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大救援 以生命的名义
2011-09-02   作者:  来源:央视网
 

    七台河8·23煤矿透水事故,22名矿工获救生还。
    祝你早日康复。
    谢谢。
    生命大救援,如何创造奇迹?《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史小诺):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今日观察》。今天我们关注的话题是8·23黑龙江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随着昨天19名矿工的顺利升井,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事故到现在为止,有1名矿工不幸遇难,还有3人仍然在搜救当中。这起透水事故,人们在感叹“与死神赛跑”的大救援取得的成功,同时也在思考,这样的煤矿事故能不能避免?如何才能不让煤矿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
    演播室的评论员是马光远和刘戈,欢迎观众朋友参与我们的节目互动,首先一起再来看一下营救出矿工的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
    昨天七台河勃利县恒太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又有突破性进展,8月30日早晨6点58分,又有19名矿工成功升井。
    季熠非(本台记者):我们看到救援人员的头灯,在前面的应该是矿车的驾驶员,您在井下看见了什么?
    矿车驾驶员:受伤(被困)人员都上来了,都活着。
    记者:都活着。
    矿车驾驶员:都活着,都活着。
    此次获救的19名矿工,共分3批升井,获救矿工在成功升井之后,随即被送往当地医院展开救治,目前仅有2名矿工,因在井下时间过长受寒及意外刺激,略微有点感冒,还有1名矿工转氨酶有点偏高,其他被救矿工的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
    据了解,这19名矿工在透水时处于井下最高位置,在被困井下的160多个小时里,他们互相协作,科学自救,同时因为他们所在的区域,有岩缝滴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的饮水安全。
    从事故发生至今,救援人员已经累计排水超过13万立方米,水位垂深下降约36米,这也为全面下井搜救创造了可能。
    截止目前,在此次被困的26名矿工中,已有22人成功升井,1人矿工遇难,剩下3名矿工下落不明,救援人员还在全力搜救。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矿工:轰隆一下,等我站起来水就出来了,巷道基本都满了,连一点缝隙都没有。
    慢点,前头慢点,前头。
    正在安装的是第三台水泵。
    现在没有(消息),因为联系不上。
    记者1:三个管线已经开始在基建上进行排水。
    记者2:现在是8月24号下午的17点整,第四台排水管线刚刚开始正常的工作。
    矿工:没事,都清醒,现在(救上来)3个。
    咱们要的空间已经出来了。
    他已经氧气啥都送下去了。
    记者2:被送上了已经等候多时的120救护车。
    矿工:芬啊,你放心吧,我出来了,没事了,没事了。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生命营救的进行时,刚才有一个镜头,特别打动我,就是有一位救援的人员上来以后说都活着,都活着,这个即令“活着”两个字,在这个时候,特别让人一激灵,我不知道两位评论员,对整个刚才的画面有哪些细节是比较感受最深的。
    刘戈(财经频道评论员):今天我看了很多的报道,那么在这过程当中,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能够活下来,其实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说,他们在第2天、第3天的时候,就听到了水泵的声音,因为他们这个时候。
    主持人:知道施救正在进行。
    刘戈:知道外面的施救正在进行,所以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仅仅靠一盏矿灯,一个矿泉水瓶子接一些水,然后让水沉淀,那么这样的话互相饮用,吃一些锯末,这样活了下来。最重要的这个原因,就是说他们知道外面的正在救他们,所以有这样的一个信念,所以能够支撑着19个人都现在出来了,但现在还有3位,这3位现在他们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按照我们以往的经历,王家岭煤矿在9天以后,最后135个人都出来了,所以这个信息我们还应该保持。
