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解说:一周增加三万辆,京城刮起购车热,制度新政尚未实施,购车井喷缘由何在?《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王小丫):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经过一周的征询民意,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昨天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对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求意见的总体的情况,并且预告在明天将发布“北京交通改善措施”,那么这一份大家说是史上最严治堵方案酝酿的同时,北京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火爆的汽车销售高峰,在过去的一周时间当中北京新增的汽车数量超过了三万辆,也就是说是平均每天四千多辆,这也就意味着,北京的道路上几乎是每分钟就要增加三辆汽车。那么最高汽车销量和最严的治堵方案,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在年底的时候一起来到了?那么今天我们将就此展开评论。
两位评论员,一位是向松祚,一位是张鸿,同时请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通过屏幕以下的几种方式来参与我们的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北京卖疯了的汽车市场。
解说:年底是传统的购车旺季,但是最近北京的车市要用“火爆”来形容,一周的时间,机动车增加了三万辆,日前在北京六里桥的一家4S店,销售人员说近期销售量几乎翻了一番,在方庄的另一家4S店,一位销售人员表示,以前每天有三四十组电话咨询的客户,而最近增加了近一倍。
樊永安(方庄丰田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应该每天就在七八十组,而且这个我们前两天的订单和卖现车应该达到了三四十台,比以前应该是翻了一倍到两倍。
解说:市民张先生说,本来自己有买车的计划,但并没有那么着急,可听说明年要限制车牌了,再不出手也许会很麻烦,和张先生同样心理的购车人不在少数,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有的顾客会直接说,什么车型有现车,我马上付现金,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前来购车的消费者。
消费者1:因为现在考虑这个牌照,他们好多说要涨价,还有就是以后好像办牌照不好办,就这个原因。
记者:那您周围因为这样的原因买车的朋友多吗?
消费者1:多,好多,并且好多没有拿本的都来买了。
消费者2:担心以后有什么新的变化。
解说:新华社报道,近来北京各大机动车检测厂压力增加,甚至有车主凌晨就到检测厂排队等候验车上牌,文章援引一组数据,北京交管部门公布,截止11月28号,北京机动车保有量为469万辆,而截止到12月19号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476万辆,22天内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达7万辆,其中从12月12号到19号的这一周内,机动车增长3万辆,日均注册机动车达4000多辆,这一数字是前三季度北京市日均机动车增长量的两倍多,是去年同期周增长量的近三倍。
主持人:大家说最近北京的这个汽车销售市场呢,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就是“疯狂”,用一个动词来形容就是“抢”,真的是你们觉得正常吗?
张鸿:这个应该说已经疯了一段时间了,最早关于北京治堵方案的确切的消息,来自于12月7号的《北京日报》,当时说北京治堵方案已经被国务院原则同意了,但是在那前后其实已经有种种传言说,可能未来治堵要很严厉,要限车等等等等,那到12月10号左右的时候呢,你看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就都有,报道已经出来了,说由于这个堵车方案引发传言,所以市民开始扎堆买车。上周其实咱们做节目已经提到,就是它一步一步在加重这个事,我上周末的时候正好去一个4S店,那个小伙子就跟我说,说现在不分好坏车,不分什么品牌,过去他们那4S店那个车还可以,比较好卖,他说我们这个4S店比较好卖的车,过去也就一天能卖个10台,十几台也就非常好的销量了,现在你去那个特别差的那个车,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比较低端的那种车,包括二手车也一样,就是它那个4S店现在也都是一天三四十台,只要有车就全都……
主持人:卖光? 张鸿:卖光。
向松祚:对,你看现在4S店一个是后悔,就是没有储存足够的车,第二个就是以前你要买车的话,他还给折扣,好像折扣要一万几万,反正有优惠。
主持人:各种优惠。 张鸿:原来降价。
向松祚:现在不仅是不折扣了,不降价了,现在还要加价,加价一万到一两万。
主持人:还依然那么火爆。
向松祚:还依然那么火。我想这个里面其实你要仔细分析这个疯狂买车的背后,其实有两种,一种确实是自己想用车,就是说他自己确实需要有这个车,他可能是有各种担心,然后说明年也许买不到车了或者怎么样,上不到牌了,所以他现在急于想买车,怕明年吃亏,这是一种,但这个里面张鸿我觉得还有一类是什么,是想做生意的。
主持人:这个怎么理解呢?
