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稳增长 该出何招?
2012-06-15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字号
    解说:今夏用电缺口占比不到3%,今年电荒是否不会再来?用电量增速整体回落,哪些产业回落最大?《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史小诺):新起点、新面貌。从《今日观察》到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我们将会继续一起来关注财经热点。又快到夏季的用电高峰了,那么昨天国家能源局在发布会上预计今年的电力缺口和往年相比是明显的减少,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到5月份全社会的用电量同比增长5.8%,但是增幅回落了6.2个百分点,为近几年的较低水平。那么用电量增幅下滑哪些产业回落的幅度最大?电力需求晴雨表说明了什么?稳增长又该如何有效地实施?我们将会就此展开评论。同时也欢迎观众朋友登陆我们在新浪、搜狐、腾讯的官方微博来参与节目的互动讨论。
    演播室的两位评论员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和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首先一起来看一下相关的背景报道。
    解说:国家能源局在昨天召开的“迎峰度夏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五个月,我国持续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出现明显回落,1至5月,全社会用电量1.9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来较低水平,5月当月用电量40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其中上海、湖北、江西三个省市用电负增长。
    分行业看,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二产业用电增长约3.8%,增幅回落7.9个百分点,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回落约6个百分点。其中,仅冶金、建材两个行业就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回落约3.5个百分点。
    在供给方面,往年“电荒”时缺煤的问题在今年大逆转。能源局披露数据显示,6月10号,全国重点电厂存煤9313万吨,同比增长48.3%,可用28天,为历史最高水平;秦皇岛港煤炭库存突破900万吨,同比增长50%以上,也是历史最高水平。
    初步预计,今年迎峰度夏高峰时段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1800万千瓦左右,属最轻一级缺电,而去年同期,最大电力缺口超过3000万千瓦,电量数据不仅是反映经济情况的晴雨表,同时也能反映当前的经济结构,目前我国工业用电占比约为70%。今年用电形势好于去年,对于这一电量数据反映的经济结构应该如何解读?
    郝卫平(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它不表明我们现在粗放型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不表明我们能源的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解说:郝卫平表示,电力需求回落主要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市场需求趋缓,部分能源密集型产业增长放缓,同时用电形势宽松也带来另一隐忧。
    鲁俊岭(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巡视员):当前特别关注和注意防范的是电力供需相对宽松的时候,高耗能产业往往有加快扩张的冲动,由相对宽松到全面紧张的转换也十分迅速。
    解说:例如2009年,前七个月用电还是负增长,但没到年底,煤、电、油、气运已是全面告急。央行在《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再次强调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
    主持人:我们首先关心老百姓特别关心的话题,今年迎峰度夏高峰时段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1800万千瓦左右,所以是否意味着今年不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了?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那么当然这个结论肯定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就说目前来讲,从总量来看,我们的这一个最大缺口低于3%,应该说是近两年是一个低位,就说总量上来讲,并不是说最紧张的时候,因为去年我们知道,就是我们整个的3%到6%的这个缺口,那么今年是不足3%。
    主持人:对。
    刘元春:按照国家的这个标准,它属于最轻的一级的这个缺电的这个指标。
    所以这个来讲就说可以判断总量的短缺有所缓和,但是这里面就说存在的什么问题?第一个它还是一个负缺口。
    张鸿:还是有缺口。
    刘元春:这是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会在电力供应中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我们所看到还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供电的这种结构和电力需求的这种结构的匹配性,它相对是较差的。
    那么所以说,这样导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的生活用电,在区域上的这种布局,那么可能会有一些差异,那么因此就说很多地方可能还是要面临着有一些这种拉闸限电的这种情况。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可能想关心的是会不会出现前几年我们大规模的一些区域,大规模的出现一些电荒的这个问题。
    主持人:对,对,我记得小时候好像经常,家乡,重庆那边,经常容易停电。
    张鸿:对,那时候电量少,对,现在还是基本上这个缺口还是比较稳定的,你像前两年,因为比如说干旱,然后水电跟不上。
    所以我们也关注过一些地方的这个电荒的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家会把这个用电量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呢,这些像我们,比如说小时候,我们家里看着电表的时候,你知道你一个月多少电,那就是多少钱,然后用到多少的时候,你要限制住了,为什么会有拉闸限电,“十一五”结束的时候,很多地方因为有节能的指标,所以他也是一样的,他看着那个表,到了红线以后就不能。
    主持人:就给你拉闸限电了。
    张鸿:对,企业就要给它限制住,它为什么要用这个来测算呢,就是你一个活力程度,经济的活力程度,你看我们去查空置房的时候,会看它的水表、电表,然后我们前一段去看小贷公司,他们看一个企业到底是不是在经营的时候,也会去查这个企业的电表,你半年电是不是在动。
    所以用电量,刚才跟刘院长交流的时候,我说你最看重什么指标,他说我就看用电量和货运的量,其实代表了你经济的活力。
    主持人:对,我们经常会说,这个电量数据它是反映经济情况的一个具体的晴雨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张用电结构的数据,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电量和GDP增加值占比的示意图,我们请两位给我们解读一下,这个怎样来看待这样一组数据?