    主持人:我们看见这个精神的力量,实在是非常的重要。
    刘戈:对。
    主持人:无论是被救的人,还是救援的人,都是精神的力量支撑着他们。
    刘戈:对。
    马光远(财经频道评论员):就目前的结果来讲的话,我觉得用生命的奇迹是恰如其分的,那么最大的奇迹就是第一个是矿工本身他的自救能力比以前强多了。
    刘戈:对。
    马光远:第二点是当然我们救助的能力,刚才小片里讲165个小时,现在来看的话,可能差不多快200个小时了,我想救助能力的提高,跟这种自救能力提高,本身应该说在任何一个事故里边,都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
    主持人:我们看到了很欣慰的事实,同时我们还是了解到,还有3名矿工,还在援救当中。
    马光远:对。
    主持人:这个进展情况和相关的就是已经送到医院,他们现在的矿工的身体,现状怎么样,我们也是连线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他是怎样说的。
    杨钧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现在三名矿工的情况怎么样,现在还是没有消息,现在的工作还是一个是排水,另外一个就是搜救,就是水排到哪里,哪儿水位下去了,搜救人员就可以进去(救援)。我们今天在医院采访的时候,医院负责人也告诉我们,他们(矿工)现在身体按他的说法就是极度虚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调理。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全国很多的网友对这起煤矿透水事故所给予的关注,他们是怎么说的,这位朋友说“首先要庆祝获救矿工的坚持与救援的有效与及时,在揪心关注了7天以后,又有19名矿工成功获救,这次矿工的获救是定位准确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钻孔实现送风供氧,保证了19名矿工的存活,获救矿工参与救援,也是成功的经验之一,所以经验是需要总结的。
    那么我们说到七天七夜对于普通人来说,他可能是七天七夜很快就过去了,但是七天七夜在黑暗当中,而且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功的获救,所以我想七天七夜对于所有的被困的矿工是非常非常难忘的。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片子来看看,他们在整个事故当中的经历和他们获救以后的心声。
    8月27日晚6点30分,在距离事故发生超过102个小时之后,救援队员发现了4名矿工。
    记者:跟他们在3名被救人员一起发现的,其实一共有4个人,当时有一人已经是死亡了。
    据3名被救矿工叙述,他们在透水事故发生时,幸运地躲过浪口,得以在巷道角落里躲避,靠喝水为生,因为听到水泵声,得知救援不断进行,始终没有放弃生存下来的信念。
    8月30日早晨,搜救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早上6点58分,19名矿工安全升井获救,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在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记者跟着上了一位矿工的急救车。
    记者:你还记得七天七宿整啊?
    王成武(获救矿工):对。
    记者:你有表什么的吗?
    王成武:有个小电子表,有个灯。
    王成武说,大家通过用尺子量,也了解现场的抽水状况,大伙儿就相互鼓励。
    王成武:没啥事我们就在那侃侃大山,逗大伙儿乐呵乐呵,主要精神支柱。
    在七煤集团总医院,40岁的李金成醒了过来,经过医生的允许后,他讲诉了在井下的163个小时的经历,而且特别提到了一个人,他们的队长——刘明祥。
    李金成(获救矿工):这几天都是他领着我们,在井底下他给我们整的风挡布,搭的铺,天天他去看水位,看水啥时候撤。
    出井之后高喊谢谢的刘明祥在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接受救治。
    记者:最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跟我说说好吗?
    刘明祥(矿工):最难就是往外跑的时候,看水来了往外跑的时候,着急,害怕又担心,怕有掉队的,互相照应着跑,那时候是最难的。
    就这样互相搀扶着,和老刘在同一个作业平台上的19个人,一个都没有落下。
    记者:最想念的是谁?
    刘明祥:自己的家人,想父母、想爱人、想孩子、想家庭。
    记者:是不是也是因为他们所以支撑你挺过来的?
