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发达板块是“水桶的长板”,而“水桶的短板”才是决定性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可以说,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浙江省的全面小康。 旨在协调区域发展,促进全省资源要素合作、产业升级的“山海协作工程”自2002年4月,尤其是2008年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实施以来,对“山”的助推增长成效明显。浙江省协作办介绍,衢州、舟山、丽水三个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重点地区2009年生产总值增幅在10%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名列前茅,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测算,山海协作项目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约占衢州市生产总值增量的40%;丽水市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拉动增长超过20个百分点。 与浙江省类似,其他一些省市前些年也搞过一些诸如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为什么效果没有浙江这么理想,关键就在于“拉郎配”,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导,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局面。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认为,浙江成功之处在于巧妙避免“拉郎配”,变“输血”为“造血”,允许“山”“海”之间“自主择偶”,实现存量调整、增量优化的双赢。 山海协作工程为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引进的一大批山海协作企业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比如丽水通过与宁波、嘉兴合作共建劳务实训基地,每年组织培训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1万人。 山海协作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低收入群众增收。丽水已与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利用山海协作参与新农村建设机制,建立了茶叶、种猪、水果、食用菌等种子种苗基地,做到了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山海协作工程对企业更是重要机遇,该工程不仅满足了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后对短缺资源的需求,也增加了发达地区的贸易机会,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欠发达地区的区位、科技、信息、市场、土地等资源,加快企业成长。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在谈及山海协作时认为,在现实条件下,以政府主导模式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最直接、最有效率的途径。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双管齐下”,通过加大“输血”的力度,增强欠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 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史晋川教授表示,浙江“海”与“山”之间的经济发展反差很大,“资金在省内流动,可以更好地平衡本省区域经济,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