向松祚:就是说由于这个治堵方案出来以后有各种传言,比如说明年这个车的总量是不是要限制,明年牌照要拍卖,要摇号或者什么,反正说不清楚。然后这个大家就在想,比如说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就说有一个人他一次就把那个叫什么,比亚迪那个车,一下子就买了三部,他自己算一个帐,他说我明年这个车,起码至少可以翻倍地把它卖出去。因为加上牌照…
主持人:囤货呢?
向松祚:就是现在有囤货,想明年如果这个新的新政真的出来以后他可以赚钱,所以你看这个疯狂购车背后呢,其实不完全是大家是因为想用车,自己要用,而是说他已经看到这个商机。
张鸿:商机,对。 向松祚:就是这个新政好像已经制造出一些新的商机。
张鸿:对。
主持人:其实我们注意到,从10月份开始呢这个限制汽车购买在北京市有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呢,接着就有这个要治理拥堵的这些方案要征求意见,那么随着这些消息的不断传出呢,大家就看到这个居民的这个担心也在不断地增加,现在我们就通过一个小片来了解一下。
解说:在《北京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求意见》中提出,合理调控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缓解机动车总量过快增长,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
有媒体指出,《征求意见》没有给出具体的举措和时间表,这也引发部分市民的揣测。20号凌晨5点多,丰台区红叶星园小区的不少有车业主便开始露天排队,等候物业为他们办理车位租赁手续,业主龚女士说,先前看到了物业通知,将于21号、23号、25号这三天向业主租赁车位,她见排队的人越来越多,生怕无法为自家车抢得一席之地,于是也加入了排队的队伍,一位业主不知从哪儿端来了炉子,烧起了蜂窝煤召集几个熟人围坐在一起取暖,很多业主表示小区人多车位少是现实情况,所以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车位,就是通宵排队也得等。
《新京报》社论,征求意见是为了让决策更理性,更科学,要从中看到真正的民心向背,如今治堵方案本身模模糊糊回避了关键问题,令人怀疑治堵方案征求民意是不是一种走过场,更担心真正的民意难以进入治堵决策。
《人民政协报》文章,出台汽车限购措施应该慎之又慎,实际上在限私之前,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治堵还有许多潜力有待挖掘,将这些工作都做好之后,再来谈限私也不迟,这样也许更有说服力,也更顺应民心,更能得到公众的支持。
主持人:我注意到在这个北京市的治堵方案里头呢,有这么一套措施,就是要合理调控小客车总量的增长速度,那么有人就在算呢,在按照目前的这个抢购风潮,到明年就是1月底2月初春节的时候,那北京市汽车保有量会突破500万辆,这是一个很给人压力的一个数字。
张鸿:对。
主持人:那一方面是在要极力的要治堵,但是另外一方面这个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地增加这是一对矛盾怎么理解?
向松祚:所以很有意思,你看从这一次你可以看到很多的经济政策,也就是说你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效果恰好适得其反,它怎么会出现这样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出在这个“19条”,就是它写的是叫“合理调控小客车总量增长速度,缓解机动车总量过快增长?但怎么合理调控呢?它没有说。所以你看现在有很多版本,你包括这个凤凰网、这个《新京报》、《京华时报》,当然他们报道也是说据说。
张鸿:对。
向松祚:就说很多人对这个怎么理解的,而且都是引用说消息人士,怎么理解呢?他们有几种办法,一个是明年的汽车总量会控制在24万辆,就是北京,每年新增,那你想今年我们1到12月份已经多少辆了,70多万辆。
张鸿:70多万辆,对。
向松祚:明年会到24万辆,也就是每个月只有2000辆,那么2000辆怎么控制呢?说个人买车是每个月摇号一次,企业买车是两个月才摇号一次,然后还有这个很多其他的一些措施,你比如说这个外地客户,比如说不是北京的这个公民的,不是北京居民的,你要有五年纳税的证明……
张鸿:五年的纳税记录。 向松祚:五年的纳税的证明。
主持人:才可以在北京买车。 张鸿:对。
向松祚:所以车牌号你买一个新的,就好像比过去要进北京户口差不多了。
张鸿:对。
向松祚:所以这个一下子,大家这个解读,这个解读是造成疯狂购车的这个主要的一个心理的预期。
张鸿:其实这里面呀,它不光是一个限制的问题,整个的它是一套,就是综合治理交通拥堵的一套办法,其中绝大多数是建设性的,就比如说建公交,建网络等等等等,这些大家是同意的,是赞同的,说这是好的政策,但是这些你赞同的这些不会带来行动,我只是赞同而已,我不会到市场上去干吗去,我也不会去卖车对吧,但是就是这一个,就他提的这个,你说要限制总量,你一说要限制总量的话,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你看见今天这个北京市公布这些网友的一些反对的意见,包括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里边就包括,说你怎么限制总量呢?包括你得有车位证,没有车位证不允许,然后要清理外地的车,清理外地车,外地人买车,那你就得新买车,然后就是提高购车的成本,不管怎么提高,就是统统这些手段算一块,只要你开始限制车的总量,就意味着新买车要提高成本,你要提高门槛。
主持人:对。
张鸿:你不管用什么办法你都是提高门槛,那我提前买就是占便宜的,我先进到你总量里边来,就是占便宜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好像是非常疯狂,但其实背后是个体的这种理性。
主持人:但是不过可能也有很少的朋友在想,如果真的这个限车令它没有实施,那这个怎么办呢?