    刘明祥:也可以这么说,也是全社会的支持。
    经初步调查,发生“8·23”煤矿透水事故的恒太煤矿属于非法开采的待整合煤矿。在非法开采中打通了周边废弃矿井,导致老窑积水涌入引发透水事故。此外,调查人员还发现该矿井存在煤矿生产系统不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不落实,没有执行“逢掘必探、先探后掘”措施,以及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8月24日下午,七台河市委紧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对勃利县恒太煤矿“8·23”透水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勃利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以及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县长给予免职处理。
    主持人:我们刚才看到这个片子当中就是采访获救的矿工说,你最想念的是谁,他说是想父母、想爱人、想孩子、想家人,所以我们了解到,整个就是矿工的很多家庭,都是靠这个矿工可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
    刘戈:我注意到总共加起来22个人里头,有18个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上,最大的是50岁,那么这个年龄段的人,你想啊,就刚才的那一位被采访的矿工讲,想家里的父母、爱人、孩子,真正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
    主持人:所以说家里的负担很重。
    刘戈:每个人都是家里的栋梁,那么他之所以,那么现在的话,矿工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那么原来的很低,现在的话,就是比一般的体力劳动要高一些,可能有的地方可以达到五六千。
    但是这样的一个收入水平的话,是拿着这样一个生命的危险,这样的一个代价,虽然总体上的我们这样的一个死亡率,一百万吨4.9个人,那么现在降到了百万吨0.49个人,那么这样一个比例的话,应该有大幅度的提高,还有就是死亡率降低了,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的话,仍然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马光远:很危险的。
    刘戈:非常危险,那么现在我们就希望能不能再出现一次奇迹,就是剩下的这3个人,今天我查了一天,我没有找到这3位矿工他们的名字,但是我相信,他们每一个人后面的话,都是一个大家庭,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期待着一个好消息,他们最后这3个人,也能够成功获救。
    主持人:初步查定,这个可能是一个非法开采,因为它是在挖掘的过程当中,旁边的以前的水就渗过来了,所以像这样的非法生产、非法开采,屡禁不止,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遏制?
    马光远:刚才刘戈,我觉得讲就是说,我们整个煤矿生产的安全,相对于以前应该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作为一个煤炭生产大国,我们的这种安全的比例跟美国、澳大利亚这些比较的话,我们是有很大相当大的差距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但不容乐观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那么你刚才讲就说,根据初步查明的原因,这一起煤矿事故,又是像以前我们碰到的一样,又是私自开采,这个煤矿本身它是在停产、待开这么一个阶段,但是在8月16号的时候,悄悄地进行挖,挖的时候,又把已经挖了20年的一个废井给打穿了,打漏之后,这个水整个过来了。
    刘戈:跟一年半前的王家岭的煤矿的事故特别相像。
    马光远: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们总是想,为什么相同的故事、相同的惨剧。
    主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马光远: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从私自开采,到最后事故出现以后,到救援的难度,整个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个词就是监管的缺位问题。
    主持人:每一次被救的人员,升井获救都会迎来一阵欢呼声,所以这个安全的救援或者是说19个人安全的得救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这个事故发生的背后,怎样更好的减少对于煤炭这种资源的依赖?同时降低煤炭开采的压力?稍候回来和两位评论员继续进行探讨。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今日观察》,近些年来,煤炭的产量大幅度的增长,这也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的压力,那么怎样更好地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我们应该反思的话题,接下来通过一个片子进行了解。
    这是几天前发生在京藏高速路上的一幕,绵延的大货车,长达11多公里。
    谭小平(交通运输部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因为我们国家去年这个前几年山西的煤炭,经过整治以后,现在内蒙古西部的煤炭,成了我们外输的第一大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而且内蒙西部煤炭运输,基本上没有一条成形的铁路往外运煤,所以大量把运煤的压力,转到卡车运输上面,我们感觉到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金九银十”能源市场进入旺季,为应对供应紧张形势,一些省份正在多方找煤,虽然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经连续八周下降,但八月下旬以来,山西省一些地区的煤炭价格却率先上涨。
    据了解,近期山西不少地区的煤炭价格上涨每吨30元左右,业内人士表示,山西这次煤炭涨价,或成为进入冬季前煤炭价格上涨的序曲,有可能成为今年煤炭市场价格上涨的助推剂,促使今年全国煤炭价格向更高水平攀升。
    作为世界煤炭生产大国,我国2002年煤炭产量近14亿吨,今年将达到35亿吨,中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炭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
    虽然近年来,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但事故的总量依然偏大,随着用煤量的大幅增加,煤炭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7月以来,广西、贵州等地接连发生了煤矿透水事故,与十年前相比,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已由每年的7000多人,减少到2000多人,煤炭生产的百万吨死亡率也由最高的4.9%降至0.49%,安全生产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近年来,煤炭产量持续大幅增长,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持续紧张,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事故。釜底抽薪之策,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降低煤炭的不合理需求。
    主持人:我们看到煤炭的需求量很大,所以煤炭涨价也很厉害,那么生产量也就会大,但是在高利润后面,肯定有高风险,所以我们在就是,是不是生产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这种传统的?
