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冲刺进入“关键时期”,能否确保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无疑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全面小康”建设水平排名末位的贵州省,无疑就是这块“最短木板”。
经济发展速度慢、结构“重”、贫困人口多。“十二五”规划启动之际,全国各地已普遍进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的新阶段,贵州却仍面临着既“转”又“赶”的双重压力和双重任务。如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贵州向落后和贫困发起“总攻”,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两加一推”发展战略,谋求西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突围之路”。
“双重压力”考验贵州经济
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经济总量全国第25位;工业化程度系数0.8,落后全国15年;城镇化率29.9%,与全国水平相差16.6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十二五”开局,贵州省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当前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已经落后了,而下一轮的发展,全国已进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贵州既要转变发展方式,又要加快发展速度,面临着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十二五”期间,贵州要解决在“好”方面的差距,更要把发展“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
在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同时,贵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也很艰巨,刻不容缓。2009年,贵州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2.348吨标准煤,是全国水平的2.18倍。虽然目前贵州火电机组已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并实行在线监测,在全国率先实现10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全部关停。但是,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排放总量也比较大,2009年分别为117.5万吨、94.5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3%和13.3%。
贵州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年贵州发展相对慢了。因为“慢”,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处于越落越远的尴尬境地;因为“慢”,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内生支撑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因为“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处于全国最末位次。
“我们面前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栗战书说,只有加速发展,才能缩小发展差距,否则只能更加被动、更加落后。加速发展,就是要使贵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贵州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和央企扩张等战略机遇加速发展,确保到“十二五”期末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一万亿,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
“两加一推”寻求“突围之路”
“十二五”开局,贵州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两加一推”战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突围之道”。贵州省省长赵克志说,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贵州省已经进入人均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这时期,应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
贵州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比较,大致落后10至15年。“十二五”时期,贵州明确提出“工业强省”战略,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建成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名优烟酒基地、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基地。
赵克志说,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是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利用,增强全省经济实力,为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奠定物质基础。而城镇化带动战略,现阶段主要不是解决城市人口密集、膨胀问题,而是着眼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就业致富问题。
贵州有382.1万贫困农民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有很多地方生态十分脆弱,甚至根本不具备生存条件。通过推进城镇化,完善城镇功能,吸纳农民进城镇就业,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对生态的压力,而且也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举。
未来5至10年,贵州将建成贵广、渝黔、成贵、沪昆客运专线等10条快速铁路,形成“一环十射”铁路网络。到2020年贵州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5700公里,并形成贵阳至成都、重庆、昆明、长沙等地两小时交通圈,至武汉、广州、西安等地四小时交通圈,至上海、南宁、郑州等地六小时交通圈,至北京、兰州等地八小时交通圈。
此外,“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和与邻近每一省(区、市)有两条以上高速公路连接的目标,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00公里以上,真正成为西南交通枢纽。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贵州成为完成这一目标“最艰巨的考验”。全国大致已在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贵州是在2009年基本实现总体小康,小康进程与全国大体相差九年。2009年,全国各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综合指数分为四个方阵,贵州排最末方阵,实现程度为59.4%,与全国2000年水平基本相当。其中,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30.8%。
贵州是中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成为中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截至目前,全省还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934个贫困乡和13973个贫困村,不少地方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及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0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的60%,全省还有农村贫困人口505万人,占中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5%,居全国第一;贫困发生率为16.5%,居全国第二。同时,贵州地形地貌复杂,地方财力十分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设施欠账很多,也是全国解决民生问题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
未来十年,贵州要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同步启动“十大民生工程”,全力补足“民生短腿”,并实现“四个高于”: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要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高于省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高于以往历史时期的最高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