任”认识得愈发深刻,各级领导干部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体会和经验愈加深厚,执政理念就会愈发升华,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决民生问题,须立足国情,讲过程论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央重视从操作层面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然而,他同时提醒说,“民生问题既要高度重视、积极解决,同时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人们对公平的期望值不能超越社会阶段。”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支付巨额成本,要符合国情,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张海鹏代表说,研究如何确保政策尽快回归公共产品的公平化和大众化,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如今,民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也越来越宽广。”彭富春代表说,民生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长期课题。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许多新的民生问题;低层次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许多更高层次上的民生问题。
  廷·巴特尔代表对这些年基层民生诉求的变化印象深刻:“1974年的牧区,最愁的是粮食。如果一个月多给十斤八斤,大家就特别满足。2000年以后,牧民们的愿望是开上汽车、用宽带上网、让孩子接受系统的教育。”
  赵素琴代表认为,民生热点的变化、百姓生活的改善,是这些年党和政府加大对民生问题的投入,是几届政府成绩的积累和承前启后的结果。
  但是不能否认,各个时期的民生难题都不是一蹴而就、轻易解决的。例如,对于解决医疗等民生难题的心理预期,赵素琴代表认为不可脱离实际。“我觉得农村的医疗卫生基础仍很薄弱。现在要大面积改善根本不现实。尽管政府的投入越来越多,可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平摊到地方还是少,所以总要有个过程。”她说。 

改善民生,治本之道在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温家宝总理铿锵的话语仍回荡在代表委员的耳畔。
  “面对成绩,我们更要冷静。”赵林中代表说,“前面的道路上还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仍解决得不够好……在经过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们正被发展遇到的“瓶颈”所困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尚需从一个战略思想,演化为全民共同的自觉行动。
  “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来自福建的王晶代表说。
  只有发展,才能提高综合国力、壮大国家财政;只有发展,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发展,才能为全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资金支持;只有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就是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王晶代表提出,在经济发展中,要警惕一些地方非科学的发展观,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羁绊。降耗减排指标未能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一些地方仍存在GDP崇拜的情况,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屡禁不绝。更有甚者,脱离实际建设超大广场,争盖“豪华衙门”……违背求真务实精神的发展观,使一些地方的发展遭遇民意的“红灯”。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化解矛盾,保障民生,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科学发展,要靠改革开放推动;和谐发展,要靠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助力。杨海坤委员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归根结底要靠推进各项关键领域的改革。改革攻坚一方面是要完善市场经济新体制,同时,也要注意让全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政府职能是否得到彻底转变。”来自内蒙古的赵慧代表说,不断改进公共服务,规范行政权力,才能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也才能激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齐心协力促发展,共创和谐社会的美好明天。

  相关稿件
· 劳动保障部坦承退休人员待遇不公 2007-03-14
· 李晓方代表:学术评价无监督自主创新受抑制 2007-03-14
· 杨志强委员: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大开发资金渠道 2007-03-14
· 梁俭委员:呼吁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 2007-03-14
· 承诺不判赖昌星死刑是国际合作途径缉捕赖昌星的必要条件 2007-03-14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