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尽管是以珍珠为主营业务的一家上市公司,但山下湖上市以来却颇为寂寞,并没有被多少机构视为掌上明珠。
上市至今已有三年半时间的山下湖鲜有市场关注,在某券商研究报告平台上,记者发现关于山下湖的研究报告一共只有11份。其中,除了今年光大证券的两份增持评级外,其余均为中性评级。
缺乏了卖方研究员的力捧,山下湖在上市后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没有机构光顾。
在其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仅在2007和2009年分别出现过安信证券、华泰财险-稳健型组合、百瑞信托-百瑞恒益52
号、恒鑫一期集合资金信托等4家机构身影。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一度默默无闻的山下湖突然在2010年四季度迎来“贵客”。
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华夏行业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红利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华夏策略精选灵活配置基金等五只华夏系基金同时高调出现在山下湖前十大股东之列。
更令市场侧目的是,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也赫然成了山下湖的座上宾客。
与王亚伟积极看好公司成长性相比,山下湖的创始人们却显得有些信心不足。在获得解禁之后,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夏英在内的6名创始人几乎都选择了减持。
是王亚伟看走了眼,还是公司高管们太过保守?
近期因身披抗通胀的“珠宝概念”而被爆炒的山下湖,究竟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高成长性幻灭
尽管宣称以“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公司”为投资标的,但山下湖自上市以来的成长性表现却让华夏成长的青睐显得颇为讽刺。
就在上市前一年的2006年,山下湖的净利润数据还保持着70.08%的同比增长,上市当年,山下湖的增速就有放缓的迹象。
2007年公司实现营收2.92亿元,净利润3542.91万元,净利润的同比增幅为35.12%,较前一年的数据出现大幅回落。
而这才刚刚开始。
尽管营业收入保持着17.84%的增长,但2008年山下湖净利润同比增幅再度出现大幅下滑,进一步缩小为5.45%。
进入2009年,尽管全球经济开始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但山下湖在业绩滑坡的泥潭里却越陷越深。
这一年公司的各项经营数据出现全面下滑,营收仅为2.84亿元,同比下降17.41%,净利润为1178.44万元,同比降幅更是高达68.46%。
每股收益方面,不考虑转增股本的影响,2007年到2009年分别为0.65元、0.56元和0.18元。
有趣的是,就在山下湖上市之初,海通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丁频执笔的一份新股研究报告曾预测,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每股收益将分别达到0.78元和1.04元。安信证券分析师刘涛给出的业绩预测也大致如此。
高成长性假象之下,问题显然不能全部归罪于金融危机。
山下湖2010年的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盈利2876.39万元,这一数据尽管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但与公司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3735.94万元净利润相比,仍然不能令投资者满意。
“如果是一般的公司还可以原谅,但作为上市公司,圈了一大笔钱,不但不能实现更好的增长,反而一直在倒退,是有点说不过去。”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计事务所合伙人在谈到山下湖时感慨。
另一项核心的财务数据显示,从上市当年的2007年一直到2010年,山下湖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0.63%、11.09%、3.26%和7.55%。
经营状况的持续恶化之下,与山下湖同处浙江诸暨的另一家大型珍珠企业的销售经理杨涛并没有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客观因素:“就算没有金融危机,我们这个行业也好不到哪去。”
作为行业资深人士,山下湖华东国际珠宝城的执行董事林贤富,以及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铁军都曾认为,2008年的行业大洗牌将给有实力的珍珠企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然而,将近3年的时间过去了,曾经的热切期盼在山下湖的财务报表上并没有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