    刘元春:那么为什么会就说,在这些年里面,我们会观察到就说用电量这种下降的幅度,比GDP工业增加值这种下降的幅度要大呢,那么核心的原因……
    张鸿:方向同步是吗?
    刘元春:方向大概是同步的,但是它这一个就说变化的幅度,用电量会明显要大的多,那么原因很重要,就是我们经济在高速增长的时候,一般增长的部门是高能耗、重化工这些行业。
    张鸿:那就是经济结构的问题。
    刘元春:结构的问题,而经济下滑比较厉害的往往也是高能耗的行业和重化工行业,比如说这一轮里面,我们就是会看到冶金、建筑这些行业,还有我们的这个钢铁这些重耗能的这些行业,这些行业一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它对电力的这个需求会下来的更猛,而这些行业在GDP里面所占的比重相对较轻,但是在电力中间,它可以占到半壁江山。
    张鸿:对。
    主持人:那就是这个用电数据和GDP的这个数据,完全就是不一定它是一致的?
    刘元春:不是完全一致。
    张鸿:方向一致,但是它的弹性太大了,幅度会大的多,因为我们过渡依赖了这样高能耗的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谈调结构了。
    主持人:调结构。
    张鸿:对,你看刚才那个图就是,就是第二产业,就工业的这个它耗电量很大,但是到最后,你看到它占GDP的比重其实和我们第三产业都是差不多的,都是46、47这样的比重,所以耗能会很多。
    而且还有一个大家为什么要担忧呢,就是刚才我谈到季节,就从3月份到4月份,4月份一般来说,4月份开始用电量应该是往上走的,但是我们从4月份开始就已经开始低于3月份了,用电量开始低于3月份了,所以可能大家觉得经济下滑的势头……
    主持人:出现了下滑的势头。
    刘元春:那么这说明就说,可以说明几个方面的信号,第一个就说总体经济的确有所回落,第二个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就说高耗能的部门下降得更明显,那么目前跟高耗能相比起来,一个是与房地产相关的这种建筑部门和我们的建材行业,第二个就是跟我们的大量的这种制造业相关联的上游产业,比如说重化工,重工业和化工产业,那么这些产业都出现了这一个工业增加值就说个位数甚至负增长的这种状况,那么这表明就是的确目前我们整个的这种经济在回落的过程中间也有一个结构性的变化。
    主持人:刚才两位跟我们谈了怎样科学地客观地来看待这个用电量的数据,那么对电量的这个数据上的一些变化呢,其实专家和媒体也是给予了很多的关注,接下来张鸿给我们梳理一下。
    张鸿:对,如何从用电量来看宏观经济,那《经济参考报》援引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的副院长胡兆光的话说:中国总的用电量增长趋势应该是前低后高,随着国家出台各种稳增长的措施逐渐出台并到位,预计下半年,经济和用电会逐渐的好转,电力缺口的大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气候。所以说,电力缺口是分区域的,随着一些省份经济发展逐渐的恢复,如果出现了气温高、下雨少的局面,电力供需情况可能会出现区域性的一些紧张。
    银河证券的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她就说:不应该再投资产能过剩和高耗能产业,投资有效需求完全可以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例如拉动天然气的消费。
    美国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副总裁阿利斯泰尔·洛他接受新华社采访的时候就说:用电量数据还在放缓,那令人有些不安,在他看来这对应着制造业经济景气的程度,他认为,中国经济依然存在着硬着陆的风险,尽管风险不大,而随着消费物价指数的逐渐的回落,中国有空间也有能力通过放松货币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布的文章叫《投资者不相信中国硬着陆》,他谈到:用电量、铁路的货运量和银行的放贷量这三个指标可以视为经济的晴雨表,其中,用电量这几个月增速大大降低,这些指标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减速,而且幅度相当的大,而一旦增长率跌至7%以下,就意味着经济出现了“硬着陆”。但是即便如此,投资者仍然很淡定,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今年以及今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率将接近“神奇的8%”。
    你看到了,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观点,就是这个数据令人不安,但是好像还没那么不安。
    主持人:现状是用电形势是比较宽松的,但是我们要防范哪种情况出现呢?在电力需求相对宽松的时候,要防范那些高耗能的产业,突然一窝蜂而上,因为我们记得2009年在前7个月用电还是负增长,但是到了年底的时候,我们看到煤、电、油、气、运已经是全面告急,怎样防止这种情况的再度产生发生?