向松祚:有机会成本呢,对,如果说你限车令真的实施了,那我就赚了,现在如果没有实施呢,可能我就要赔了。
张鸿:做生意那波人可能就赔了。 向松祚:做生意可能要赔。
张鸿:但是呢真正需要买车,他无非就是提前买了。
主持人:所以对于明天的这个…… 张鸿: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对,大家估计是非常的期待。 向松祚:对。
主持人:人们都说这个北京堵,当然比北京还要更堵车的城市也有,比如说像莫斯科等等这些地方,不过北京的堵车让很多生活在北京的人,确实也是感觉到了非常多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那么怎么样治理这个北京的堵车呢?大家都是非常地期待和关注,稍候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解说:公众期待治堵详细方案,能否更清晰明确?堵,与疏,决策如何更加科学?《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关注,今天我们是谈到了这个明天即将要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这个有关治堵一些新的措施和条令,参与的朋友非常多,我们来看一下。
这位朋友他就说,“新规的出台百姓还是很企盼的,问题是百姓的出行将受到限制,而且不能对富人形成一定的约束,现在国家政府在鼓励百姓消费扩大内需,老百姓买了车,却因为限堵上不了路,是不是有点黑色幽默。”
张鸿:对。
主持人:所以大家的这个留言,继续让我相信对于明天这个新闻发布会的这个期待的程度。
向松祚:对。
主持人:在经过了一周的时间征求大家的意见之后,有可能大家传说的这个北京市史上最严厉的一个治堵方案呢,可能在明天公布,我们现在通过一个小片来了解一下。
解说:“北京治堵措施征求意见”日前结束,北京市交通委在官方网站发布,一周时间内收到网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共2929件,其中94.2%的网上留言、来信和传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表示反对的占5.8%,主要集中在抑制机动车快速增长,单双号限行、公车管理、征收拥堵费等方面,有网友表示,城市规划不合理,功能过于集中,需要扩大或迁址的政府、学校、医院等单位,以及新增的大型工商业项目,尽量往远郊区县已规划好的大型居民区,新城或现有高速公路沿线附近布局。网友“同饮一江水”建议,“在每一条道路处,都尽可能地开通公交专用车道,尤其是红绿灯信号也要体现公交优先的原则,采取措施保障公交车能够一路畅通,人们看到公交车的优势,会自动放弃开车而选择公交出行。”
在加强机动车管理方面,市民张锡杰来信建议,“进一步推进车改,大大压缩公车数量,第一步是实现公车零增长,再如按照公平和减排原则,对购第二第三辆车的户和人,征收加倍的车辆购置税和环境保护费,增加购车成本。”
网友“普通北京人”说,“北京的交通拥堵原因很多,不能简单采取限制机动车增长来解决,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因为北京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明天北京将召开交通改善措施新闻发布会,届时相关负责人将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最近我也注意到,有关这个征求大家意见来找寻这个堵车的最重要的原因的这些调查也非常的多,那么每一个这个调查样本呢,都有不同的一些结果和一些建议,比如说在这里呢,在这个人民网上就有一个调查,他说这个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64%的人是赞同,24%的人是不赞同,另外还有6%的人他是不确定。其实我觉得在一个治理拥堵的征求意见稿要出台之前,一定要找到一个真正的造成拥堵的原因,两位评论员,你们来分析一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向松祚:这个呢,你要是从统计上来讲呢,它这么一个方案出来你抽样人群不同,它得出来这个意见肯定是不同的,你比如说已经买车的,我相信他肯定会是主张控制总量的。
主持人:对对,车少一点,我不堵嘛。
向松祚:没有买车的人,他一定反对控制总量增长。
主持人:对,进入工业时代我也要开车。
向松祚:所以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它肯定是不同,如果你问汽车工业的人,那他肯定反对,如果控制总量,不然他怎么发展他的汽车工业。那么我想呢这个里面还不是主要原因,就是这个统计抽样不同,造成这个结果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在出台这个治堵方案之前,究竟北京市这个堵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位的是什么,第三位、第四位是什么,这个不知道,就是说你给人看病,你现在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你先把这个病找准了,那你才能够对症下药,所以现在大家意见纷纷,有的人说是提出先公车,先控制公车,后公交,第三位的是城市规划,第四位的才是这些什么的单双号、拥堵费、车牌号、公务车,那么到底我们现在造成北京堵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我想这是造成这个意见分歧的,我觉得最核心的,不知道,连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北京堵的原因是什么。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堵车它是一个综合性的。