    刘戈:现在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就是太依赖煤矿,整个的国家的话,对于煤炭的这种需求的话。
    主持人:依赖、依存度太大。
    刘戈:我们现在依赖非常大。
    主持人:对,太大。
    刘戈:我们工业生产的76%的能源,民用的话70%的能源都依赖煤矿,但是为什么依赖煤呢,就要因为煤的价格低,煤从性价比上来说,现在来说,当然如果要是便宜,谁不用呢,但是这里面可能有一笔钱,有一笔本来应该的付出,有一笔资金被省略了,那就是在安全上的投入。
    从2002年到2009年,这八年时间,全中国煤矿死亡41064个人,那么如果这个4万多,如果要是能够降到国际通行的这样的一个死亡率的话,那么应该投入多少矿产这样一个安全方面的资金呢。
    马光远:从煤炭本身,刚才刘戈讲说,在我们煤炭消耗所占的比例来看的话,我把这种主要的依靠煤炭来发展经济的模式,我认为既是粗放的模式,也是一个偷懒的模式,而如果说,我们的整个经济继续说建立在这种依靠煤炭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谈企业转型,谈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你比如说当年这个日本也是一个能源非常紧缺的一个国家,那么它在当年遭遇能源危机以后,痛下决心改变能源结构,生产方式也进行了一定的转型,那么现在我们知道,日本的整个在新能源领域,它是全球应该说在技术方面是遥遥领先的。
    主持人:最领先的。
    马光远:对吧,所以我们谈到这个时候,我们一直在谈转型,但是转型的关键是什么,我想首先是改变对煤炭资源的利用,当然我们这种,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谈到转型的时候,老是用“倒逼”两个字,用什么来倒逼,是不是必须用人命来倒逼,是不是用安全来倒逼,我想如果说,我们经济发展的模型,发展模式转型,最终建立在生命和安全的基础上,放弃这两个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代价显然太大了。
    主持人:就这样一个话题,我们再来看一下网友是怎样说的,这位朋友说,“有些矿主(管理者)在利益的刺激下铤而走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忽视安全生产问题,使煤矿和矿工超负荷的运行,这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的原因。
    好,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下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他们的观点和分析。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到位,和政府监管不到位所造成的,政府监管不到位就是矿区的管理环节、流程环节监管不到位。二一个就是制度不到位,我们在处理矿难事故中间的问责力度不是很大,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就是问责不到位,或者问责以后复出的频率也比较高,所以造成制度落实上一些人可能就是玩忽职守,不认真。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解决矿难,从中长期的角度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目前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是根本,当然第二个很重要一个,也要改变目前煤炭企业那种高利润驱使下的行为模式,那么改变这种模式,一个是减少他的利润空间,减少利润空间,第一个就是增加它的安全成本的支付,第二个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的资源税的调整来挤压它的利润空间,导致一些不正规的、小的、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生存空间比较小,那么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整个的对能源依赖程度下降,整体的需求有所下降,那么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整个的煤炭企业不像现在这样火爆。
    主持人:这次出事的恒太矿井井口有着这样的标语,“矿工的、职工的生命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工地看到这样的标语口号。
    马光远:所有的地方都有。
    主持人:所有的地方都有,但是这个只是一句口号。
    马光远:口号,毕竟只是口号。
    刘戈:真的,我们还要回到我们刚才讨论到的话题上来,那么全世界煤炭,中国现在产销量占到了50%左右,但是中国并不是说,世界其他地方就没有煤,为什么很多地方的产量很少呢,不是他们没有煤,而是他们不挖,为什么呢?因为要挖的时候,它代价太大,因为他对安全的投入非常大,所以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马光远:我想这种模式肯定要改变,但是就像我刚才讲的,不能以人命来倒逼,不能以安全来倒逼,我们还发现还有3个人没有救上来,我想我们经常讲不抛弃、不放弃,首先当然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希望这三个人能够安全的能够升到井上来。第二点我想的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金九银十”房价会跌吗? 2011-09-02
· 今日观察文字稿-日本新首相"黑马"能跑多远? 2011-08-31
· 今日观察文字稿-溢油事件:相关损失如何索赔? 2011-08-30
· 今日观察文字稿-金价会上2000吗? 2011-08-24
· 今日观察文字稿-我的物业谁做主? 2011-08-2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