    刘元春:那么目前我们又面临着新一轮的这个稳增长的这个一揽子刺激政策出台,那么这个出台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投资,那么大家所看到的从整个5月份中下旬以后,那么国家审批的这个投资项目在快速增长,那么各个地方都在跃跃欲试,要紧锣密鼓进行新的一些投资的这种布点,那么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国家这种传统结构里面的这种利益格局和政策框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主持人:对。
    刘元春:那么地方这种投资膨胀症、投资饥渴症,那么还是急剧的存在,那么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稳增长很有可能被地方这样的一种利益结构下面和这种政策驱动下面会演变为扩投资,大上一些新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往往都是以这种怎么样,高投入、高能耗为象征的,因为这些项目往往对全局的拉动性比较大。
    张鸿:对。
    刘元春:同时可以展现出很强大的短时间显示出功效,体现他的政绩工程,所以说这个来讲,实际上我们会看到就说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了。
    主持人:所以现在千万一定要敲这个警钟。
    张鸿:其实刚才刘院长提到的,就是用电量和整个经济的这个走势的一致性,方向的一致性,但是它弹性比较大,因为它敏感,它一投入,一下就见效,非常见效,所以这个就是救市的心态下,很容易就把这些又用上了,因为它见效,它先于GDP,咣一下它起来了,然后GDP就拉起来了。
    还有一个就是当你不饿的时候,就是你的粮食充足的时候,你可能会就上马一些这样的项目,因为原来用电峰缺口大的时候,你这个项目费电,那就不批你,但现在用电没那么荒了,咱们能不能上一些这样的项目,费点电就费点电吧,反正咱有电,所以这两种心态都可能导致到最后你这些项目又上来。
    主持人:那么从这个用电需求量的变化,我们能够解读出哪些新的信息,在稳增长政策已经提出来之后,怎样更好地进一步地持续地去发展?同时稳增长怎样和调结构有效地有机地进行结合?先进一段广告,广告回来我们继续评论。
    解说:电力需求变化晴雨表表出经济增长面临哪些难点?稳增长该如何未雨绸缪?《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好,欢迎回来继续收看我们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片子,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一段时间以来稳增长所采取的具体的措施。
    解说:近几个月来,针对主要经济数据增速放慢,政府旨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预调微调措施也在密集出台:央行宣布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连续第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建设。
    从6月8日起,央行又分别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3.25%和6.31%,央行上一次降息是在2008年12月23日。
    经济学者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直言:“此次降息是当前稳增长的一剂‘强心针’,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质性举措”。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降息有两个效应比较明显,一是大项目,大企业会因此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各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二是会刺激个人房贷市场的复苏。
    央行本周一发布信贷数据显示,5月,存贷双双反弹,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932亿元,高于4月份的6820亿元,而此前,大部分机构预测,5月份,新增贷款在7500亿元左右。
    主持人:我们看到最近陆续出台的很多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这个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大,同时我们看到用电需求也在下滑,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说要稳增长,我们看到中央也是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这个时候稳增长怎样科学地持续地进行?