张鸿:对,它是一个免疫系统疾病,可能是综合病,有很多并发症,所以现在呢,就是公开征求意见有点类似让所有的市民来当大夫这个意思。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看有94.2%的人是赞同的,为什么赞同呢?因为比如说你诊断病的时候说多休息,吃点好的,静养这肯定是没问题的,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那这里面其实建设性的,建设性的意见其实就属于这种,比如说修公交,然后城市规划改造等等,包括限制公车的零增长等等等等,这个是占大多数篇幅,所以大家都同意,没问题94.2%,问题就是限制的那一块,限制的那一块是你没法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没有具体的措施,你不知道这个地方应该是什么,他只提供了,就是说一个模糊的。
主持人:有可能。
张鸿:有可能收拥堵费,有可能限制单双号,有可能控制总量,等等,这些都不知道,都是有某一个时机,在适当的时机,你不知道那个时机是哪儿,所以这时候你让我们老百姓给它开除药方这就很难。
主持人:或者说是堵车病的一些指标征兆,都能够量化下来。 向松祚:对。
主持人:好,接下来是一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再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有怎样的观点和建议。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收看,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就这个问题有怎样的建议?
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要把交通需求调节好,也就是说把交通出行者选择的交通方式跟交通供给的资源相配合,要把汽车的拥有和汽车的使用分开,小汽车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权利,应该让大家买,但是小汽车怎么使用是一个公共政策,是一个资源配置的政策,私人的机动交通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它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社会和其他的拥车者,其他的小汽车使用者要分担增加的交通量所带来的成本,包括拥挤的成本,包括能源消耗的成本,包括污染的成本,所以我个人认为需求管理和对交通使用者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来进行引导可能是最核心的政策。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在出台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不能过多的释放一些空气球,政策的过程中,不能采取过多试探性办法,试探性办法有可能短期引起人们激烈的连锁反应,如果说要实施机动车总量控制,那么与之相对应的配套政策应该迅速地跟进,如果相关政策不能及时跟进,拉的时间越长,导致社会的恐慌心理就会越严重,它会导致我们机动车会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增长。
主持人:我相信几千年前,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到现在四川人民还在深深地受益,其实道路建设跟这个是一个道理,就是要疏导而不是堵,那么怎么样去疏导让道路更畅通?
张鸿:我觉得要向全民借智慧这是没错的,征求意见是没错的,但是呢堵车非一日之寒,所以你要想解决堵车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你短短的一个星期,两千多份意见就形成了一个这样的条例,我想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包括未来就是如果有涉及到,比如说收拥堵费,包括限行,等等这些涉及到个人私产的收费和限制的这样的一些措施的话,也要充分地和民间互动才能够保证我们这个能够代表大多数的民意。
主持人:不过现在大家都在担心,这个互动的时间太长了,这个抢购疯狂不就更那个吗。
张鸿:对,所以有一条一定要尽快地明晰,就是你到底要不要限制它的总量。
向松祚:比如小丫你刚才讲的这个李冰父子治水这个经验,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就是城市交通它的疏肯定是最关键的,因为你不能因为治堵搞得大家出行都不方便,买车……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