    刘元春:那么当然第一个方面我们要谈就是“稳增长”它的核心目标是在“稳”字,而不是在一个刺激和使经济快速反弹,这是必须要把握这个在战略上。
    主持人:这个字眼。
    刘元春:对,第二个很重要的一个就说我们要使这种短期稳增长与中期调结构要有一定的这种契合性,而不是说,我们忙活了眼前的这个事情,结果我们未来的窟窿会更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那么这就需要就说第一个在投资上面,投资一个是总量不能够用扩投资来稳增长;第二个就是结构上面不能简单地通过上大项目,上这种高投入、高能耗的这种项目来简单地促进GDP的上涨,而是要把投资结构与我们未来的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未来的这种结构调整要相契合起来。
    那么这样我们就需要比如说在我们的公共服务这些上面,在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上面,在帮助我们下一轮的这一个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上面的这种投资,以及我们在一系列的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中间,鼓励我们的一些民间资本,提升他们的这种投资力度和投资的产业成绩上面做文章,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
    当然更重要的,我们还需要就说在扩消费上面来下工夫,那么这样就说使我们的这个短期稳增长,与中期调结构,这种目标不是显得完全的这种冲突。
    张鸿:对,“稳”字很有意思,刚才刘院长说了,就是应该是稳,而不是往上拉……
    主持人:盲目的去……
    张鸿:或者往上推,因为有一个数据,你注意到,就是工业增加值也是我们判断这个经济的非常重要的指标,那4月份的时候我们下来了,低于两位数增长了,然后5月份,就前几天公布的时候,我们看5月份的时候,已经开始回升了,但是你知道,所有我们大规模的刺激,就这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刺激经济的政策,其实是发改委批项目比较集中的是5月底。
    主持人:对。
    张鸿:所以其实应该还没见效,但是我们看到它已经在,发改委在之前的几个月缓慢的一些松口的时候,现在已经开始在见效。
    主持人:对对。
    张鸿:所以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保证那样的一个缓慢的一个松口,就能够让我们这个经济能够缓慢……
    主持人:慢慢回升。
    张鸿:对,见底,然后能够往上走。
    主持人:刚才两位给我们谈了怎样更好地稳定的稳增长,那么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是用电的需求下滑说明了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网友的评论和他们的观点。
    这位朋友“言午”他说,“从保增长到稳增长,不难看出经济数据的微调、电力缺口减半意味着我们的制造业在萎缩。当前刺激内需是一方面,那么更重要的是扶持小微企业的生产,做好资源储备。与此同时,严控高耗能企业的扩张,多年的预防不要功亏一篑”。跟我们专家的观点是一致的。
    这位朋友他说“稳增长,除了基础投资之外,还应该花更大的投入来对民生投资,让老百姓对生活、医疗、教育没有担忧,那么就能够把钱用在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上来,真正地扩大消费,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拉动经济增长,这样才能是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
    同时就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也是采访了财经频道的特约评论员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观点。
    史炜(国家发改委研究体制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要加大对国家骨干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只有国家的主力军能够把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向新型或者高端制造业去尽快地发展,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缩小和德国、日本的差距,能够在国际的产业链中占到中上游的位置,我们国家的投资结构才有可能进行改变,应该集中力量保证50%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够维持生存,中小企业只要能够生存下去,就是一个最大的稳定。
    另外的50%当中选择一些好的企业,通过我们现在正在开放的小额银行、小额信贷,包括其他的托管的形式,使它的资本能够盘活起来。
    第三个对策,我认为我们金融体制的改革要加快,我们现在的金融体制基本上还是八大国有银行控制着整个金融信贷的盘子,而一般的商业银行都在努力地做一些更市场化的东西,但是他们的资金量和影响力主导不了市场,所以我认为银行(要有)统一的一个市场开放标准。
    朱恒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稳增长、保增长应该考虑从民生保障方面来着手了,因为传统的那些制造行业以及我们基础设施建设,其实普遍呈饱和和甚至过剩状态,但是在民生保障方面,不管是医疗,还是教育,还是其它的一些服务,还有严重的不足。
    那么如果在这个领域,重点在打破管制,放开准入方面做一些工作,我们想至少从两个方向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第一个方向,其实我们是在民生保障领域的一些产业,不管是教育、医疗,还是环保,包括保障房,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那么如果放开的话,民间资本就有一个很好的投资去向,在这方面,仍然会带动经济增长,从需求角度,如果民生保障做得比较好,那么老百姓的需求,一方面会被拉动,老百姓的预防性储蓄可以适当减少,如果预防性储蓄有所减少,消费需求也会增加。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特约评论员也是提到在稳增长同时要做好转型,做好这个调结构,也是提出在保障民生和扩大内需上要下一些工夫。
    张鸿:对,我还是说两句和老百姓有关系的,一个是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我觉得应该动真格的了,还有一个结构性减税,我们必须得告诉最基层的那些小商小贩,我们在哪些税费上实现了这样的一个减免,然后什么时候开始,它的范围到底有多大,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刘元春:那么可能就是我们目前不仅仅需要就是说在投资消费上需要这种新的一些开口子,就说放闸的这样一种行为,同时还需要我们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上面有一个再定位,那么货币政策再定位,的确就是不能简单地来进行这一个就说印钞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同时对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买房现在该出手吗? 2012-06-14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银行开打“利率战” 2012-06-13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5月数据微妙 经济偏冷偏暖? 2012-06-12
· 今日观察文字稿-高铁再进高速时代? 2012-06-08
· 今日观察文字稿-为什么大蒜、鸡蛋又涨了? 2012-06-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